配戴角膜接触镜后,镜片的刺激、缺氧、干燥、镜片配戴过紧,以及镜片上的蛋白质沉淀所导致的免疫反应,都会引起眼睑、睑结膜、球结膜血管的扩张和炎症细胞的移行和聚集。 一、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系指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即在向正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超过角膜的1/5。轻者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功能。 上睑下垂是长戴型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镜)的良性并发症,镜片的机械性损伤所引起的上眼睑水肿和肥大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停止配戴角膜接触镜后自然消失。
二、护理液过敏反应 护理液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引起眼睑、结膜的过敏反应。患者会出现眼痒与轻微的畏光、流泪、眼痛等刺激症状。检查可见结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角膜上皮弥漫性染色,甚至眼睑红肿。 通常停戴角膜接触镜后会逐渐痊愈,处理上应及时改用其他护理液,并同时使用色甘酸钠、激素等滴眼液滴眼。
三、急性红眼 急性红眼为不同诱因导致的临床体征。病因可能为缺氧、机械性刺激、干燥、沉淀物的化学因子、致病微生物的毒素、护理液的毒性反应、外界环境中的刺激因子以及酸化的泪液因子等。 急性红眼的表现为结膜下血管受到刺激后,局部小动脉收缩,然后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相继扩张、充血、血流速度加快。如果急性红眼是因干燥或外界环境中的刺激因子所致,临床表现上呈睑裂区充血;如果急性红眼是因毒性反应所致,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1.体征和症状 可见患眼球结膜不同程度地反应性充血、混合充血、局限性充血或睑裂区充血,可伴有角膜荧光素染色。可以是单侧眼,也可以是双侧眼发病。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睑缘和结膜囊内有粘液性分泌物存在;如果急性红眼是因镜片配适过紧引起的,在早上起床时会伴有眼部刺痛、畏光及流泪等症状。 2.处理 停戴角膜接触镜,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重症可用抗生素滴眼液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剂。寻找并去除诱因,如镜片污染、破损者应更换镜片,配适过紧者可调整镜片基弧,并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四、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发病与患者的卫生习惯有关,可能是由他人传染,亦可以自然发生,在多数情况下,不属于角膜接触镜诱发。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但有时可见因角膜接触镜护理液被污染、镜片被污染、或戴角膜接触镜游泳、摘取与配戴镜片时洗手不干净等使结膜发生感染所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1.体征和症状 多为双眼同时受累,自觉流泪,有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或刺痛。结膜囊有较多的粘液物或黄白色分泌物,早晨起床时眼睑可被分泌物粘着,睁眼困难;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结膜炎症状较重者,角膜上皮可受累,引起较明显的畏光、流泪、疼痛和视力减退。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弯窿部结膜充血较明显,其次为睑结膜与球结膜,近角膜缘的球结膜充血较轻。结膜表面存在较多分泌物,严重时结膜表面覆盖有一层假膜;同时可伴有轻度球结膜水肿,球结膜下或伴有少许出血等。 2.处理 应立即停戴角膜接触镜,分泌物较多者,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1次或2次,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采用每1~2小时滴眼1次,每次1~2滴;同时在晚上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待结膜炎症痊愈后,可继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经常出现结膜炎的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应建议换用新的镜片及镜盒,以及认真清洁(包括使用酶片加强清洁)、消毒,或使用频繁更换型的角膜接触镜。
五、结膜干燥症 正常人在不配戴角膜接触镜,自然睁眼的情况下,角膜面泪液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泪液的渗透压也逐步升高,当泪液的渗透压达到某个阈值时,则会刺激角膜上皮层的感觉神经,从而引起瞬目反射,使泪液恢复到等渗状态。 在配戴角膜接触镜之后,由于镜片覆盖整个角膜,睁眼时泪液的相对高渗不能对角膜构成刺激,故配戴眼的瞬目反应转为迟钝,瞬目间歇延长,容易使睑裂区暴露于镜片覆盖面以外的球结膜发生干燥。 1.体征和症状 睑裂区球结膜失去光泽,向侧方转动眼球,可见与角膜缘平行的皱纹,下睑缘可见泡沫状分泌物。睑裂区及角膜缘部球结膜可见橙色荧光素染色,用黄色滤光镜观察更易辨认。患者感觉无症状或有干燥感。 2.处理 使用润滑液有一定帮助。有报道称进行瞬目训练有帮助,以完成每30次完全性瞬目为一组,每天作数组;另有报道称口服维生素A有时可以缓解症状。
六、巨乳头性结膜炎
巨乳头性结膜炎(简称GPC)是角膜接触镜配戴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首次报道是在1974年,最初认为它的发生与软镜配戴有关,但后来发现其他原因也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如RGP镜片配戴者、义眼、术后缝线、滤泡、角膜异物等。
(一)病因
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巨乳头性结膜炎表现为覆盖在乳头上的结膜上皮增厚,不规则地陷向基质,局部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但是乳头间陷窝、粘液分泌因子增生肥大。正常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大小不规则,绒毛扁平粗糙。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GPC的发生与角膜接触镜沉淀膜有关,任何一种角膜接触镜在戴入眼睛后都会形成一层复合的沉淀物膜,沉淀在镜片表面的变性蛋白质,特别是溶菌酶蛋白,会起特异性免疫抗原作用。
目前的观点认为,巨乳头性结膜炎的病理生理为:镜片覆盖沉淀物产生抗原刺激,引起泪液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如IgG, IgE ,如果严重的话,出现IgM,补体系统被激活形成C3A过敏毒素。除IgG,IgE和IgM外,补体C3A过敏毒素能与巨噬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作用,引起血管活性胺的释放。此外,沉淀物覆盖的镜片引起结膜机械损伤,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因子,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因子将吸附各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基质细胞,这些细胞又与IgG,IgE和C3A作用,结果使血管活性胺释放,产生症状并进一步引起镜片的沉淀物。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了巨乳头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加重。
(二)体征和症状
巨乳头性结膜炎在早期先有症状后有体征,一般在较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后,主诉为镜片异物感强、镜片移动度增大、分泌物增多并伴有眼痒、烧灼感;还常伴有刺激感和红眼,角膜接触镜镜片上可见到附着在镜片表面的沉淀膜;晨起时内毗部有明显的粘液分泌物。症状明显时,检查上眼睑发现有炎症反应和直径大于lmm的乳头(见彩图7-1);严重者可完全丧失对角膜接触镜的耐受性;早期患者可能并不在意,以为是镜片引起的不舒适感,此时如仔细检查上睑结膜表面,可以明确诊断。

临床上将上睑结膜人为地分为三个等面积区域(见图7-2),以便临床定位和定级,在每次检查时都记录患者上眼睑乳头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微小乳头指的是直径小于0. 3mm的乳头,大约80%的正常人中有这种微小乳头;乳头增大指的是直径在0.3~1. Omm之间,极少数的正常个体中(<1%)有大乳头;巨乳头指乳头直径大于Imm者,巨乳头在正常人中是绝不会发生的,对此要特别引起注意和鉴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连接区域,如沿着翻转上睑的边缘、睑板的鼻侧和颞侧经常有乳头增生反应,这并不属于病理状况。
 根据巨乳头性结膜炎的症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临床前期。在该期,患者可能会在晨起时内毗部有粘性分泌物,但无特异性主诉,有时候会注意到轻微的痒感。检查睑板会发现结膜的轻度充血。 第二期:该期的特点是粘液形成明显增多,明显痒感,伴有轻度的视力模糊,一般在镜片戴上几小时后出现症状,该期患者有时抱怨配戴时间缩短。裂隙灯检查发现上睑轻度充血、结膜增厚,结膜增厚造成正常睑板血管色暗,乳头稍增大,大小稍微不等,一些乳头直径大于1/3 mm,可能观察到几个乳头合并,底下组织增厚,不过这些早期的乳头变化较难察觉,但滴用2%的荧光素并用钻蓝光照明就比较容易发现这些改变。 第三期:该期的症状非常明显,粘液分泌和痒感比第二期明显增加,可发现镜片的沉淀膜,瞬目时镜片移动过度,而且由于镜片的移动过度使视力浮动和模糊,镜片的配戴时间明显缩短,检查可发现明显的上睑充血和增厚,正常血管形态变模糊,上睑板的突起乳头增多增大,乳头顶部有些苍白,染色明显。 第四期:患者对镜片已无法耐受,镜片一戴入眼睛就感到非常不舒适,镜片立即被覆盖上一层沉淀膜,镜片移动很大并且镜片偏心,视力模糊,粘液分泌量很多,晨起时上下眼睑有时被粘住。睑结膜严重充血,上睑乳头很大,乳头顶部扁平,用荧光素染色,在睑板的乳头间和弯窿部有粘稠状粘液丝带。 (三)预防 巨乳头性结膜炎的发生与角膜接触镜的戴用状态,镜片的附着物,季节变化及戴镜者的体质等有关。因此,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或既往史,检查要特别注意患者眼部有无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因为该类眼病分泌物较多,比较容易发生镜片的蛋白沉淀,从而极可能诱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医生要留意以上事项,并指导戴镜者做好镜片的清洁护理,定期使用蛋白质清除剂,对易感人群要求进行定期复诊。
(四)处理 治疗的原则是降低镜片的抗原负载和减轻对结膜表面的损伤,或者改善因炎症反应后出现的免疫反应;清除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与减少机械刺激,抑制炎症反应和抗生素治疗。 如果改变镜片的类型,如材料和设计,能使66%~80%的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继续配戴角膜接触镜。最近报道,使用抛弃型或频繁更换型镜片(日戴),90%的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能够继续配戴。 使用色甘酸钠改善免疫反应后可继续使用其他类型的角膜接触镜,色甘酸钠应该在取出镜片、炎症反应消除后使用,继续配戴时一定要换用新的清洁镜片。 对处于不同临床分期的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第一期 由于患者仅有轻微的眼睑改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这时对患者的处理方法是将更换镜片时间缩短,如将原来每年更换的传统型镜片改为每年更换两次以上镜片;加强镜片清洗,如1周2次使用蛋白酶剂,最好使用双氧水消毒方法,使用无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推荐使用抛弃型镜片或频繁更换型镜片。 2.第二期 临床二期,对有早期眼睑改变和轻微症状的患者的最好处理方法为使用抛弃型镜片,2周或1个月更换1次。另外的方法就是将软镜的HEMA改换成非HEMA材料,并将更换时间缩短。建议使用2%色甘酸钠滴眼液滴眼。 3.第三期 进人临床第三期的患者有中等程度的体征和症状,角膜接触镜应停戴至少4周,重戴镜片前患者应被重新检查以确认角膜点状染色消退,睑板乳头顶部染色消失,使用抛弃型镜片日戴,2周或1个月更换型比较理想,最好选用双氧水消毒系统,另一个选择是使用RGP镜片。 4.第四期 第四期的严重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需要立即停戴镜片至少4周,停戴期间治疗炎症反应,如使用2%色甘酸钠、低浓度地塞米松滴眼液。如果乳头顶部有染色,或者角膜有染色时需要在痊愈后才能重新配戴镜片。睑板的乳头反应将无法发生痊愈的改变,通过处理可以将睑结膜的炎症反应减轻。重新配戴时应该使用抛弃型镜片,日戴方式,一般每周更换,根据个人情况有的需要2~3天更换,或每天更换。如第三期一样,可以换用RGP镜片。如果使用护理系统时,最好选用双氧水系统消毒和无防腐剂的生理盐水。如果使用抛弃型镜片仍有复发性巨乳头性结膜炎,建议使用色甘酸钠,每日4次,可以减少炎症反应。 (五)预后 巨乳头性结膜炎得到控制后,其表现为结膜充血的炎症反应可以痊愈,但乳头一般不变,或者稍微变小些或变矮些,有些患者发生巨乳头性结膜炎数年后仍一直有明显的乳头反应存在,但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对镜片也能耐受。巨乳头性结膜炎诊断与处理总结见表7-1。 表7-1 巨乳头性结膜炎诊疗一览表 分期 症状 体征 治疗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轻微痒
痒,镜片异物感
镜片配适不适,持续痒,视力可能模糊
无法耐受镜片,镜片戴入疼痛,极度痒
少量分泌物
轻度充血,粘液增多
镜片移动增加,乳头染色,数目增加,变大
明显粘液增多,镜片移动过度,严重充血,乳头进一步增多增大 更换镜片时间缩短;加强清洗,每1~3日用酶清洁剂1次 加强清洁,清洗蛋白酶;用抛弃型或RGP镜片;2%色甘酸钠滴眼 停戴4周,确认乳头与角膜无染色后用日戴抛弃,频繁更换新片;用H2O2溶液消毒;可选用RGP镜片 停戴镜片直至症状完全消退;2%色甘酸钠、低浓度地塞米松滴眼;余同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