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从我开始 执行力缺乏,再好的战略也是空谈。对于管理者来说,“执行力”其实就是迈过下列四道坎的能力,它们分别是:自我、决策、规章、细节。
第一道坎:自我。在管理者的素质中,“坚定的职业目标”通常被列在首位。这是因为,每一个新的目标,都是对经理人自我意志和人格的挑战,倘若“自我”这道坎迈不过去,后面所有的事情都无从谈起。很多情况下,企业执行力的比拼,其实就是经理人决心和意志的比拼。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认准了的事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迈这道坎也最能够显示管理者的人格力量,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第二道坎:决策。当我们说管理者的“执行”为的是贯彻落实“决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执行”与“决策”的区别是相对的。多数情况下,执行也是一种决策,反过来说,决策也必须考虑到执行。由这个角度看,“执行力”也是一种“决策力”,有着良好执行力的经理人必须是务实的决策者,善于把“执行”和“决策”衔接起来,迈过决策的“可操作性”这道坎。
第三道坎:规章。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管理者只是“执行”的组织者。不言而喻,要形成作为团队力量的强大执行力,规章是必不可少的。团队力量需要组织和协调,员工行为需要激励和约束,这些都离不开一套科学公正、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合格的执行者必须有能力迈过这道坎,建立并随时审视企业的规章制度。归根结底,企业管理的基础应当建立在法制而非人治的基础之上,后者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企业法治靠的就是规章。
第四道坎:细节。在“执行力”要迈的四道坎中,细节是最个性化、最不可复制的,理应属于“艺术”的范畴。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而是他作为通用电气总裁身体力行的一些管理细节: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执行者必不可少的一个素质正在于,他们能够针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这些细节体现着一个人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因而也是这个时代最稀缺、最宝贵的东西。
这四个方面都要求领导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能起到示范作用。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是个匈牙利人,作风强悍,无论员工加班到多晚,凌晨两点,三点也好,第二天早上八点一定要上班。他自己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每天早上要七点多上班,而且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在朴素的环境里与大家一起办公。正直,勤俭,可以让整个企业认同他,认同这种企业文化,然后才能贯彻企业方针,有执行力。
执行是一种制度和文化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个人能力,而企业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或制度性的能力。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制度性执行能力是“法制”。人治的企业家能力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制度性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10 位 CEO。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并未入选,如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 CEO 杰克•韦尔奇等。
相反,上榜的 10 位企业家有人当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是当 CEO 的料,例如波音公司总裁比尔•艾伦。柯林斯指出,这十大 CEO 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在自己卸任之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企业机制;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的领袖;他们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所以,中国企业界谈执行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速效而牺牲对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管理者应当懂得企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与文化对“人性中善的弘扬与恶的抑制”,只有在这样一个“道”的前提下,对执行“术”的追求才有意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