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儒家伦理与商业文化:半部论语治天下
2009-12-24 10:43:08 来源:网络 作者:方氏 【 】 浏览:237次 评论:0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当然是夸张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实践价值。然而,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千百年来的确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不象人类历史上许多灿烂一时而终归湮灭的大文化一样,已经失去了其深度和存在价值,而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商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可以说是从一个角度来继承、发展儒家文化的有益尝试。

    作为儒者第一义(朱熹语)的义利之辩,就是商业文化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儒家伦理关注人际间的秩序、规范以及社会责任感,强调人们在其所处的道德关系网点上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但并不排斥赚钱、发财。人们往往根据孟子仁义而巳矣,何必曰利、董仲舒的正其谊(义)而不谋其利以及宋儒的一些说法,便认定儒学重义轻利,排斥商业。我认为,这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论语》中许多论述,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等,都是主张义利并举,将经济与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又强调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价值而已。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第一银行头任总裁涩泽荣一以及天皇教席三鸟中洲都曾说: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这句话贴切地阐述了儒家伦理与商品经济之间微妙而又深奥的关系。道德附丽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中,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宜、更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规范、手段;而经济生活又蕴含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并调整道德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两者彼此交融、互相促进。这和中国历史上义以生利(《国语晋语》)、既无功利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等,表达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义者,宜也,这是优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即从人类之爱、人际关系中延伸、生发出来的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友爱的人文精神,是儒学以仁释义,以义释利,在利益观与道德观之间建立的平衡机制。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经营者之间既是市场上竞争的对手,又是贸易伙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这种新型的利益关系本身就蕴含了义利并举、竞争与服务相统一的伦理要求,如果我们对儒家伦理中义利并举的道德原则认真总结和继承,对社会主义商业文明的建设不是大有裨益吗? 

  儒家伦理作为商业文化的源泉之一,可以整理、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作为儒学基本内涵的,原是尊敬和祭祀祖先的仪式,后来逐步演化为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伦理规范,渗透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长幼、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中。一方面,它维护了封建家长式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它又融入现实生活的习惯、风俗之中,成为人民言行举止道德化的潜在制约力量。从后者引申开去,儒家伦理又将

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德国企业的“责任感”文化 下一篇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