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诚信与企业文化:企业诚信需要“考先生”
2009-12-24 10:44:47 来源:网络 作者:卫康 【 】 浏览:228次 评论:0

    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关于诚信的话题不断,“不诚信”的事件具体表现为象毒大米、毒酒,毒辣椒这样的坑蒙拐骗、股份公司做假账、基金黑幕、企业间拖欠货款、私人老板对打工仔赖账等等,不一而足。前两天,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节目《半小时观察:伊婷美业的美丽神话破灭记》,揭露了伊婷公司坑骗加盟商的新闻。其实,对于许多咨询公司来说,客户尾款拖欠不付时有发生。
 
    为追逐利益,各种各样的不择手段的“不诚信”行为已在很大程度上玷污了市场经济的声誉。很多人在发出这样的疑问:究竟我该相信谁?

    其实,发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若干的梳理和总结,基本上可以总结为:1、经济体制因素:包括经济活动主体片面追求利润,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商业信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公开,信息不对称等方面。2、司法制度因素:信用法律不健全、法律制裁力度不足等方面。3、政治体制因素:政府失信、政府政策不稳定等方面。4、文化道德因素:企业缺少信用文化等方面。因此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市场机制、创造信息对称的经济环境,形成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强化舆论导向,加强道德建设等等。

    总体上说,上面的原因和对策,都是有道理的,而且比较全面,但其中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呢?

    我认为,从原因上说,社会整体诚信意识的缺失,来源于近百年对传统文化的遗弃和对西方文化的半信半疑,从而使中国文化传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五四”时期提出的口号是打倒自己的“孔家店“,拿来外边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而没有要“考先生(文化)”;而后,当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时,再次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的部分,而没有提到道德文化。亚当?斯密曾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诚实、守信、公平以及公共道德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必须拥有的”。就象经济学家赵晓先生所说:“中国人大多只知道《国富论》,却不知道《道德情操论》,这绝对是中国经济学启蒙的一个大失误。”

    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丽淹没了人性的光华,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则明显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转型中“最短的板”,并制约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归结为人们所看得到的显性的制度,但其实所有的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显性制度)都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制度是冰尖,文化才是下面的冰山。上面的制度只占很小的部分,文化才是其巨大的核心。

    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除了需要“德先生”,“赛先生”,还要有“考先生(文化)”。“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由于问题的根本是文化,从对策上说,建设诚信必然要从文化入手;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题企业来说,建立诚信更是要从自己能控制的方面开始,更是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的企业家现在都在大谈特谈企业文化,可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其实很多人都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人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抑制什么”。所以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为“行为方式”。它包括个人做事的习惯,和企业做事的风格。

 

[1]

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民企要靠企业文化传宗接代 下一篇文化:为经济竞争注入生命力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