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徐飞教授接受了《价值中国》记者的专访,对当前企业发展战略中的若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采访全文,可以从中感受到一名学者对这些重要问题的严肃思考和思维张力。
[内容提要]战略和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企业经营的软实力,缺乏战略或企业文化中任意一种,企业都将跛脚难行。战略就是要对未来整体性、方向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作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没有战略指引就没有方向和准心,这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在变动不居的商业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战略管理就是变革管理。今天的经济已经不只是实体经济了,还包括虚拟经济。企业为防止战略趋同,企业必须在系统级乃至整个产业集群的层面进行创新。此外,通过打造制度平台来管理企业,并不是管理的最高阶段,还需要继续往前走一步,升华到文化治理,企业文化是公司的一种软实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面临跨文化的挑战,面对东西方不同的管理哲学,应该兼收并蓄。
战略和文化双轮驱动
价值中国: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理念不是很清晰,文化底蕴也不足称道,但他们的战略思路却都非常明确。那么,在企业的治理过程中,战略和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徐飞:
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企业文化,都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企业文化是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将某些想法或做法予以强化,然后才慢慢形成的一种被人感知的、深深打上所在企业烙印的东西,是在企业内产生或创造而后传递给后来者的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内在的根本的规定。在创建企业之初,很多民营企业家其实还谈不上什么战略,更不要说明确的战略了,尽管他们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有非常明确的诉求,并坚持不懈最终把事情做成。这些企业其实是后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把当初不自觉的做法上升为战略。在企业的治理过程中,战略和文化的关系,是一种“指导”和“体现”的关系:公司战略指导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公司战略。
价值中国:战略和企业文化在公司的治理过程当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徐飞:
二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艘不知道驶向哪个港湾的船,所有的风对它来讲都不是顺风”,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在现代这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战略指引显得尤其重要。没有战略,企业可能风光一时,却很难风光一世。至于文化,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事实上都无时无刻不起着或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公司要有自己的主导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要有正气和精神追求,要有愿景和使命。否则,就事论事谈论业务,很难长期凝聚队伍。
文化具有软的、虚的和无形的特点,以前,我们对硬的、实的和有形的很在乎,今天却更加看重软的、虚的和无形的东西。今天的经济已经不只是是实体经济,还包括虚拟经济。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现在不仅讲硬实力,更讲软实力。从整个管理发展的历程看,也是如此。从最早的“人治”,发展到后来的“法治”,即通过打造制度平台和制定章法来管理企业,今天已进入“文治”的时代。“文治”是通过文化治理企业,靠文化来影响、带动、激励公司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
价值中国:现在有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我们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他们至少从目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们往往会将这种成功的经验当成规律,这可能就会影响到公司持久发展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也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种软实力的缺乏?
徐飞:
是的。许多的企业为什么昙花一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企业的(一时)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驱动、知识驱动,更不是能力驱动、创新驱动,而是资源驱动、财富驱动、机会驱动或关系驱动。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