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三论企业文化的神话与实话
2009-12-24 11:00:22 来源:网络 作者:舒曼 【 】 浏览:199次 评论:0

    从2003年闹到今天,联想与戴尔的“不解缘”逐步升级。“邮件门”发展到“口水门”,“员工个人行为”演化为CEO的公开叫嚣。与此同时,因雀巢、多美滋的问题奶粉而“惊魂未定”的中国消费者,又再次面临着美赞臣“金属奶粉”风波的威胁……跨国企业这是怎么了?曾几何时,这些创造财富神话的跨国企业无论在经营管理还是在商业道德上,在国人心中,都是一个神话。那么,这些事件又说明了什么?是他们不再遵守商业道德,还是他们原本就没有商业道德?还是,商业道德本身在异化?

    企业如人,当它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形成,使命(理想)被确立,它的一切行为与思想就都将围绕着这个轴心进行,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百多年前,我们的思想导师说“资本主义是‘含毛茹血’降生的”,虽然在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文明演化之后褪去了许多原始的粗野与残暴,却依然保留着与生俱来的欲望与品性――现代企业的轴心就是获取利润,赢得竞争,而且同样是“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跨国公司则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种群。正视这种由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思维惯性决定的言行及其后果是我们必须明白的“实话”,而在还没看清对方的真面目,先自在心中给人家戴上五彩缤纷的光环,这种虚幻的神话,来自自己。

    如何应对“神话”的一再破灭和“实话”的冷峻甚至残酷?这是我们面对的又一种“商业道德异化”的考验__亦步亦趋地跟从和模仿“大佬”的诡计或者绝技,还是顽强或者僵死地抱持着“礼义兴邦”“怀柔天下”的国教和圣条?显然,非此及彼的选择都必会失于偏颇。因为先贤们所推崇的“至圣之世”在当年就是个“俱往矣”的“神话”,而片面理解“狼来了,就要变成狼去与它们竞争”,也可能因过分强调形式、手段导致“表里不一”而终究难以“名至实归”,“修成正果”。

    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曾经接触过一个内陆国企。以现代“市场化”的眼光打量,它的行事风格和文化氛围是“陈旧”和“不合时宜”的,但是同样的现实是:企业的经营业绩、市场口碑和员工向心力都可圈可点,名噪一方。接触中我们闻出了两种味道:对“坚守净土”的骄傲与自恃,对“内交外侮”的不安与无措。我们为他们开出一剂“固本开源”的“药方”:从梳理和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入手,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往的经验与教训,再通过经管观念的更新、成功模式的借鉴和优势资源的整合,来构建更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形势“新型”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和业务格局。这个“改良方案”不仅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实践中不断显现出它的“超价值”。

    由此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第一,全球化竞争的清波浊浪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而妄自的“尊大”抑或“菲薄”都无济于事,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切实地做好“浴血沙场”的准备;第二,追本溯源,“以义为基,义中求利”传统文化内核它是顽强而有生命力的,在促进中国本土企业生存发展、获取长久收益与成就方面具有“超乎想象”的能量,必须善加利用;第三,建设培育真诚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中国的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先“实其心”再“强其体”之后才有“成其功”和“立其业”的可能。这些或者就是“真理”。

[1] [2]  下一页

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文化的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企业文化是“疏”还是“堵” 下一篇企业文化是“黄金马桶”?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