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光心高与瞳高
2009-09-28 18:54:42 来源:网络 作者: 【 】 浏览:738次 评论:0
光心高与瞳高 光心高: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至几何中心的高度。
瞳高:患者戴上眼镜时,瞳孔中心位置或子片顶到镜架下框缘的垂直距离。
弍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这次南京验光配镜技术竞赛中,有部分人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一,光心高

光心高常在单焦点眼镜的配装时使用。国家标准规定:光心高在±3mm以内。也就是说光学中心在几何中心上方或下方3mm以内是允许偏差。在实际加工眼镜时,远用或常用眼镜,常将光学中心位置安排在几何中心上2-3mm;近用眼镜的光心在几何中心下方2-3mm位置,为常规处理方法。
眼镜架的设计,从美学和实用考虑,大多使眼瞳孔中心在镜架上下框缘垂直距离的黄金分割点上(即:上下框缘垂直距离/1.618)。因此将远用或常用眼镜的光学中心设置在几何中心上方2mm是合理的。远用或常用眼镜在看远时,两眼视轴通过光学中心,不会产生棱镜效应,看中、近距离时,会产生棱镜效应。如果两眼光度相等或接近,产生的棱镜效应相等或接近,两眼球会通过转动来代偿棱镜效应;如果两眼屈光参差,看远时两视轴穿过光心,没有棱镜效应。在视近物时两眼视轴与镜片交接点所遭遇的棱镜效应不相等,两眼棱镜效应的差别,谓之差异棱镜。差异棱镜使眼球做不等量的转动。根据普林斯蒂公式可以计算出此点的棱镜效应。一般人们在阅读或书写时,眼必须向下并向内看,也就是眼球向下向内偏转。平均要在远光心下8-12mm、向内2-3mm位置视近。

例1,:右+2.00DS,左+4.00DS。看远时视轴穿过光心,看近时视轴在光心下10mm内2mm穿过镜片。求两眼视近时的差异棱镜?

解:看近时,右Pv=CD=1×2=2ΔBU  Ph=CD=0.2×2=0.4ΔBO
            左pv=CD=1×4=4ΔBU  Ph=CD=0.2×4=0.8ΔBO
       差异棱镜为:4-2=2ΔBU  0.8-0.4=0.4ΔBO
      
这眼镜在看近时,右眼与左眼差异棱镜为2ΔBU,而两眼垂直差异棱镜耐受不超过1Δ,因此迫使两眼看近时,作不同转动。造成融象困难。
  
近用眼镜的光心,则安排在几何中心下2-3mm处,比较适当。如果上例是近用镜,则垂直棱镜差异只有1.0Δ,不会形成阅读困难。

二,瞳高

瞳高即瞳孔高度。常用在双焦点眼镜和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配装要求。
于双焦点眼镜,是指子片高,即子片顶端至下框缘的距离。各种不同的镜架,其子片高不相同。适当位置是,子片顶端与角膜下缘相切(或与睁眼时,下睑缘相切),距瞳孔中心约5mm左右。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瞳高,是指戴镜者瞳孔中心至镜框下缘距离。镜框不同,瞳高也不相同。由于渐进多焦点镜片品种不同,其通道长度也不相同,有17mm,14mm等。直接影响到瞳高的限度。比如:通道长17的镜片,瞳高不能小于22mm,镜架上下边缘不小于34mm;通道长14mm的镜片,瞳高要大于20mm,镜架上下边缘距离不小于30mm。

测量瞳高的方法有数种,介绍如下,供参考:

1,实测法:将顾客选购的镜架,整理合适,戴在顾客脸上。验光师两眼与患者眼等高,令患者右眼注视验光师左眼,验光师闭右眼,用记号笔对准患者右眼瞳孔中心,在镜架右寸板点一点,量出这一点至镜架下缘的距离,为右眼瞳高;同样,可测出左眼瞳高。

2,贴膜法:HOYA公司推荐用此法。将预先做好的自贴膜,用大孔对准看远时的瞳孔,贴在镜架寸板上。使患者看远时视轴通过大孔,视近时视轴通过小孔。大孔中心至镜架下框缘垂直距离为瞳高。

3,计算法(1):将顾客选购的镜架,测量上下框缘间距离为b。应用公式:h=(b-34)÷2+22

例1:测得b=40mm,求瞳高h?
    h=(40-34)÷2+22
     =25mm
  瞳高为:25mm

此公式适合各种不同长度通道的镜片使用。

例2:b=30mm,h=(30-34)÷2+22=20mm
瞳高是:20mm。

4,计算法(2):将顾客选购的镜架,测量上下框缘间距离为b。应用公式:h=0。618b

如上例1,h=0。618×40=24.72mm.
如上例2,h=0.618×30=18.54mm.
  
根据临床经验,这两个公式误差不大,顾客反应较好.但特殊情况,如两眼不对称等,还需实测.
9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光心 瞳高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医学验光实用验光流 下一篇屈光参差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