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011 屈光不正
2009-11-13 16:10:21 来源:网络 作者:天鸿 【 】 浏览:47492次 评论:0
(二)近视眼

1.近视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故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成一清晰物像。若由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出眼后必然是集合光线,其焦点位于眼前有限距离,此即近视眼的远点(图1-4-8所示)。

2.分类:
迄今有多种分类方法,诸多差异,尚难统一。现介绍常见的依屈光成分、依近视性质和依调节因素参与否的三种分类方法。
(1)依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眼轴过长所致。
2)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加强所致。
3)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屈光指数过高所致。
(2)依近视性质分类:
1)单纯性近视: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及环境均有关系,遗传为多因子遗传,主要为环境因素。屈光度常在-6.0D以下,可用镜片矫正到正常视力。
2)变性近视:本病以遗传因素为主,环境因素次之,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为先天性,一般于儿童时起病,不断加重,平均每年增加1.0D或l.0D以上,矫正视力往往低于正常,查其眼轴加长,常伴有眼底病变,并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并发症。
3)继发性近视:指由其他眼病及全身疾病引起者,如圆锥角膜、糖尿病等所致近视。
(3)依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 1986):
1)假性近视: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用负镜可矫正达正常视力。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为调节紧张所致,通常发生在小孩及年轻人。
2)真性近视:即通常的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0.25D,系器质性因素,与调节无明显关系。
3)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降低大于或等于0.5D,但并未完全消失,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
3.病因:
近视眼发生原因至今尚有争论,目前仍属认识阶段。一般认为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对近视眼发生、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1)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近视发生率差别很大。如日本及我国近视发病率较高,黑种人发病率较低。而且不因所居住的地区不同而改变,说明种族差异是遗传作用。
家族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变性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均受环境因素影响。
(2)环境因素:对近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视近负荷的增加。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长久紧张的视近作业与近视眼发生密切相关。当然照明条件不足、营养成分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有机磷农药污染等等也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
4.临床症状:
(1)视力:远视力降低。
(2)视疲劳:轻度近视常不自觉,但也每有主诉头痛及眼睛疲劳者,乃因近视眼在视近时少用或不需调节,但仍需集合以维持双眼单视,故调节与集合功能不协调,遂引起肌性视疲劳。
(3)眼位:由于上述调节与集合功能的不协调,近视眼容易发生外隐斜或外斜视。
(4)眼底:低度近视一般不会出现眼底变化,高度近视者可有眼底退行性改变。




(三)散光眼:
1.散光眼的屈光(图1-4-9所示):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由于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两焦线间距离代表散光程度。因视网膜上所呈现的仅为一朦环或一线,故患者无论视远近物体均感模糊不清。如两主子午线互成直角,则可用圆柱透镜矫正,使两焦线合并在视网膜上重成一焦点,此亦即柱镜矫正规则散光之机理。
2.分类:
(1)依原因分类:
1)角膜散光:源于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最常见的是垂直弯曲度较水平者大(与眼睑经常压迫有关),故其屈折力也较水平子午线为强,相差值大约0.25D左右,属生理性,为生理性散光。后天的获得性散光可因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炎等)或眼手术后引起,多为不规则散光。
2)残余散光:可由其他屈光因子所致,如晶状体弯曲异常、位置倾斜、各部屈光指数不一致等引起。
3)全散光:上述角膜散光与残余散光之和。
(2)依强弱主子午线是否垂直相交(可用镜片矫正)分类:
1)不规则散光: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均无一定规则,即使同一子午线因其扭曲不正,屈光指数又不一,其屈光力也不同。故该类散光不能用度数定量。多由角膜病变引起,不能用镜片矫正。
2)规则散光:两个主子午线(即屈光力最大的与屈光力最小的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称为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可依强主子午线方向分为:
顺例散光(顺规散光、顺律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者。
反例散光(逆规散光、逆律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者。
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者。
规则散光还可依所成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即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图1-4-10)

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落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B)。
单纯近视散光:一条焦线落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D)。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落在视网膜后(A)。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落在视网膜前(E)。
混合性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C)。
3.临床表现:
(1)轻度散光可无任何感觉,间有于视近作业时感眼晴疲劳。
(2)稍重者无论视远物、视近物,均感模糊不清,患者常有把眼睑半闭眯成缝隙的习惯,企图以此使物体看得较清晰。
(3)视力减退,且常似有重影。
(4)视疲劳:散光眼每企图通过调节克服视物模糊,但调节不可能同时补偿不同子午线的不同屈光状态,却极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头部重压感、眼胀、流泪等。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散光程度成正比。
(5)弱视:多见于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因其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视觉得不到锻炼。易于发生弱视,继之又有发生斜视的倾向。




(四)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不等,当相差2.50D以上者称为屈光参差。
1.类型:依两眼屈光状态的差异分为:
(1)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非正视眼:
单纯近视屈光参差
单纯远视屈光参差
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
(2)复性屈光参差:两眼均为非正视眼,但程度不等,
复性近视屈光参差
复性远视屈光参差
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
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另一眼为近视。
2.屈光参差的成因: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引起屈光参差。
3.屈光参差的症状:
(1)双眼视觉: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者,多数人得到双眼视觉,但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则无法融合,故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屈光参差者可经常产生视疲劳的综合症状。
(2)呈现交替视症候,此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之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之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3)单眼视症状: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4)斜视: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思考题
1.绘图说明远视眼的屈光特性。
2.何谓隐性远视、显性远视、能动性远视、绝对性远视?举例说明之。
3.绘图说明近视眼的屈光特性。
4.近视眼的分类。
5.近视眼的病因。
6.绘图说明散光眼的屈光特性。
7.散光眼的分类。
8.屈光参差的临床症状。
9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011 屈光 不正 责任编辑:peijingshi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009 眼屈光系统 下一篇012 眼镜架概述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