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差异三棱镜效果 移动光学中心的目的,乃是为了使配镜者的双眼视轴恰好通过眼镜的光学中心而免受差异三棱镜效果所带来的不舒适。尤其是屈光参差者及看近时产生此种不舒适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某配镜者双眼屈光状态分别为:R-3.00D.S,L-5.00D.S,当他戴镜注视镜片光心右边5mm处目标时,右眼所遭受到的三棱镜效果为:PR=3×0.5=1.5△(B.O);在左眼所遭受到三棱镜效果为PL=5×0.5=2.5△(B.I),两眼所遭遇到的三棱镜效果之差为1△,即为差异三棱镜效果。 又如,某老视配镜者,假设他的双眼为正视眼,老视度数均为 + 3.00D.S,且双眼分别由镜片光心水平方向向内2.5mm处注视33cm处的目标时,则双眼所遭遇到的三棱镜效果分别为:PR=3×0.25=0.75△(B.O) PL=3×0.25=0.75△(B.O),两眼所遭遇到的三棱镜效果之差为1.50△,即为差异三棱镜效果。如果老视患者还有屈光参差,那么两眼的差异三棱镜效果就更大,当大到超过人眼所能承受的限度后,配镜者就会产生不舒适感。
练习题
1.什么叫移心,为什么要移心? 2.正球透镜若需光心内移,所加三棱镜之底应向何方?负球透镜若需光心内移,所加三棱镜之底应向何方? 3.正、负球透镜之移心定则是什么?何为移心关系式? 4.将三棱镜4(B.U)和三棱镜5(B.O)合成为右眼之单一效果。
5.将三棱镜2(B.U及I)在60°,分解为垂直和水平成分。
6.将三棱镜5(B.D及O)在165°,分解为垂直和水平成分。
7.当透镜(-5D)作下列移心时,求产生之三棱镜效果: (1)4mm,向上;(2)6mm,向内;(3)8mm,向外;(4)3mm,向上及2mm向内。
8.某配镜人之右眼镜度为+8D,且经正确定心,当阅读时其视轴通过光心下方8mm,偏内3mm之一点,求在该点之垂直与水平之三棱镜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