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关知识 平行光线通过交叉圆柱镜后形成史氏光锥,当把交叉圆柱镜置于正视眼前,则使该屈光状态正常的眼睛产生混合散光,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分别落在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后,且两条焦线与视网膜距离相等,最小弥散圆恰位于视网膜上。产生散光的多少与交叉柱镜光度成正比。换言之,即上述两焦线间的距离与交叉圆柱镜散光光度数量成正比。如0.25D交叉圆柱镜所产生两焦线距离就相当于0.50D散光。交叉圆柱镜同样也可以使已获得矫正的屈光不正眼睛再产生散光,不过当散光眼矫正轴位正确时,将交叉柱镜镜柄置试片柱镜轴位上,其正、负柱镜轴位分居试片柱轴两侧各45°位置。如同置于正视眼前一样,相互垂直的两焦线仍分别等距离位于视网膜前和后,翻转交叉柱镜时。交叉柱镜内的正轴和负轴交替易位,由于矫正轴位正确,故只是两焦线互换位置,然最小弥散圆始终在视网膜上,故被检查感觉两面的清晰程度(模糊度)应该相同。而矫正柱镜轴位有误,使用交叉圆柱镜测试时,交叉圆柱镜轴位与原试片柱镜轴位合成产生新的柱镜轴位,在翻转时就必然有一面的合成轴位较接近于眼实际散光轴位,而另一面则相差较远,两相比较对照,被检者就会感觉前者较清晰,因此矫正镜片轴位应在感觉清晰这面稍向相同符号轴位移动,直到翻转时两面感觉清晰度一样,即表示试片柱镜轴位己与眼实际散光轴位重合。 应用交叉圆柱镜微调试片柱镜度时,倘若屈光不正眼散光度数未得到正确矫正,将交叉圆柱镜(0.25D)轴位重叠于试片柱镜轴位上翻转时,其翻转前后就意味着一面是增加-0.50DC(或减少+0.50DC);另一面是增加+ 0.50DC(或减少-0.50D)。故必有一面是扩大了史氏光锥两焦线间距,另一面是缩小了两焦线间距,如此增大的突然变化,自然使被检者容易辨别认知哪一面比较清楚——缩小了两焦线间距的一面会感到较清晰,待经过相应调试两面同样清晰时,即表明散光度数己得到正确矫正。 注意调试过程中,要在增减柱镜度的同时,相应增减半量、符号相反的球镜度,即采用等效球面透镜方法,目的是要始终保持最小弥散圆位置在视网膜上,使翻转两面产生单光差最大,减少被检者辨别上的困难。 在使用交叉圆柱镜将柱镜度验证完毕后,可继续结合雾视法、红绿试验法再进行试片球镜度的最后验证。
练习题: 1.试述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位的方法。 2.试述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度数的方法。 3.试述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位的原理。 4.试述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度数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