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瞳高是指( )至镜框下缘内槽的距离。 A、瞳孔上缘 B、瞳孔中心 C、瞳孔下缘 D、角膜下缘 82. 渐变镜视近区过小可能是由于( )。 A、瞳高过大 B、瞳距过大 C、瞳距过小 D、瞳高过小 83. ( )是测量单眼瞳距时应注意的问题。 A、未被测试眼向正前方注视视标 B、被测试眼向正前方注视视标 C、双眼同时下视 D、双眼同时平视 84. ( )是渐变镜处方中应包括的内容。 A、远附加与瞳高 B、近附加与瞳高 C、远附加与角膜曲率 D、近附加与角膜曲率 85. ( )不需要测量单眼瞳距。 A、屈光参差 B、高度近视 C、低度近视 D、渐变镜 86. 矫正眼镜的放大倍率与( )无关。 A、眼镜后顶点屈光度 B、眼镜前顶点屈光度 C、镜眼距 D、镜片形式 87. 大约2.00D的角膜散光可产生( )网膜像的变形。 A、0.06% B、0.03% C、0.3% D、0.6% 88. 尽早发现尽早( )是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的矫正原则。 A、矫正一半 B、部分矫正 C、矫正1/3 D、全部矫正 89. 儿童一般在6岁前进行屈光参差矫正,尤其是( )。 A、近视性屈光不正 B、远视性屈光不正 C、散光 D、远视性屈光参差 90. 成年人屈光参差在3.00D以下者通常全部矫正,( )。 A、但不能得到立体视 B、且可得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立体视 C、且可得到完全的立体视 D、但只能得到部分立体视 91. 一老者验光结果为OD—2.00D,OS—6.00D,那么他的处方可能为: A、OD—2.00D,OS—4.00D B、OD—2.00D,OS—7.00D C、OD—2.00D,OS—6.00D D、OD—3.00D,OS—4.00D 92. 年龄( )适应屈光参差的能力越强。 A、越大 B、在10岁左右 C、越小 D、在20岁左右 93. 儿童双眼视力仍在发育,即使低度( )也能导致弱视。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屈光参差 94. 屈光参差发生的年龄与弱视的关系为( )。 A、年龄越小程度越深 B、年龄越小程度越浅 C、年龄越大程度越深 D、无关系 95. 透镜的棱镜效应公式中F代表( )。 A、棱镜效应△ B、偏心距mm C、偏心距cm D、镜度D 96. ( )是正常情况下人眼可耐受的垂直方向棱镜效应的值。 A、3△ B、5△ C、6△ D、0.5△ 97. ( )是不能植入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矫正较理想的方法。 A、框架眼镜 B、角膜接触镜 C、手术 D、无框眼镜 98. ( )是人眼可容忍的水平方向差异棱镜效应值。 A、30△ B、50△ C、70△ D、10△ 99. ( )是隐形眼镜沉淀物的主要来源。 A、空气 B、隐形眼镜镜片 C、眼内 D、泪液 100. ( )是最常见的隐形眼镜镜片沉淀物。 A、钙点 B、结石 C、蛋白膜 D、类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