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用(或中距离)低视力助视器的验配原则 (1)眼镜正透镜助视器: 1)成功标准:眼镜正透镜助视器验配成功的标准为近视力≥0.5,即能顺利阅读5号字体。 2)焦度的选择: ①为患眼配戴+4.00m-1眼镜,逐步增加眼镜焦度,同时改变阅读距离 (见表4-2-1),反复试验,由于调节的个体差异,平均阅读距离有所不同,直到引出患眼最佳的近视力为止。 表4-2-1 眼镜焦度与阅读距离关系 焦度(m-1)平均阅读距离(cm) <+4.0014.00 +4.00~+8.008.30 +9.00~+12.007.44 +13.00~+16.004.66 +17.00~+20.003.93 +21.00~+24.003.80 +25.00~+28.003.50 +29.00~+32.002.50 +33.00~+36.002.00 +37.00~+40.001.88
②眼镜焦度达到+20.00m-1~+40.00m-1时,平均阅读距离为1.88~3.80mm,十分不便,易于疲劳,实际意义已经很小。 ③患眼原来的屈光不正中的散光若≤2.00m-1则在看近时可以忽略,但散光度若超过2.00m-1则必须在眼镜助视器上加上散光。 ④戴眼镜助视器如工作距离太近,感到书写困难时,可采用原阅读眼镜的1/2焦度制作专门用于书写的眼镜。虽然可能没有阅读时视力好,但可有效的加大注视距离。 ⑤若有一只眼视力极差,仅有光感,则常常干扰较好的眼的近距离阅读,在近读时宜遮盖视力较差的眼。 3)双眼近用时三棱镜的使用方法: ①双眼近用助视器时眼镜焦度不能超过+14.00m-1,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双眼单视。 ②双眼采用高度正焦度透镜视近时,由于阅读距离的移近,可能产生过度的集合,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减轻视疲劳,必须设法减轻患者的集合,通常采用双眼镜片上加用底向内的三棱镜,或使双眼的镜片光学中心内移。 ③视近时双眼镜片光学中心内移的方法可根据公式4-2-5求得。 C1C2/P1P2=(d+1)/(d-1) (4-2-5) 式中,C1C2为远瞳距;P1P2为近瞳距;d为目标距双眼连线的垂直距离。 例4.设远瞳距为65cm,注视距离为10cm,求近瞳距。 C1C2/ P1P2=(d+1)/(d-1) 65/ P1P2=11/9 11 P1P2=9×65 P1P2=53cm ①视近时双眼镜片附加三棱镜的方法为每增加1.00m-1焦度,在该镜片上增加1△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在加足三棱镜度后常常多加2△,以减轻视疲劳。 例5.设眼镜正透镜助视器双眼的焦度分别为+8.00m-1,则在实际应用中,处方应该开具如下: OD:+8.00m-1 10△(底向内) OS:+8.00m-1 10△(底向内) ⑤为了免于计算,双眼眼镜正透镜助视器常在双眼镜片上已事先加上所需的三棱镜度,例如: OD:+6.O0m-18△(底向内) OS:+6.00m-18△(底向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