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012 眼的解剖和生理
2009-11-17 09:53:24 来源:网络 作者:豪驰 【 】 浏览:87947次 评论:0



三、眼球壁

1.角膜

(1)解刮

1)形态 角膜占眼球前方l/6,透明,外表面中央约3mm左右为球形弧面,周边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呈非球面形。横径约为11~11.5mm,纵径约为 10~10.5mm,中央厚度约为0.5~0.7mm,边缘厚度约为1.1mm。

2)分层 角膜从组织学上可分为5层(图1-5-I3),由前向后依次为:

①上皮细胞层 由前向后依次分为5~7层扁平上皮细胞,3~5层翼状上皮细胞和单层的柱状基底上皮细胞。
②前弹力层 由较坚实的透明弹性纤维构成。
③基质层 占角膜厚度的90%,由100~200层平行的胶原纤维薄板构成。
④后弹力层 为有弹性的胶原纤维薄膜。
⑤内皮细胞层 由单层细胞组成。
(2)生理
1)透明性 角膜的纤维板层无色透明,曲率相同;其间细胞数极少,无血管,含水量恒定(约为72~82%),折射率恒定(约为1.376),光透射比大于 97%,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之一。
2)屈光性 角膜的前表面为凸面光学界面,角膜的后方充满房水,角膜和房水构成凸透镜结构(图1-5-14),因外界的空气与角膜后的房水的折射率不同,使其成为眼的重要的屈光因素,占眼的总屈光力的70~75%,约为 40.00D~45.00D。

3)敏感性 角膜上皮细胞层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丛,具有极敏感的痛觉反应。当配戴隐形眼镜后,各种因素对角膜产生的刺激均能导致异物感。
4)损伤和修复 角膜扁平上皮细胞代谢周期为6~15小时,细胞破坏后可通过翼状上皮细胞移行或邻近细胞的增生来修复,角膜前弹力层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机械性和病理性损伤,一旦前弹力层破坏将不能再生,愈合后形成不透明的疤痕组织,称为角膜云翳或白斑,从而阻碍外界光线的入射,影响视力。
5)代谢性 维持角膜代谢的氧的来源,主要依赖外界的空气、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在睡眠时因外界的空气不能直接供给角膜氧气,则由睑结膜的血管间接向角膜供氧。
2.巩膜
(1)解剖 巩膜为质地坚韧的乳白色不透明纤维组织,位于眼球后方5/6部分,平均厚度约0.3~1.0mn,后方视神经穿过的部位称为筛状板,较为薄弱。
巩膜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依次为巩膜表层,巩膜基质层和巩膜棕色板层 (图1-5-15)。

(2)生理 巩膜的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的形状和保护眼球内容等。
3.虹膜
(1)解剖 虹膜为一横膈膜,位于晶状体之前角膜之后的房水中,并将房水腔分隔为前房和后房,其中央部的圆孔称为瞳孔。虹膜表面的皱襞和隆起称为纹理和隐窝,近瞳孔部有一环状隆起,称为卷缩轮,将虹膜分为瞳孔部和睫状部。
虹膜主要分基质前层、基质后层,基质前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载色体,基质后层包含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图1-5-16)。

(2)生理 虹膜内的瞳孔括约肌和扩大肌控制着瞳孔的大小及入眼的光量。在黑暗环境中,瞳孔扩大,在明亮的环境中瞳孔缩小(图1-5-17)。两种肌肉通常能取得很好的协调。

瞳孔可维持视轴位于角膜和晶状体的中心位置,在瞳孔缩小时可消除眼屈光间质的球面差和色散。当瞳孔因外伤或手术麻痹性扩大或偏离中心位置,则影响光学眼镜的视力矫正效果。
4.睫状体
(1)解剖 为一环状带,宽约6mm,自虹膜根部延至脉络膜前缘。横切面呈三角形,靠近虹膜根部呈凸起状,称睫状冠,约宽2mm,表面有白色辐射状隆起,称睫状突。后部平滑,称为睫状环。
睫状体由血管、弹性纤维、色素上皮及平滑肌等组织构成。
睫状体内的睫状肌分为经线纤维和环形纤维,受动眼神经支配。
(2)生理 睫状肌的经线纤维的舒缩与巩膜静脉窦的开放有关,可控制房水的排出。
睫状肌的环形纤维的舒缩对晶状体的凸度起着调节作用,晶状体藉睫状小带悬在睫状体上,当肌纤维收缩时,睫状小带放松,则晶状体凸度加大,使眼睛看清近目标,称为调节(图1-5-18)。超过40岁的人,因睫状肌的退化,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形成老视。近视眼因少用调节使睫状肌呈薄弱状态。

5.脉络膜
(1)解剖 位于巩膜内侧面,自锯齿缘起至视神经孔止,内面覆盖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学由外而内可分为脉络膜上层、血管层和玻璃膜层(图1-5-19)。

(2)生理 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可为巩膜和视网膜提供营养并排泄废物。色素细胞使眼球内形成暗环境,使外界景物可以在视网膜上清晰结像。
6.视网膜
(1)解剖 为眼球壁的最内层,外附脉络膜,内邻玻璃体。
视网膜的中央,相当于眼球后极部为黄斑区,距黄斑区鼻侧3~4mm处为视盘,视盘中心部有视网膜中心血管穿出,分支于视网膜各部(图1-5-20)。[

(2)生理
视细胞为含有光敏色素的感光细胞。分为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图1 -5-21)。杆体细胞含视紫红质,感弱光,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约有0.7~1.7亿个。锥体细胞含视紫蓝质,感强光和色觉,分布在黄斑区,约有700万个。视细胞感光后,光能经光化学反应转换为生物电能,引起神经冲动。

2)黄斑区 直径1~3mm,有黄色素沉着,中心小凹直径约为0.2mm,该区域视网膜内层均向旁侧推开,使锥体细胞直接接受光刺激,且每一个锥体细胞只与一个双极细胞发生联系,使黄斑中心凹具备高度敏感和精细的感光功能。
7.视神经和视盘
(1)解剖 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约含神经纤维50~100万根,长约40mm。在穿过巩膜的视神经筛状板处形成淡红色的视盘,又称为视神经头或视乳头。
(2)生理 视盘区除神经纤维外,视网膜的各层次均缺如,故无感光功能,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
10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012 解剖 生理 责任编辑:peijingsh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011 移心、三棱镜效果 下一篇013 影响视觉的原因分析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