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黄江伟
案例采写:燕涛 黄江伟
在中国,一些行业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长期相对平衡的竞争环境似乎让每一个从业者都希望在安定和突破的矛盾中生存着,以求用最小的改变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每每平衡被一种势力打破时,大家总是吃惊地感悟——原来这件事情也可以这样做啊。其实往往我们会发觉,真正身体力行去改变一件事情很难,而对别人的改变行为进行评论似乎很容易。而行业就是不断地在平衡的建造与平衡的破坏中发展、前进着。
宁波保康眼镜超市有限公司是在宁波最繁华的商圈——天一广场上最无人问津的四楼铺面上开设的一家面积近2000平米、采取类超市模式经营的专业眼镜商场。开业头一个月,平均每天出售眼镜600付;致使宁波各类眼镜店都破天荒地在宁波各大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进行自我“救市”;同时成功地为人气极旺的天一广场商圈开拓了“立体空间商业突破”的新模板。
是什么使得一个看似已经十分传统的行业又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需求?是什么使得位置极为不利的店铺人流如织?是什么使得“眼镜也疯狂”?我们不妨从宁波保康眼镜超市开业前后的各项策划行为中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一、 模仿也是创新
相同的,是生存的基点;相异的,是发展的亮点。
如今的竞争,同质化的产品、服务已经成为每个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谁都渴望突破,可是谁都很难突破。
宁波保康眼镜超市的投资者是七、八个依托宁波天一广场商圈发展起来的个体工商户,他们每个人在天一广场里都有着不同业态、行业的一些店铺在进行经营,规模搞得比较大甚至有近十家不同行业的生意在经营着,可以说他们既是宁波这个最大商圈繁荣的参与者,也是这一商圈逐步走向成熟的受益者。共同的生存、发展环境使得他们彼此经常在沟通、交流着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相互的信任、合作也使得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与投资意愿。
他们选择项目的原则十分简单——世界上一些发达地区现在有一些什么领域在零售方面比较热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又在哪些领域出现了一些亮点?哪些是可以移植到宁波这块市场上的?他们象嗅觉灵敏的猎犬,在敏锐地捕捉新的利润来源;同时他们又象不冒风险的秃鹫,等着别人血腥搏杀后再做行动。尤其面对宁波这样一个消费能力很强,同时消费跟风能力也很强的城市,率先的模仿其实就是一种很大的创新。
——借鉴全国眼镜超市的出现
全国部分地区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眼镜超市化经营所引发的所在地区眼镜行业的震动,这给嗅觉灵敏的他们增添了很强的兴奋性。
眼镜市场的巨大、以及持续的增长让他们看到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眼镜行业持续的暴利引发的潜在行业风险让他们看到了外行突围的可能;
眼镜消费者由功能性消费向时尚型消费的转变让他们看到了大量转移客户的存在;
其他行业超市、卖场经营形式的广泛接受度让他们感到新模式生存的前景。
借鉴的结果是:眼镜超市已经出现,如果在宁波率先开张就是吃“第一只螃蟹”;眼镜超市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各地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度很高,而且同行业的传统经营户对这种形式的出现表现出担心和恐慌,如果在宁波开业会引发很强的震动。商业的嗅觉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新领域。
——学习国美电器的迅速扩张
超市作为一种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