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镜网讯 今年1月以来,南京海关连续破获了4起走私树脂镜片原料案件,案值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偷逃税款近700万元。用于制作眼镜片的原料———树脂单体,原本进口价每公斤18美元,报价给海关却是每公斤4.5美元。 “面对行业性走私犯罪及违规行为日益突出的现状,海关该如何应对?”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认为,针对行业性走私,海关最重要的是找准“严格执法与服务经济”的契合点,通过打击、惩治与教育,最终达到整肃清理行业市场秩序的目的。而南京海关办理眼镜行业性走私案的实践做法给人启发。
案情回放
前不久,南京海关属下镇江海关缉私分局在侦办一起违规案件时发现,生产树脂镜片的原料品种、型号复杂,价格不透明,存在重大嫌疑。
缉私警察随即展开了秘密调查,化装成厂方人员前往驻上海的供货商处打探真实价格,再次印证了嫌疑。以此为突破口,缉私警察基本确定了丹阳眼镜行业普遍存在低报价格走私行为。
缉私警察兵分三处,在上海、烟台、丹阳等地将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经侦查审讯后,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丹阳涉案的几名当事人均采用分开两张发票的手法,故意以低报商品价格的瞒骗手法,偷逃海关关税。经确认,4起案件共涉嫌走私树脂单体1839吨,整个案值高达1.06亿元。
“树脂单体在进出口贸易商品中并不常见,进口商和商品用途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海关的注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海关处理刚柔并济
针对眼镜行业在丹阳地区是重要支柱性产业这一特点,南京海关在打击该行业走私违法犯罪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犯罪嫌疑单位的现状,以及丹阳眼镜市场的需求,避免因打击走私而毁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不良后果。他们一方面对走私犯罪者依法查处,且在不影响正常办案的情况下,及时发还企业账册,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联合丹阳市政府,召集丹阳市一百多家眼镜生产企业,举办了“规范丹阳眼镜行业进出口秩序大会”,让当地眼镜行业普遍展开自查自纠,并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向企业宣传国家进出口有关的法律法规。
据了解,截至目前,丹阳市数十家眼镜生产企业已主动向海关相关部门补缴税款153万余元。
新闻链接——眼镜丹阳
江苏丹阳,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却有着“中国眼镜之乡”和“华东地区最大眼镜批发市场”的声誉。在丹阳市从事眼镜行业生产、贸易型的企业就达一千多家,每天生产树脂镜片50多万付,年销售产值40多亿元。每年从这里生产出的眼镜产量占到全国眼镜市场的70%,占全世界的50%至60%。用于生产树脂镜片的原料是一种被行业内称之为“树脂单体”的东西。这种无色、无味,黏稠状的液体,在经过加热、固化后就成了树脂镜片。目前,丹阳市大大小小的眼镜生产厂家的生产原料绝大多数是从日本和韩国进口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