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二章 第四节 视力检测分析
2009-12-02 19:39:19 来源:网络 作者:舒曼 【 】 浏览:76798次 评论:0
一、视力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屈光不正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使得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点,在视网膜上落下了模糊斑,屈光不正越大,模糊斑则越大,模糊斑大小与此时的视力表达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图2-13)。


Egger通过物理和数学方式计算出屈光不正、模糊斑与视力的关系,得出以下关系表格(表2-2)。

表2-2 Egger’s表:屈光不正与视力表达的关系

等效球性屈光不正
视力

0.25 20/25
0.50 20/30
0.75 20/40
1.00 20/50
1.25 20/70
1.50 20/100
2.00 20/150
2.50 20/200
3.50 20/400





二、视力没有到达正常值是否说明眼睛有屈光不正或其他问题
有许多变化因素影响视力测量,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人的屈光不正影响测量反应外,以下多种因素也影响视力测量:
1.解剖的限制 视网膜上光感受器的数量、位置和分布决定了个体最小的分辨角。
2.视网膜模糊环的大小 视网膜上的模糊环越小,其视觉分辨力越好,视网膜模糊环由两个因素决定:屈光状态和瞳孔大小。瞳孔小可以减少像差增加景深,提高视力,但瞳孔若小于2 mm,则会产生衍射现象而使视力下降,瞳孔太小还会减少视网膜照明而使视力下降。
3.镜片像差 该像差包括眼镜片像差、隐形眼镜像差、晶状体像差,主要为球差和色差。
4.照明 视力表和视力检测环境应该有比较标准统一的照明系统,照明可以影响视力,如亮度太强,瞳孔缩小,可因瞳孔小景深增加而提高视力,也可以因为瞳孔缩小减少光亮降低视力,引起视力检测不一。同时不同方向照明会影响视力表的对比度或引起人眼的眩光感觉。
5.对比度 是视标本身颜色深度和视标背景颜色深度的关系:对比度视力与年龄有关,各种眼疾会影响对比度视力,如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斜视弱视等,但没有诊断疾病的特异性。对比度直接影响视力检测结果。
6.拥挤现象 指的是周围轮廓的作用而使得视力下降,所有的眼睛均有该现象,但在弱视和严重黄斑病变人中特别明显。大部分视力表的设计没有考虑拥挤现象,因此,对弱视患者进行视觉测量时,应该采用特殊设计的、将拥挤现象考虑在内的视力表。
7.心理因素影响视力 对模糊像的识别、视觉疲劳、装病者。
8.年龄 在人的一生中,正常的视力也有一些变化,这些改变与年幼时的神经解剖发育、少年儿童时代的屈光变化、年长后的变性变化有关。
9.测量时间 有些患者(特别是弱视患者)其反应是相当慢的,只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患者作出适当的反应,其视力检测才基本稳定。
10.字母的辨认难易度 印刷的字母有些易读而有些则非常难读,若让一位不懂英文字母的人使用Snellen字母视力表,则结果就不准确。阿拉伯字母设计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知难度。




三、视力达到正常值是否眼睛为正视或无眼部问题
最典型的是远视患者,在该患者有足够强的调节状态下,尽管有比较大的远视度数,但其视力可能表达为正常。远视的机制和原理见本书第四章。
2.低度近视和散光
低度近视或顺规低度散光,同时在视力检查是稍眯眼增加景深而减少视网膜的模糊斑,常常在临床检测时可以表现为视力正常。
3.眼部疾病
某些眼部疾病的发生不在眼球光学系统上,如慢性结膜炎,视网膜周边问题等,常常在视力上还表现为正常。因此视力检测仅仅是眼睛检查开始的第一步。




四、有关视力检测实例分析
实例组一:
以下几种实例都反应了在视力检查过程中的一些“缺失”或不完整性,请逐一指出,并说明可能带来的临床问题。
1.一男性42岁大学教授,来诊室进行年度眼睛全面检查,发现远距视力各眼均为5.1,就告诉该人说:你的视力很好,眼睛没任何问题。
分析提示:
该实例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方面:
(1)该就诊者年龄42岁,正处于老视前期;
(2)视力好不等于眼睛没有问题,不能忽略全面的保健性检查。
2.一近视患者,配戴眼镜6年余,没有任何不适,想换一副新眼镜,门诊检查了其裸眼视力后就开始验光了。
3.一老年患者来门诊的目的很明确,想配一副老花镜看报纸用,医师马上检测其阅读视力,然后拿来一张报纸开始老花验配工作。




实例组二:
以下几种实例反应了在视力结果分析上存在问题或不够严谨,请指出,并分析其要点。
1.一5岁儿童,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均为4.8,就对其父母说,你的孩子有屈光不正并且可能有弱视。
分析提示:
(1)儿童视力没达到正常:A.可能有屈光或其他眼部问题;B.也可能是配合或认知问题。
(2)若诊断弱视,一定要有依据,如诱发弱视的因素,而不是单看视力是否达到正常。
2.一患者裸眼视力为:OD 0.5,OS 0.5,验光结果为OU-2.00 Ds,于是就按此给眼镜处方了。
3.一6岁儿童,视力检查双眼均为5.0,就明确告诉其父母,这孩子视力很好,没有任何屈光问题。




实例组三:
以下几种实例反映了在视力检测过程中由于某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造成的检查结果的差异,请找出问题所在。
1.被检查者第一次检查视力在暗室,使用的是标准视力表灯箱;第二次,使用同样的视力表系统,但在非常明亮的房间,前后结果会有差异吗?为什么?
2.一患者配戴一副新配的眼镜来临床检测,患者在视力检查时,总喜欢使劲眯着眼睛看视力表,结果双眼分别为5.0,医师对患者说,眼镜矫正视力正常,可以配戴。
10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二章 视力 检测 分析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二章 第三节 正常视力及其表达 下一篇第二章 第五节 视力表和视标设计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