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017 常用角膜接触镜的护理产品
2009-11-14 09:57:57 来源:网络 作者:天鸿 【 】 浏览:18225次 评论:0
1)其灭菌机理同于洗必太,但洗必太分子中只有1~2个具有抗生活性的双胍集团,而聚合双胍类的分子具有9~10个双胍集团,故聚合双胍类的灭菌效能远较常用的防腐剂为高。因其有效抗生浓度较常用的防腐剂低70~200倍,所以对配戴眼产生的毒性也相应减少。

2)聚合双胍类不与镜片表面的蛋白质沉淀物结合,不会在镜面上高浓度聚积,故不易产生因防腐剂聚积带来的毒性反应、镜片变色和视力模糊等现象。

3)聚合双胍类可选择性地与微生物细胞壁的磷脂外膜相结合。特异性的杀灭细菌,而不易与人眼细胞的蛋白外膜相结合,故对人眼的细胞毒性极微,聚合双胍类的致敏性极低,临床尚末见对该类防腐剂产生过敏反应的配戴者。

4)由于聚合双胍的低毒安全的特性,故为目前惟一可以直接入眼的防腐灭菌剂,经过消毒的软镜可直接配戴入眼,可以防止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带来的二次污染。

(二)蛋白清除剂

1.成分

去蛋白酶、苯甲酸钠、碳酸钾、脱水枸椽酸、聚乙二醇。

2.机理

(1)蛋白质变性:软镜上的蛋白质在加热消毒、眼环境干燥、泪液酸化和瞬目的机械能的作用下可发生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次级键破坏,肽链伸直,肽键外露如图3-2-2所示。


变性的蛋白质透明性下降,肽键伸入镜片材料的网状结构中,缠绕、嵌顿,并与镜面紧密被复,导致镜片的透光率下降,透氧性能下降,变硬变形,参数改变。变性的蛋白质还可以吸引其他沉淀物、护理液成分和滋生病原微生物。变性的蛋白质和其附着物可诱发配戴眼不适、发炎及矫正视力模糊。

(2)酶的理化特性:蛋白水解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释放气体,水溶液性质不稳定,室温下3~4h失去活性,受热易分解,60°C即变性失效。pH7~8活性最强,PH3~4较为稳定。

(3)酶的分解作用:蛋白水解酶在水的环境中可促使肽键断离,使长链蛋白变成短链蛋白,使其在搓揉力的作用下自镜面上脱落。酶的主要作用靶在精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等残基肽键。短链蛋白在酶的作用下尚可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水。

(4)酶的稳定性:由于蛋白酶制剂在常温下极不稳定,故通常用铂纸包装,避光低温保存,并在片剂配方中加入稳定剂,使其在溶解前维持相对惰性,溶解后则迅速转为中性,以充分发挥酶的活性。

(5)酶的毒性:蛋白水解酶特异地分解变性的蛋白质,且泪液中有蛋白水解酶抑制物,因此对眼部组织的毒性甚微,通常酶制剂的溶液并不引起眼刺激和毒性反应。

(三)润眼液

1.成分

缓冲剂、渗透压调整剂、防腐剂、螯合剂、润滑剂和增粘剂,

2.机理

(1)等渗水:等渗水的滴入可恢复镜片的湿润和水合程度,并对眼内的代谢产物起到冲洗和稀释作用。故可消除戴软镜引起的各种副反应,然而单纯的等张水在结膜囊内排泄极快。

(2)润滑成分:配戴眼每天日间瞬目1.2~1.4万次,镜片与睑结膜及角膜均发生磨擦,这种微弱的摩擦所积累的机械能可引起戴镜不适和镜片沉淀物的增加。润眼液中的润滑成分可在镜片表面形成覆膜,从而减少瞬目产生的磨擦。

常用的润滑成分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酮、甘油、葡聚糖等。

(3)增粘成分:增粘成分可提高润眼液的粘稠度,通过延缓排泄和减少蒸发来增加泪液在眼内停留的时间,使等张水在结膜囊停留时间延长。

常用的增粘成分有烃丙基纤维素、烃乙基纤维素等。

9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017 常用 角膜 接触 护理产品 责任编辑:peijingsh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016 角膜接触镜的选择和影响验配.. 下一篇018 双光眼镜的校配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