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关知识
(一)影响配戴的镜片因素
1.材料因素
(l)弹性和可塑性:镜片材料的聚合质量、加工工艺、含水量、厚度和屈光度都会影响其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大,弹性强,则较为耐用;且成形好,便于取戴操作;矫正散光效果好。但须制备多种内曲面规格,供不同角膜形态的配戴眼选用,若镜片内曲面与角膜表面稍不匹配则发生配适不良。因而弹性模量过大,不仅给验配技术带来困难,也使镜片的库存加大。相反,弹性模量小,可塑性好,镜片内曲面容易适应角膜形态,验配简便,成功率高,库存也相对较小,但镜片不耐用,取戴操作不便,矫正散光不理想。
2)含水量:高含水的镜片较柔软,配戴后异物感小,但抗沉淀差,易附着沉淀物,不耐用,易破损,在配戴过程中,逐渐产生干燥感,镜片移动度变小,镜片的水分蒸发以后吸取角膜的水分,与角膜附着过紧。低含水镜片不及高含水镜片舒适,但沉淀物较少,较耐用,镜片移动性适度。
(3)极性:高含水离子性镜片在配戴以后,表现为表面很滑,取下镜片十分困难,容易掐破镜片或伤及眼睛,须指导配戴者使用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强度:高含水、厚度过薄、铸模工艺和低屈光度等因素都可以降低镜片的强度,初次配戴者或操作镜片不轻柔者宜选强度较高的镜片。
2.设计因素
(1)内曲面形态:若内曲面设计为椭圆或抛物线形,因其与角膜主要弧面形态相近,故配戴较舒适。但镜片与角膜之间张力较大,使镜片移动减小,常需籍镜片上推试验来评估镜片的松紧度。
(2)直径:软镜的直径过小,则不能覆盖角膜,常常偏位;直径过大,则不美观。通常用裂隙灯标尺测得的角膜直径实为包括角巩膜缘在内的虹膜区直径,可参考角膜直径测值选择软镜的直径(表3-2-1)。
表3-2-1角膜直径与软镜直径对照
角膜直径(mm) 软镜直径(mm) <11.0 13.5 11.0~11.5 14.0 >11.5 14.5
(3)基弧:镜片的基弧半径小,配戴后较紧,移动度小;基弧半径大则配戴后较松,移动度大。
为了使镜片在配戴后边缘与角膜之间留有适当的缝隙,以利在瞬目时通过镜片的移动排出角膜的代谢产物,吸入含有氧气的新鲜泪液,在选择镜片基弧的弯度时应使其较角膜的弯度略平10%,镜片基弧的选择可根据角膜曲率的测值计算如下:
BC= (HB+VB)/2×1.1 (3-2-1) 式中,BC为镜片基弧;HB为角膜水平曲率;VB为角膜垂直曲率; (HB+VB)/2为平均曲率。
在实际验配工作中,为了免除计算的麻烦,已制定了角膜平均曲率值与相应的镜片基弧的换算表(表3-2-2)。
表3-2-2角膜平均曲率值与镜片基弧的换算
角膜平均曲率 8.6 8.2 7.8 7.5 6.9 镜片基弧 8.9
8.6
8.3
基弧值的微小变化对镜片的松紧度影响较大,故软镜通常预制成不同规格的基弧系列供角膜曲率不同的眼选用。软镜基弧系列的设计有多种,受镜片的弹性、直径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1)镜片较软,基弧常设计为8.3mm,8.6mm,8.9mm三种,镜片较硬则须设计为从7.6~8.8mm、每0.2mm为一梯度规格。
2)镜片直径为13.5mm。基弧常设计为8.3mm,8.6mn、;8.9mm直径≥14.0mm、须设计为8.4mm、8.8mm和9.2mm等规格。
3)旋转成型工艺镜片的内曲面弯度受外曲面曲率半径的限制,故须设计不同的外曲面的弯度系列来控制镜片的内曲面弯度,故同一系列的镜片,屈光度改变时也会影响基弧值,须每3.00D梯度调整一次外曲面的曲率。
(4)矢深:理论上镜片的矢深为直径和基弧半径的综合性几何量,但在实际验配中矢深在很大程度上受镜片周边弧的弯度及基弧与周边弧的汇结角度的影响,故在同一只配戴眼上有配戴某种8.6mm基弧的镜片嫌松,而配戴另一种 8.6mm基弧的镜片嫌紧的现象。
矢深为镜片设汁的多种参数因素的综合性结果,因而修改矢深更能控制镜片的配适,但在实际应用中,因角膜的矢深的测定较困难,故通常以改变镜片的直径系列或基弧系列来间接修改镜片的矢深,
软镜的矢深应比角膜的矢深略小,以利镜片边缘泪液的排吸交换(图3-2-1)。
 (5)厚度:薄的镜片配戴后移动较小,是因为镜片重心近角膜;镜片与角膜附着紧密,泪液的张力较大;眼睑对镜片的推移作用小。镜片过薄,容易发生镜片中央部起皱或引起镜片的脱水,厚的镜片则水蒸发较慢,对眼干或环境干燥的配戴者有保湿作用。厚的镜片移动较大,不够舒适。镜片的厚度往往是制造商事先设定的参数,只有更改镜片的品种才能选择镜片的厚度, 3.工艺因素 不同的工艺制成的镜片弹性模量相差很大,弹性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切削工艺、干态铸模工艺、湿态铸模工艺和旋转工艺。由于增加软镜的弹性有成形性好、矫正视力清晰、耐用和移动适度等优点,故对旋转成形工艺和铸模成形工艺制造的镜片常在镜片的一个面进行切削加工,以改善镜片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