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预防 对于渐进镜戴用不适问题的处理比普通眼镜要难,因为渐进镜一旦戴用不适,其价格的影响就会让人耿耿于怀。就这一点而言,预防戴用不适问题的发生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 、问 题 仅从戴用渐进镜矫正意义看,问题说到底是使用效果的问题,是戴用者自我视觉的感受和心理接受适应程度的问题。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就是镜与眼形成的镜眼光学与视觉的视功能体系,可以简称为“镜眼系统”,这个系统对人的视觉完成三方面的任务: (一)矫正视力状况 戴用渐进镜,矫正视力状况如何,是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使用渐进镜需要获得远、中、近距离全程满意的矫正视力。此矫正视力,应能有效提高分辨能力,能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为戴用者接受。假如配用后矫正视力很好,但走不了路,甚至站起来都头晕,这样的矫正视力显然不能作为最佳选择。又如配用后,头一点不晕,视力却未提高,把这样的结果交给戴用者,他也不可能接受。 (二)戴用舒适程度 戴用眼镜后看世界同裸眼看世界是不同的,用裸眼看世界,眼得到的是客观物体的像;而戴上眼镜后,眼得到的是经过眼镜和镜后空气两次修正后物像之像的像,眼得到的像和物体必然有差异。而渐进镜是由不同光学区构成,因此,差异比普通镜片更大。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像点的偏移、像的畸变、空间秩序的失常等。为戴用者提供像畸变最小、空间秩序最好的眼镜,是验配镜工作人员共同的工作目标。假如戴用者对配用的渐进镜像差异无法适应,就会头晕、目眩,运动视觉中还会出涌动,重者还会出现恶心,甚至欲呕、晕动等。 (三)心理承受程度 配制成的眼镜是否能够戴用,同上两项有关,但同戴用者个体状况也是密不可分的。尽管对这种情形的研究很难,但可以说,对矫正视力状况和戴用舒适程度肯定有一个量的概念,肯定有一个承受的生理限度,这一生理值也肯定会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受社会的影响不同,心理的承受能力也会不同。 对于渐进镜验配人员必须在验配工作中对被检查者进行准确的检测,耐心的探寻,科学的推测,否则上述三方面就不太容易办理好。防止渐进镜戴用不适的发生,是验配师的责任,但要好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问题的主体是戴用者。我们对戴用信息只能通过他的表述间接获得,再加上理解与表述的差异,对于问题的量化指标也会难于把握和转述。其次,验配师在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产生的效果,自已得不到,只能通过被检者的表述获得。尽管如此,但验配者对自身行为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对验配中出现的问题,验配师也应有明确解决的方法和手段。 要想解决渐进镜戴用不适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让它发生,起码应减少戴用不适的发生,一旦发生应能准确处理,这是必须实现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预防戴用不适的要点 要想预防戴用不适的发生,就应首先弄清楚产生戴用不适的原因。这在上一节已经讨论,但从工作流程看,既有验光的原因,也有配镜的原因;可能是由一种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眼镜配镜原因引起的戴用不适,又有因人的特殊性发生对渐进镜的戴用不适。因此,学会思考,用理性思维指导渐进镜的配适,将渐进镜的常规操作与具体人的特殊性相结合,才能做好戴用不适的预防工作。 (一)防微杜渐 在渐进镜配适操作中,应注意两点、两距、两度、两面、一弧的操作的准确。 两点:指渐进镜的远用点与近用点应操作准确。这个准确是指戴用者对渐进镜区域的使用的准确,用点瞳的高低、瞳距的微调予以实现。 两距:指光学中心距和镜距。光学中心距在验光测量中称为瞳距。这里说的光学中心距,是指远用瞳距。远用瞳距和镜距在渐进镜验配中应准确。用测视线距方法,参照前倾角的状况,给予科学的测量,是配制渐进镜必须完成的工作。 两度:指渐进镜的远用光度和下加光度。渐进的远用光度和下加光度必须给的准确,否则的话,矫正视力就不理想,还可能造成远、近视力都不好的问题。要求验光准确,定单正确。 两面:指左、右两个镜片的镜面。两个镜面应一致,镜面角应得当。 一弧:是指基弧。选择基弧与原镜较一致的品牌,或定做。 以上所说的两点、两距、两度、两面、一弧方面的工作,只是提纲式的介绍,但不难看出,做好这一工作,需要整体验配工作各个环节兢兢业业的工作。某个岗位上的人完成的虽仅仅是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某个环节上的微小的不得当,都有可能会造成试戴使用的不舒适。对从事渐进镜验配镜工作的人,他对自己从事工作中的每一步操作行为都应合理,力争做到无可挑剔。 (二)工作流程控制项目 渐进镜的验配工作与普通眼镜的验配工作并无本质的差别,但渐进镜的验配工作让人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渐进镜发生戴用不适的人数明显比普通眼镜要多。从工作流程看,这是对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当和各个环节衔接不够所造成。从其工作流程看,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中需要控制的内容如下: 1.验光 远用矫正度; 近用附加度; 视线距(远用瞳距和近用光学中心距); 戴用者选择。 2.定镜 镜架选择; 镜片选择; 瞳高标定; 镜距初调。 3.配镜 瞳高实现; 光学中心定位; 前倾角; 镜面角。 4.取镜 镜距(鼻托、镜腿); 调整试戴(配镜高度、前倾角、镜面角等)。 有的眼镜店分以上四个环节,有的店将定镜的部分操作项目或全部项目划入验光环节中,有的小店将四个环节完全由一个人完成。由一个人完成,衔接较好,个人素质较高时,配适成功率较高。工作分的环节多,衔接难度大,如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都将影响配适成功率。 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和提高人员素质是提高渐进镜配适率,减少和预防渐进镜戴用不适发生的最基本保证。
三、提高渐进镜配适人员的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从业者在今天都显得特别紧迫。我国已进入WTO,这给我国眼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空间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随着国际商家的进入,眼镜新生代也将提高进入市场的速度。现在行业中人面临如何认识行业,如何认识自身的问题。这个行业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涉及该行业的理论水平方面,差距是明显的,仍处于一种经验的再重复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人还不多。从业人员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以不远千里参加培训,这种热情尽管被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束缚着,但这终究是束缚不住的,这是行业走向明天的希望。 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参加培训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最简捷的途径。学习中应本着知无不尽的原则,知识和技能是不能机械地套用的,如渐进镜的验光中对视觉平衡的要求是较高的,但对单眼弱视者,你就找不到这个东西。 培训中,学习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寻找自己的不足,并使之得到克服,能发现自己不足的人才会进步。 (2)不要仅寄托于听课。一样的课听十遍,你会感到索然无味。老师讲的东西,只能提供实际工作的指南。重复指南是乏味的,只有使之融于实际工作,才会是有声有色的。 (3)积极地参与培训不能代替日常积累。谁的日常积累越丰富,谁捕捉新知识的能力就越敏锐,接受的新知识就会越具深刻性。 (二)自我提高 参加培训终究在人生中占的比重是有限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与个人自我的学习是分不开的,自我的学习可以概括为七个字: 读 读书,充实自已; 思 读书,不可以囫囵吞枣,一定要思考; 问 不明便问,勇于求知; 讲 有人相问,竭己所能相告,诲人不倦者,才能有“纳百川之海”; 谈 加强交流,交流是相互的,交流中的人有付出,也有收获,没有付出的收获,只会偶然得到,它终究不会长久; 用 将知识用于实践才会真正增长才干; 改 对于错的,要敢于承认,要善于改正。 世上没有完人,世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渐进镜的配适也同样如此,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做到对渐进镜的一切都不生疏,可以给予正确的操作、教育和指导,奉献给戴用者一副趋于完美的渐进镜。这一目标是应该达到的,而且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