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十一章渐进镜配戴问题的处理 第二节问题的处理
2009-12-07 17:27:32 来源:网络 作者:范笛诗 【 】 浏览:916次 评论:0
前面我们讨论了戴用不适的种类和产生的可能原因,对渐进镜戴用不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作为渐进镜的专业验配师仅仅了解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戴用不适进行诊断,确认产生的原因。



一、 症状、体征与诊断
(一)症状诊断
对于戴用渐进镜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同验配镜的关系,可概括为表11-1。
表11-1 配镜不适(症状/体征)与可能的诱因



症状/体征原因类别具体原因
远矫视力模糊处方不正确正镜度过多
负镜度过少
散光不正确
瞳距(一般为小)
配镜不正确配镜高度过高
前倾角过小(甚至呈负值)
近视力模糊处方不正确远用矫正度不正确
散光不正确
瞳距不正确
近用加光度低
配镜不正确瞳距过大
镜面角过大
前倾角过小(甚至呈负值)
镜片基弧过平
阅读清晰区过小处方不正确近用正镜过多
瞳距不正确
配镜不正确配镜高度太低
镜距过大
镜面角过大
前倾角过小(甚至呈负值)
镜片基弧过平
头后仰处方不正确矫正镜度不正确(负镜度过多,正镜度过少
下加光度低
配镜不正确配镜高度太低
头前倾处方不正确下镜度过多
配镜不正确配镜高度太高
看远时头晕目眩处方不正确瞳距不正确
配镜不正确配镜高度太高
镜距过多
前倾角过小(甚至呈负值)
镜面角过大






表11-1列举的是戴用渐进镜产生不适的验配原因对照表。通过表11-1,可以根据渐进镜戴用者的主诉和体征,查找到相应原因类别和具体原因,查到的原因就是眼镜戴用状况诊断的大致方向。
(二)症状和原因的联系
通过表11-1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六个戴用问题;三个原因类别;十一个具体原因。将这个概括,稍加编排、连线,就构成了图11-5所示,这个图是进一步分析的准备。
根据图11-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症状、体征与原因的关系
关系较复杂,即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体征)有:近用矫正视力模糊、视近清晰阅读区小、远用矫正视力模糊、视远时头晕目眩。
关系相对较简单的有:头后仰、头前倾。
我们把前者可以称之为一级症状,将后者称之为二级症状。
2.原因的影响力
根据可导致渐进镜戴用不适的种类来确定原因的影响大小,影响较大的原因为:
正镜度过高;
瞳距有误;
配镜高度过高;
配镜高度过低;
镜距过大;
前倾角过小;
正镜度过小。
影响较小的原因为:
散光;基弧过平;
镜面角过大。
3.原因的分类
就原因分类而言,导致渐进镜戴用不适的原因:处方(验光)和配镜因素各占一半。
(三)研究渐进镜戴用不适原因的意义
(1)对戴用不适进行原因的确认,为处置戴用不适的眼镜提供方向。
(2)通过对原因的分析与研究,力争找到减少或杜绝戴用不适发生的方法和途径,这才是对原因分析与研究的目的。





二、戴用不适的处理
戴用渐进镜发生戴用不适,一般发生在第一次使用渐进镜,或是新换用一种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渐进镜。尤其是对第一次戴用渐进镜者,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这是因为:①戴用者没有戴用经验,不一定会合理使用渐进镜;②渐进镜的价格较高,会让初戴者产生较高期望值;③所配眼镜确有问题,这种问题在普通眼镜可能通过“适应”而得到解决,渐进镜的不同光学区域的分布和演进联系,使适应难度随之加大。对于这三种原因,我们的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服务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以更大的责任感为渐进镜戴用者指导渐进镜的戴用。
(2)提高服务技艺,以精湛的操作,排除渐进镜戴用时反应的不正常的配适状态。
(3)工作中,应强调防范重于处理,总想着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不如去想做好什么工作不发生问题。
渐进镜配适在当前要做到完美舒适,百分之百不发生配适问题,可能还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①渐进镜知识在我国还相当不普及;②渐进镜进入我国时间不长,从事验配镜工作的人戴用渐进镜的很少,对于戴用渐进镜的感觉并不十分清楚;③渐进镜验配操作仍停留在感性程度。正因为如此,配适不适一旦发生,就需给予处理。从实际验配工作看,处理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调校镜架
1.配镜高度调整
假如配镜高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调整鼻托的间距或高度予以调整。配镜高度过高,可用调宽鼻托间距,使镜身适当下落,以调整配镜高度至合适;也可以采用增大镜腿弯点长,从而使镜身下滑,达到适宜高度,但这种方法会增大镜距。应尽量使用前一种方法。
调整配镜高度的方法,必须是在双侧镜片配适点处于同等高度的情况下。假如仅仅单侧瞳高有误:两侧配适点水平距离≤2mm,可以以增高侧为准,调整使之下降1~2mm,边调整边试戴,并调整至最佳戴用位置;假如两侧配适点的水平距>2mm,只能采用试调的办法,但效果不一定好。假如因单侧瞳过低,也可以试调,配适点上调一般不宜大于1mm,应酌情定。
配镜高度的适当调整是解决因瞳高差导致渐进镜配适问题的方法,但对镜架和面部的相对位置会有轻度变化,这种影响是很轻微的。
2.镜距调整
镜距引起渐进镜戴用不适主要是近距离矫正的问题:一是近距离阅读视力不良;一是近距离视野小。前者表现为视近物模糊,后者表现阅读区域过小。这是因为镜距增大后,近用区边缘与眼的结点的夹角变小,自然所见的清晰阅读区就会变小(如图11-6),图中K为结点,AB=A'B',AB为正常镜距近用区直径,A'B'为增大镜距近区直径,正常镜距的视野显然比增大镜距后的视野要大。同时,镜距增大,还会产生镜效度的改变:负镜效应下降,正镜效应增大,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视物模糊。镜距还会带来视远的视力也下降(图 11-7),设K为结点,AB为正常视距镜片位置及镜度示意,可看到无限远。将镜片移远至A' B'时,镜度只有相应降低,才能看无限远。假如镜度不降低,只能看到有限距离C,看远则必然模糊。
解决近距矫正问题和远距矫正模糊,可以通过改变镜距予以适当调整。对因镜距过大引起的渐进镜戴用不适,可以调整鼻托的方式和调整镜腿的方式予以解决。调整中应掌握以调整鼻托为主,调整镜腿为辅的原则。调整鼻托的方法有两个:压迫托叶降低鼻托高度;加大鼻托叶间距。这两种方法都可发挥降低镜距的作用。
仅调校鼻托可以降低镜距,必须有镜腿的调整做为辅助方法,镜腿调整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适当缩短弯点长并适当加长垂长;适当加大垂内角。以加大垂内角的方法最简单,只需双手持倒置眼镜的镜腿,用双手大拇指稍加力令垂长部内屈即可完成。假如只调整鼻托,不辅以镜腿调整,极可能造成配镜高度过低的新问题。





3.前倾角调整
前倾角的问题,实际上,一般以过小为多见,甚至可能呈负值,这两种情况都不合理,会造成视远矫正视力的模糊,视远时感觉头晕。这可能是镜片位置的变化,导致产生光学上的入眼光线的斜射像散现象所致。前倾角的过小,还会产生渐进镜片的一个必然的附属现象:近用区与眼的距离加大,这个现象必然导致阅读区域减小,甚至不能使用。
前倾角调整,现在眼镜店一般采取用手掰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有时会导致玻璃片的崩边,还可能发生镜圈的翻边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使用平圆钳,钳口的结构如图 11-8,此钳使用方法如图11-9所示,有保护垫的一侧置于弯板外侧,以保护外侧表面不受损伤,圆的一侧口置于弯板内侧。一手持钳,一手持镜或握镜,均匀用力,轻轻掰动,调整弯板状态,以调整到适宜为止。
眼镜前倾角调整应尽可能一次到位,反复调整可能伤及金属表面的结构,调整中应注意:切忌用力扭动,使用平圆钳一定要夹紧。
4.镜面角调整
镜面角过大,近用区与眼的距离增大,近用区与眼的距离增大只有一个结果:阅读视野减小。镜面角增大,双眼镜片对于眼的角度发生了一定倾斜,这种倾斜必然导致斜射像散现象,戴用渐进镜者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会出现视远时的头晕目眩,也可能出现视远模糊。
处理镜面角导致的不适,可以用徒手法或工具法。徒手法适合于细梁镜架,双手握牢镜圈,将双手拇指末端置于镜梁与镜圈连接处(图11-10为左手调整镜面角时的握持手法),双手均匀用力,使镜圈外侧缘做适当内收,达到镜面角要求的角度就可。徒手法、还可以将拇指的内侧缘置于镜梁与镜圈的连接处,双手反握镜圈(图 11-11),以拇指内侧为支点,双手适当用力,镜圈外侧缘内收,使镜面角缩小至合理大小。
镜面角问题,又被称为脸型不符,镜面角调整,前面介绍的徒手调整适合细梁(梁宽<3mm)。梁宽≥3mm,尤其是达4mm时,徒手法很难做到,只能通过少量镜圈与镜梁连接部翻边来实现。这样做有可能使镜片受损,导致连接部的开焊、镀层脱落和开裂。因此需要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可用于镜梁调整的工具有平圆钳(图11-8)、半圆平钳(图11-12a)、凹颚钳(图11-12b)、圆凹钳(图11-12c)。有人用尼龙套平口钳(图11-12d)调整镜梁,并称为鼻梁钳,但有人认为此种钳子是用来调整硬性鼻托的。五种梁调整用钳使用时一般应注意:
(1)不宜做大幅度变形操作;
(2)夹持时,一定要平行接近咬合;
(3)用力轻缓均匀,以免造成轧伤;
(4)使用双钳进行调整,钳间要留有足够空间;
(5)持钳的手,尽可能持钳的远端,以免夹伤。




5.瞳距调整
瞳距有误是引起渐进镜戴用问题最常见的原因。瞳距的错误,主要是验光人员不正确操作造成的,这种操作的不正确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原因,请参看本书第九章第三节。操作的不正确一般测得的瞳距要小于实际瞳距,瞳距缩小后,使用渐进镜者戴用渐进镜时配适点显然位于看远视线的内侧的一定距离,同时渐进镜的渐进带的中线和近用区都将偏离正常视线位置,这种偏离必然导致一些戴用不适问题。
(1)远视力模糊:测得的瞳距与实际瞳距的差异,必然导致渐进镜视远光学中心的偏移。“光学中心”的偏移,使视线通过镜片时屈折力增大,导致镜效度增大,其偏移量越大,镜效度增大效果也越明显;其镜度越高,镜效度增大越明显。镜效度的增大,必然使戴用渐进镜者远视力模糊,并可能出现视远时的头晕目眩。
(2)近视力模糊:造成远视力模糊的原因,也同样会导致近视力模糊。以测得缩小的瞳距作为配适点参照值的话,渐进镜的光学使用区都会向鼻侧发生平移,从而使中距离、近距离视物时有镜片外侧周边区侵入渐进镜视区域,而本应可利用的渐进带和近用区的鼻侧区发生向内偏移,成为非利用区。因此,中距离和近距离清晰的视野减小。
瞳距小于实际瞳距,可以通过调整镜架予以调节。调整方法有两个;
其一,最常用的方法:保持镜梁位置基本不变,将镜圈和镜片整体按图11-13所示进行光学中心位置的调整,图中空心箭头指示用力方向,按指示方法调整后,就可使左、右镜的光学中心外移1~2mm,大于2mm时可以试调整,使用塑架可以调整3~4mm。这种调整应注意:①眼镜架的位置关系会发生一定改变,这种改变不能损害镜架机械强度,同时不影响戴用者对镜架的审美;②对不含有散光成分的单光镜,调整容许量相对要大一些。对渐进镜,单球镜远用矫正其调整应小于5mm,屈光不正含有散光成分,其调整不应大于2mm。经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瞳距不符导致的戴用不适。
其二,通过使用调整梁用钳,对镜梁进行调整,令“▼”、“↑”处保持相对稳定,抬高镜梁两端高度使两侧镜圆沿空心箭头指示方向移动一定量,使镜梁向上,稍做凹面曲,但这种方法调整不适的程度要比前一种小。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调整的尺度是有限的,必须在一定限度内使用。瞳距的调整采用以上方法,是很灵验的,但个别人因散光度数大也可能对这种调整不太适应。
对于初次戴用渐进镜感到有不适者,首先应进行分析,到底是由于使用不当、还是配适不当引起。属于前者的,加强指导;属于后者的,应在不影响生理功能条件下,进行眼镜的调整,以保证戴用渐进镜不适者重获舒适的感觉。但经调整后,也会有一部分人难于适应,但这种情况只是一小部分。




(二)重做眼镜
对个别经调整,仍不能令戴用者获得较满意的视觉效果,而且的确仍存在配适不当的问题,但戴用者仍对戴用渐进镜充满信心,就应给予重做。
1.单侧片配适不当
可以考虑重新配制的情况是,经调整仍不能解决戴用不适,而又存在以下情况:
单眼瞳高不正确;
单侧瞳距失当;
单侧镜度错误;
单侧加光度不当;
单侧镜片远用镜度不正确。
2.双侧片配适不当
经调整仍不能解决戴用不适,应考虑重做的情况为:
双眼瞳高仍不正确;
双眼瞳距失当;
双侧镜度错误;
双侧加光度不足:
3.其他情况
如装配时左、右颠倒;内、外颠倒;上、下颠倒,毫无疑问,也是需要重做的。




(三)退货
镜架重做后仍有问题的,应考虑退货,给予退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验光师、配镜师选择配适对象不当
选择不当有三种情况:①没有按渐进镜戴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有效的筛选,使不适宜戴用渐进镜者成为了配适对象;②配适中,没有将与之戴用环境相适应的类型的渐进镜片提供给戴用者;③超过了戴用者对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前两种情况,能找到戴用不适的客观性指标。后一种情况,可能就找不到客观性指标。对这些情况,只能考虑退货,
2.对经调整、重做、戴用者仍无法接受的
这种现象大致有2种情况:①我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存在着我们尚未认识的问题;②戴用者对光学镜度等的最小感觉阈值过低,对光区间的像变化感觉过于敏感。这两种情况,我们也应考虑退货。
对于配戴渐进镜者出现戴用不适的问题,有的从业者将退货作为一种非正常的事情来处理:态度也不好了、闲话也多了,使得配适双方都很不舒服。这样做是不妥的。应该认识到,退货后,这个人还是普通眼镜的戴用者,仍是你的服务对象。否则的话,他可以不让你为他服务,这个权利只属于他本人。因此,应该说退货也是正常的。
一旦出现退货,我们必须本着以使用者利益为出发点,本着解决戴用问题的目的,热情接待,平和对话,对话中别推诿,少解释,说明问题,也可以推荐其他商品。退货应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企业的规定进行。
戴用不适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尽管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消费者戴着产生不适的眼镜去生活和工作。
3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十一 章渐进 戴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十一章渐进镜配戴问题的处理 第.. 下一篇第十一章渐进镜配戴问题的处理 第..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