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管理的心态问题
2009-12-24 11:07:0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 】 浏览:227次 评论:0

     形容某人做事一贯弃信忘义,人们往往会用“脑后有反骨”来描述,此说法的始作俑者是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奉命攻长沙,与老将黄忠三战不下,后守将魏延反出,关云长才得以入城,岂料关公引魏延来见,孔明却喝令刀斧手将魏延推出斩首,刘备惊问其故,孔明曰“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后来只是由于刘备的劝阻,魏延方躲过一劫,不过最终还是被诸葛亮设计弄死了。

    在真实的记载中,无论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还是为《三国演义》提供素材的《全相平话三国志》,都没有魏延脑后有反骨的说法,难怪后人称反骨之说全是三国演义造的谣或是迷信的相学。

    不过民间的话语就没有这么多考究,大概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类想象力自由飞翔的需要,“反骨论”照样流行不误,并且有时还能堂而皇之进入上层人物的话语词汇。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出了两个被当时最高领导人斥之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一个是水利专家黄万里,另一个是国防部长彭德怀。黄教授获罪的原因据说是公开反对在黄河上游截流修建三门峡水库,彭老总则是因为在庐山会议上激烈抨击大跃进,引得毛泽东在批判彭德怀时气愤地说“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当然现在已经为他们平反昭雪,这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其实都是忠心耿耿的爱国者。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挨刀,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那些吃过亏的企业人当然也信奉这种“反骨论”,这倒应验了尼克松的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激励着人们——希望或恐惧和爱”。如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企业管理不管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其底座却是建立在恐惧基础上的。

    解决恐惧的直接办法是防范,从心理乃至行动上限制所谓有反骨倾向人的行动范围,可是知易行难,事情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并不轻松。有史为鉴,宋朝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表面上很完善,可还是积弱溃败,根子乃由于猜忌,这已是公论。清朝的情况也不例外,近代湘人李肖聃在《星庐笔记》中有精彩的描述:

    “清初,寄兵权于驻防将军,国有大役,皆遣亲王贵臣将兵出征,汉人之为督抚者,第供粮饷军而已。金田事起,诏令各省设团练,大臣督抚剿匪,别令李星沅、林则徐为钦差以督之。曾文正以侍郎督义旅出境,而岳州之捷,文宗斥其俨然以数省兵事自任。倭仁谓曾某有此大捷,恐非朝廷之福。倭为文正讲学之友,尚且疑之。故终咸丰世,曾以孤军客寄于外,不能建功业。及文祥当国,首请重用汉人,临没遗疏,犹以为言。于是文正始督两江,诸将分道并出。金陵既克,天国以定。于是天下大权皆落湘、淮两军,曾、李两家,清室赖以延其天命者垂五十年。至其末世,排满说兴,于是满人防汉之计亦密,首设练兵处,令新军直隶京师陆军部,而各省大吏但领训防旧部。继采中央集权制,令总督、巡抚不兼陆军部尚书侍郎衔,使无指挥新军之权。故事,各部行文督抚,例以平行用咨,而陆军部奏,竟有由臣部电令该督之文。及新军首难,督抚皆逃,无一能拥兵相抗者。虽事势使然,亦清自召之也。”

    看来完全靠“堵”也不是个办法,如果要是能从源头消除恐惧的发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要从源头消除恐惧,首先应该消除虚假的恐惧。

[1] [2]  下一页

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管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式管理:绕不开中国人的趣味.. 下一篇管理体系的为"乱"之道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