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眼镜行业经历了很多大事。比如,外资眼镜大举进入零售市场,平价眼镜引发“暴利”之争,眼镜出口关税下调,眼镜厂遭遇招工荒,眼镜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等。显然,这些变化正是行业拐点出现的前奏,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眼镜行业将迎来重要的转型期。
虽然太长时间范围的趋势很难判断,但眼镜行业十年以内的“中线趋势”还是可以探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的眼镜行业,将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地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动力,源自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行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变化的影响面则是中国以及世界的眼镜行业。下面从几个方面粗略地分析未来眼镜行业可能的变化趋势,供行业内有识之士参考。
一、成本上升迫使制造企业调整
可以说,最近两年眼镜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很多生产企业心中永远的痛。特别是员工工资和眼镜所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极大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出厂价不能相应提升的情况下,有的眼镜厂不得不选择关门。的确,成本的上升趋势很难逆转,而且已经逼近很多企业是否赚钱的临界点。以普通员工工资为例,两年前五六百元月薪现在已上升到一千元左右,而且还很难招到人。从宏观层面看,处于通胀期的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在上涨,因此眼镜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孤立的现象,物价短期内还将震荡上扬。
在内部成本提升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部分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转型成为必须面队的课题。从国际背景看,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眼镜生产企业优势越来越小,特别是很多没有品牌优势,单纯做加工的外销企业更将面临挑战。那么,转型的方向会是怎样呢?直观上看有两个可行的思路。要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成本;要么到劳动相对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办厂。但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很强的销售定价权,而到中西部办厂则面临相关产业配套不全的问题。而且虽然工资成本有一定的优势,但差价空间似乎还不够大。
综合起来看,在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眼镜生产企业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内部挖潜,另一方面要促使产品升级换代,并在市场研发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有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