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混杂、证照不全、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乡镇区域的配镜单位,从设备到资质更是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佩戴眼镜的人约有3.6亿,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单纯以美化个人形象或是起到遮阳功能的装饰镜。眼镜行业蕴藏的巨大利润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自然也吸引了大批的企业投身其中。但让人担扰的是,目前眼镜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混杂、证照不全、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乡镇区域的配镜单位,更是良莠不齐。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赣榆县质量技监局对全县18个乡镇的30余家大大小小的眼镜店进行调查,配镜条件及配镜设备整体合格的竟不足10家,特别是乡镇眼镜市场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笔者在调查中,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
眼镜质量无保证。部分眼镜生产经营单位未能严把进货关,没有完善的进出货物检测验收制度,只是凭借经验来分辨眼镜产品的好坏,无法保证出具的眼镜产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同时,由于供货商缺乏有效监管,材质来源复杂,个别经营商为了降低成本,购进一些质量低劣的材质,损害消费者利益。
配镜设备不全。部分乡镇眼镜配制经营单位配置的计量检测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其经营活动。有些眼镜店缺乏必要的焦度计、验光镜片及电脑验光仪等计量器具,尤其是乡镇中小型眼镜店,很多都没有基本的验光、配镜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还有一些眼镜店不按有关工艺操作,导致加工出来的眼镜不符合国家标准。
部分眼镜配制经营单位的计量器具已超过检定周期,有些甚至未进行检定就投入使用,以致计量失准,配出的眼镜合格率不高。
大多乡镇配镜职员无证从业。按照国家《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计量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专(兼)职计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眼镜制配的计量工作”。也就是说,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但据调查,目前乡镇区域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不到20%,绝大部分配镜人员都是眼镜商临时招聘的员工,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没有进行过严格培训,经无证人员配制出的眼镜,质量自然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