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十一章 多焦点眼镜片 第一节 双光镜
2010-06-06 12:05:02 来源:网络 作者:哥拓普 【 】 浏览:86071次 评论:0
   双光镜主要被应用于老视矫正,为老视配镜者在一副眼镜上同时提供了近用和远用的清晰视力。双光镜片可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镜片上部提供清晰的远用视力,下部则提供清晰的近用视力。双光镜的两个区域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屈光力,这两个不同的屈光力的差值即为阅读近附加,其补偿了老视者阅读所需要的调节。
美国人福兰克林大约于1760年分别将屈光力相配的两个半片镜片合成,形成了第一副双光镜片。由此,各类双光镜被陆续发明研制以满足老视者不断变化的视觉需求.




一、双光镜的分类
双光镜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根据制造方法分类:
1.分离型双光镜(福兰克林式双光镜) 是最早出现,也是最简单的双光镜类型。分离型双光镜使用两片不同度数的镜片,分别作为视远和视近区进行中心定位。这个基本原理至今仍用于所有的双光镜设计中。
2.胶合型双光镜 将子片用胶黏着在主片上。早期用的胶是加拿大香杉胶,这种胶容易上胶,也可以用机械、热力、化学作用退胶后再上胶。现在一种性能更好的经紫外线处理的环氧树脂已经逐渐取代前者。胶合型双光镜使得子片设计形式和尺寸更加多样,包括染色子片和棱镜控制设计。为使分界线无形,难以被察觉,子片可以做成圆形,光学中心和几何中心重合。
3.熔合双光镜 是将一折射率较高的镜片材料在高温下熔合到主片上的凹陷区,主片的折射率较低。然后在子片表面进行表面磨合,使子片表面与主片表面曲率一致,感觉不到存在分界线。因此,熔合双光镜俗称无形双光镜。
使用熔合方法,可以制造特形子片,如弧形子片、彩虹子片。如果采用第三种折射率,就可以制造熔合型的三光镜。
树脂双光镜都是整体型双光镜,以铸模法制造。熔合双光镜一般都是玻璃材料制造的。玻璃整体双光镜,需要较高的磨片技术。
4.E型或一线双光镜 这种双光镜有很大的近用区,可用玻璃或者树脂制成。实际上,E型双光镜可以被认为是在近用镜上附加视远用的负度数。镜片上半部边缘厚度较大,可通过棱镜削薄法,使镜片上、下边缘厚度相同。由于双眼近附加通常相等,所以双眼棱镜削薄量也相同。棱镜削薄后的镜片应加减反射膜,消除内反射。




二、双光镜的有关术语
双光镜的主片承担视远部分,视远部分的光心称为视远光心,以0D表示;子片的光心则称为子片光心,以0S表示。被加于主片的子片阅读区光心称为视近光心,以0N表示。0N的位置随0D和0S,以及视远区和子片的屈光力而定。在许多双光镜的设计中,0N的最终位置常无法控制,在某些情况下,0N甚至不在镜片上。0D、0S和0N的相对位置如图11-2所示,图中的0N位置不确定。
 

双光镜片的子片顶通常对准下睑或稍低于下睑。如果视远区处方不含棱镜,则其光心应与视远点相重合。同时,子片应略向内移以使阅读视场与水平子午线相合。为使双光镜片的子片位置正确,以符合处方要求,应对下列术语加以了解(图11-3)。

 

1.子片直径d:子片圆弧的直径;
2.子片顶点高度h:从子片顶至主片最低点水平切线的距离;
3.子片高度v:从子片顶至子片最低点水平切线的距离,子片不超出主片圆周;
4.子片尺寸:通常针对特形子片的规格而言,包括子片直径和高度;
5.子片顶位置s:从子片顶至基线的垂直距离。当镜片高度和子片高度为已知时,可求出子片顶的位置,即等于镜片高度的一半减去子片顶点高度;
6.子片顶点落差:从子片顶至视远光心的垂直距离;
7.几何偏位:视远光心(无棱镜效果的视远光心位置)至子片直径中点间的水平距离。
8.光学偏位:视远光心与视近光心间的水平距离。
双光镜片位置应被说明的有:子片直径、子片顶点高度、子片顶点位置、几何偏位和子片顶点落差。例如“22 diam×17 high×2 1/2in,cut 5”的含义为:子片直径22 mm,子片顶点高度17 mm、几何偏位2 1/2mm和子片顶点落差5 mm。如果要完成的镜片为40 mm圆形,则上例的子片顶点位置应在基线下3 mm,故规格也可写为:22 diam×3 below dat,×2 1/2in,cut 5。实际上,该项规格一般都缩写成:22 × 17×2 1/2,cut 5或22 × 3 bel×2 1/2,cut 5,其中的第二项表示子片顶点高度,第三项表示几何偏位。




三、双光镜视近点的棱镜效应
在双光镜验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点是视近区的棱镜效应。当确定视近区的棱镜效应时,可以把双光锐想像为由两个独立的镜片组成,主片,其屈光力通常是视远矫正度数;附属子片,其屈光力相当于阅读近附加的度数(图11-4)。
以OD表示主片的光学中心,即视远光心,0S为子片光学中心。视近区的总度数是视远区度数和近附加之和,而视近区某点棱镜效应则为主片和子片分别产生的棱镜效应的总和。图11-4中,
 
视近点NVP位于远光心下方8 mm,子片顶下方5 mm,该处的棱镜效应确定如下:
主片屈光力+3.00 D,主片在NVP的棱镜效应,根据P=CF,P=0.8×3.00=2.4△BU
子片近附加+2.00 D,如子片直径为28 mm,从分界线到子片几何中心(亦即光学中心)的距离为14 mm,由于NVP在子片顶下方5 mm,则NVP位于子片中心上方9 mm。所以子片在NVP产生的棱镜效应0.9 ×2.00=1.8△ BD。
所以NVP的总棱镜效应为0.6△BU。
如果是远视者,原先配戴单光远用矫正时,已经适应看近时存在的底朝上的棱镜效应。如果老视时配戴双光镜矫正,如本例所示,NVP的棱镜量会发生改变。
从光学角度来说,由于子片的作用,视近点中心的定位更好。在本例中,近用区的光学中心0N位于NVP下方0.8 mm。
一般来说,无形双光镜的近用区中心的定位取决于主片的度数、子片的度数和子片直径。如果远用区是负度数,则0N甚至不在近用区上。为了更好地控制近用区的光学中心位置,通常有必要使用棱镜控制双光镜。
通过考虑上述影响因素来控制NVP的棱镜效应,可以为配戴者选择最合适的双光镜设计。






四、双光镜的像跳
当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视远区进入到视近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突然产生由子片造成的底朝下的棱镜效应(图11-5)。
 
子片在其范围内各点产生棱镜效应,以子片光学中心0S作为棱镜的底。在第一眼位时,眼睛通过视远区中心看远,眼睛逐渐下转时,由于和远光学中心距离渐远,主片产生的棱镜效应逐渐增大。当眼睛从子片顶部进入到子片区域,则突然出现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新棱镜效应。
上述效应对于配戴者来说则是双重的。首先,实际位置在AT方向的物体,看起来“跳”到BT方向了;其次,在∠BTA内的光线,不能进入到眼内。子片线导致了一个环形盲区,双光镜配戴者不能看到里面的物体,当变化位置时,该物体又忽然地“跳”出来。
像跳效应就是子片在分界线产生的棱镜效应,像跳量相当于以cm为单位的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距离,与近附加的乘积。如果双光镜片是圆形的,那么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就是子片半径,所以:
像跳量=子片半径×近附加
显然,像跳与主片屈光力、视远光学中心位置无关。如果子片顶部距离子片光学中心越远,则像跳量就越大。
如果近阅读附加为+3.OO D,子片为圆形,直径为24 mm,则像跳效应为3.6△,底朝下;如果直径增加到28 mm,则像跳效应增加到4.2△,底朝下。
假如是平顶双光镜,子片光学中心和分界线的距离要近得多。如28 mm×19 mm的平顶子片,子片中心在子片顶下方5 mm,如果近附加为+2.00 D,则像跳量仅为1.0△,底朝下,不到前者的1/2。像跳效应较小,是平顶子片双光镜比圆形子片双光镜更广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消除双光镜的像跳现象,可以将子片光学中心0S放到子片分界线上,如E型(一线)双光镜,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五、双光镜的验配
验配双光镜,必须使子片定位准确,这样配戴者才能获得清晰的远近视力和足够的远近视野。考虑子片的定位时,要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来考虑。
1.配镜高度
在垂直方向,验配普通双光镜时一般要求在第一眼位时,子片顶位置在可见虹膜下缘(即角膜下缘)切线处(图11—6(1))
 

但是如果虹膜下缘被下眼睑遮盖或者与下眼睑缘相重合,则要求子片顶位置在下眼睑缘。
如果所配戴的双光镜是主要用来看近用的,则子片顶部需要定位偏高一些,即在瞳孔下缘和虹膜下缘的中点(图11—6(2))。如果是验配特殊的双光镜,即近用区只是偶尔使用的,那么子片顶位置比通常情况要低3~5 mm(图11—6(3))。
2.配镜高度测量步骤如下
(1)将选择好的镜架根据配戴者的脸部特征进行针对性调整;
(2)指导配戴者舒适地戴上镜架,与配镜者正对面而坐,同时确保检查者和配镜者的高度一致;
(3)闭上右眼,引导配镜者注视检查者睁开的左眼,用标记笔(细头记号笔),在配镜者右眼可见虹膜下缘/下眼睑缘画一水平横线;
(4)然后睁开右眼闭上左眼,引导配镜者注视检查者右眼,同样在其左眼可见虹膜下缘/下眼睑缘画一水平横线,注意确保测量时被检者和检查者的头位都不移动;
(5)取下镜架后重新给配戴者戴上,观察所画位置是否正好位于双眼虹膜下缘/下眼睑缘处;
(6)记录子片高度或子片顶相对中心水平线位置,在镜片测量卡上测量所需镜片直径。
 
17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十一 焦点 镜片 第一 双光镜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三光镜 下一篇第十章 第四节 光致变色镜片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