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9章 第7节 渐变多焦点眼镜疑难问题处理
2009-11-27 15:57:15 来源:网络 作者:罗克 【 】 浏览:55970次 评论:0
老视配戴者需要远、中、近等不同距离的视觉矫正,需要将不同的屈光矫正处方集合到同一镜片上,形成多个焦点的眼镜。与双光镜相比,三光镜已经考虑到了中间视觉的矫正,但是和双光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每个视觉区域的聚焦范围都有限,不能获得全程的连续视觉,在分界线仍存在像跳。即使是无像跳设计的三光镜,分界线的存在从外观上也影响配戴者对镜片的心理接受。
渐变多焦点镜片设计克服了以上问题,即在一镜片上实现了从远至近无数附加镜的逐渐变化,同时在光学成像质量上达到一定标准,在外观上无特征性表达,目前成为老视验配者首选的矫正方式。渐变多焦点镜片(PLA)简称渐变镜、渐进镜。
老视配戴者需要远、中、近等不同距离的视觉矫正,需要将不同的屈光矫正处方集合到同一镜片上,形成多个焦点的眼镜。与双光镜相比,三光镜已经考虑到了中间视觉的矫正,但是和双光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每个视觉区域的聚焦范围都有限,不能获得全程的连续视觉,在分界线仍存在像跳。即使是无像跳设计的三光镜,分界线的存在从外观上也影响配戴者对镜片的心理接受。
渐变多焦点镜片设计克服了以上问题,即在一镜片上实现了从远至近无数附加镜的逐渐变化,同时在光学成像质量上达到一定标准,在外观上无特征性表达,目前成为老视验配者首选的矫正方式。渐变多焦点镜片(PLA)简称渐变镜、渐进镜。




一、 适应和适应症状

渐变镜配戴者会初期经历一段时间的视觉状态变化,这是由于渐变镜设计上导致注视习惯的改变,尤其是对于近距离和周边视觉。验配医生往往需要事先让配戴者对新镜片和以前的镜片(双光镜或者单光镜)之间的不同有所了解,并鼓励配戴者适应这种新的视觉。

所谓适应,实际上是视觉中枢对视觉状态的变化产生的调整,新视觉逐渐被视觉皮层所接受,配戴者对这种视觉上的差异最终“视而不见”。如配戴初期的轻微眩晕感、周边视觉的模糊、曲线效应等等,通常都能够在不超过2周的适应期被配戴者的主观视觉所接受。

影响配戴者能否适应和适应快慢的因素很多,如配戴者选择渐变镜的动机、期望值、文化素质、视觉习惯、眼/头运动习惯、职业和业余爱好,以及验配医生的鼓励等。

一般来说,配戴者都能在1~2周之内适应渐变镜带来的新的视觉状态和习惯。动机积极、有合理期望值、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多的远中近变距视觉的人比较容易适应。如果前述的正常适应症状存在超过2周,或者在适应期出现异常的视觉状态和习惯,可能提示验配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分析、解决。

有些问题是由于配戴者使用不当引起的。因为常规的渐变镜远用、中距离和近用区是自上而下分布的,如果配戴者不恰当使用这些区域,或者视觉需求和镜片能够提供的矫正特点相差异,自然会影响配戴的效果和舒适度。






二、 验配不当造成的不适应
排除上述因使用或者配戴者选择不当的可能性,单就验配程序本身而言,存在三方面的因素会导致配戴者难以适应或者不能接受渐变镜。
1. 度数问题,可能是验光的错误,或者是镜片制作上的错误,引起远用度数、近附加的误差,常见表现为球镜屈光力的偏差,也可见于柱镜轴位或者度数的偏差。
2. 配镜参数问题,主要是水平参数(单眼瞳距)或者垂直参数(配镜高度)的误差。
3. 镜架问题,如镜架选择不当,或者镜架调整不到位,对渐变镜配戴者引起的问题远多于普通单光镜配戴者。
为简明起见,专门讨论上述三方面因素。
我们再回顾一下渐变镜的设计原理,镜片的上半部为远用区,经过中间的一段过渡之后,屈光力在视近区增加到全额近用度数(相当于远用度数和近附加的代数和)。然而度数的变化引起水平两侧周边区像差的存在。
理想的老视渐变镜的配适,应当是在配戴者处于第一眼位时,镜架很好地与配戴者脸形相匹配,配镜十字位于瞳孔中心,两侧水平线处于同一高度,近用区位于配镜十字下方及偏内侧(图9-16)。

确定配戴者的适应问题的原因,首先要详细询问和适应症状有关的内容,如:是否是第一次配戴渐变镜,该渐变镜是何时、何地制造的,配戴时用的是否是最新度数,镜片的种类,原先矫正方式。
同样,避免诱使配戴者去发现问题,而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来说明所诉症状。同时了解以下可能有帮助的信息,如:配戴以前的眼镜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问题是何时开始出现的,是逐渐发生的,还是突然的?
仔细观察配戴者的使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你选用了合适的配戴者,严格按照规范的验配程序,如果配戴者不能正确的使用,那么也很容易出现不舒适。




三、 常见的引起不适应的验配问题

如前所述,排除配戴者选择不当、使用渐变镜不当等因素,仅就验配本身而言,引起配戴者不适的常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一) 度数的问题

1. 远用度数不准确

(1) 球镜度数过负/过正;

(2) 柱镜度数和轴位。

直接影响远矫正视力。如果过正,会影响远视力的清晰度;如果过负,在配戴者尚有调节剩余的情况下对视觉清晰度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是会使视觉容易疲劳,甚至影响近视力。

2. 近附加过负/过正 如远用度数不准确或者近附加不准确或者兼而有之。近用度数不准确会明显影响配戴中、近距离视觉的清晰度和舒适度。如近用度数偏高(过正),并不会提高配戴者的近视力,反而迫使配戴者使用所需要的度数部分——近用区上方度数偏正的区域,即过渡区。配戴者虽然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视力,但是有效视野比较狭小。如近用度数偏负,配戴者则诉中/近视力下降,当调节可作少量代偿时,近视力可不受明显影响。

(二) 配镜参数的问题

如单眼瞳距太大、单眼瞳距太小、配镜高度太高、配镜高度太低。

所谓验配参数,这里主要是指单眼瞳距(水平配镜参数)和配镜高度(垂直配镜参数)。由于渐变镜的度数增加规律基本是体现在垂直方向上的,因此配镜高度的误差会引起类似度数不准确的表现,也会导致有效视野大小的变化。少量的双眼同向高度误差可以通过调整镜架来补偿,而单眼瞳距的误差主要导致视野的变化,这样的情况比起高度的误差也比较难以通过镜架来调整。



如图9-16,是正确的渐变镜配适状况。如高度过高,在正确的姿态下,配戴者会感觉到远视力下降,并有可能会受到位置上移的周边区像差的影响,但中/近视力反而更好(因为配镜高度适当偏高会增加配戴者近阅读舒适度)。配戴者为获得较好的远视力可能会在看远的时候采取低头的代偿姿势。如高度过低,由于配镜十字上方均为视远区,故远视力未见明显影响,但视近区位置下移,甚至在割边时因位置过低而被切割,所以中/近视力下降。配戴者为获得较好的中/近视力,需要采取看中/近距离时抬头的姿态。
需要提醒的是,配镜高度实际上因配戴者的视觉习惯而异,如果配戴者在看远时习惯抬头或低头,那么按照第一眼位测量出来的配镜高度制作出来的眼镜可以影响远视力或者近视力。




(三) 镜架选择/调整问题
如镜架太小、镜架太大、鼻侧区域不够、镜架倾斜角不够、镜架面弯不够、镜眼距离太近。
如前文所述,镜架的选择和调整影响渐变镜的有效视野。不当选择的镜架,过大可能会包含较多的镜片像差区域影响视觉舒适度和清晰度,过小则可能会削去有效视野,尤其是近用视野。
适当的镜架调整对于进一步扩大有效视野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是后顶点距离(镜眼距离)、倾斜角和面弯,对于中/近距离的视野影响更为显著。




四、 常见不适应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
(一) 常见不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视远模糊
分析:配戴者主要表现为视远模糊,而视近仍比较清晰。说明影响的是远视力,与视野相关的可能性比较小。
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度数的问题:镜片度数过正,或散光不准确(轴位或者度数)。
(2) 配镜参数的问题:①配镜高度—过高,看远时用的是度数较正的渐变区。但是偏高的视近区对视近反而有利;②因为视近区对瞳距偏差往往更加敏感,因此不提示瞳距的误差。
(3) 镜架的问题:与视野的相关性不大,故可基本排除镜架选择或调整不当引起的视野偏小导致的上述症状。
视近模糊
分析:配戴者主要表现为视近模糊,而视远仍清晰。说明影响的是近视力,既可能与视近区的度数有关,与视野相关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度数的问题:视近区度数不准确,无论过正抑或过负,都会影响近视觉的清晰度。视近区度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附加度数不准确,或者是视远度数偏负,对近视力的影响会甚于远视力。
(2) 配镜参数的问题:①配镜高度—过低,导致清晰视近区下移而影响近视力;②瞳距偏差导致清晰视近区偏位而影响近视力。
(3) 镜架的问题:镜眼距离(顶点距离)过大、镜架倾斜角度不够等导致镜架视野偏小,主要影响中/近距离视觉。
看远时头晕目眩
分析:所谓看远时头晕目眩或者行走、转头时周边视野出现“泳动现象”,是同一眼镜片颞侧和鼻侧对应点及双眼镜片上对应点的棱镜效应不平衡造成的。这种棱镜效应差异作为一种像差主要存在镜片周边部分,因此泳动现象的发生提示看远时视线进入周边像差区,也就是说,镜片实际视野太小。
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度数的问题:度数主要影响清晰度,所以可能性不大。
(2) 配镜参数的问题:①配镜高度过高;②瞳距偏差都可以使远视野减小。
(3) 镜架的问题:镜眼距离(顶点距离)过大、镜架倾斜角度不够、面弯不够等都可以导致远视野减小。
阅读区太小
分析:阅读区偏小,说明是近视野太小,对应前述因影响视野引起“视近模糊”的一些因素。
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度数的问题:视近区度数过高,可能是①远用度数偏负;②近附加过高。过多的正度数不会提供更清晰的视力,配戴者只能尝试从比较清晰的中距离区看近—但是视野减小了。另外,近附加越高,相同设计镜片的中、近视野越窄。
(2) 配镜参数的问题:①配镜高度—过低,导致清晰视近区下移而影响近视力;②瞳距偏差导致清晰视近区偏位而影响中/近视野。
(3) 镜架的问题:镜眼距离(顶点距离)过大、镜架倾斜角度不够等导致镜架视野偏小,主要影响中/近距离视野。
以上主要是配戴者的主观感觉,有时候可能不能主动、详尽地向验配医生倾诉症状,就需要医生能够发现以下异常代偿头位。代偿头位主要存在两个方向:水平代偿头位和垂直代偿头位。如果配戴者看远或者看中/近距离视标时遵循我们指导的头位和姿势不能获得满意的视力时,我们就要深入探究代偿头位产生的原因。我们有如下临床经验:
(1) 关于度数的问题:由于渐变镜度数的变化是发生在垂直方向的,所以垂直头位变化可能会和度数不准确有关,而水平头位变化则和度数不准确基本无关;
(2) 关于配镜参数的问题:水平头代偿往往提示水平参数—单眼瞳距的问题,垂直头位代偿则常常说明垂直参数——配镜高度有误差。
(3) 镜架的选择和调整问题:一般关系不大。
阅读时头位侧移
分析:水平头位代偿,按照上述临床经验,基本可以判定最可能的原因是单眼瞳距不准确。
看远时头后仰
分析:头后仰视线下移,说明配戴者需要稍多的正度数看远更舒适。
最可能的原因是:视远度数偏负。配镜高度的问题不会造成这种头位变化。
看中/近距离时头往后仰
分析:头后仰视线下移,说明配戴者需要稍多的正度数看近更清晰。
最可能的原因是:
(1) 度数偏负。
(2) 配镜高度过低,近用区下移。
看远时头前倾
分析:头前倾视线上移,说明配戴者需要稍多的负度数看远更清楚。
最可能的原因是:配镜高度过高。度数的问题不会造成这种头位变化,因为视远区度数基本不变。
看中/近时头前倾
分析:头前倾视线上移,说明配戴者需要稍少的正度数看近更清楚。
最可能的原因是:中/近距离区正度数过多。配镜高度的问题不会造成这种头位变化,因为偏高的近用区对于视近更便利。
(二) 处理原则
1. 度数的问题 重新验光或更换镜片;
2. 配镜参数的问题 如果双眼高度误差在2mm之内,尝试调整镜架;否则需更换镜片。如果是瞳距误差,一般都需要更换镜片。
3. 镜架的问题 调整镜架,如果镜架过小则更换镜架及镜片。
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渐变 焦点 眼镜 疑难 问题 处理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9章 第6节 渐变多焦点眼镜的配.. 下一篇第9章 第8节 渐变多焦点镜片的特..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