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配戴者需要远、中、近等不同距离的视觉矫正,需要将不同的屈光矫正处方集合到同一镜片上,形成多个焦点的眼镜。与双光镜相比,三光镜已经考虑到了中间视觉的矫正,但是和双光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每个视觉区域的聚焦范围都有限,不能获得全程的连续视觉,在分界线仍存在像跳。即使是无像跳设计的三光镜,分界线的存在从外观上也影响配戴者对镜片的心理接受。 渐变多焦点镜片设计克服了以上问题,即在一镜片上实现了从远至近无数附加镜的逐渐变化,同时在光学成像质量上达到一定标准,在外观上无特征性表达,目前成为老视验配者首选的矫正方式。渐变多焦点镜片(PLA)简称渐变镜、渐进镜。
(一) 配发前宣教
配戴者的宣教管理实际上在配戴者一进入诊所时就开始了。对配戴者的管理是专业知识、配戴者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的统一,是保证渐变镜验配成功的要素。
事实上,对渐变镜的适应和镜片本身的不足并非是影响配戴者最终接受镜片的负面因素,让配戴者对不现实的需求心存期望才是真正的负面影响因素。
验配前的宣教能使配戴者对渐变镜有初步认识。例如,对配戴者介绍:“您要配戴的镜片是最新型的镜片,可以满足您多种的视觉需求:用同一副镜片,您既可以看远,也可以看近,而且还可以看中距离的物体。由于一个镜片上有多个焦点,因此需要1~2周的适应期”。同时还需要提到适应中可以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畸变区,有利于适应。这样做比让配戴者自己发现有问题,再重新回来要好得多。
了解配戴者的视觉需求非常重要,包括:最习惯工作距离、视远/视近需求比例、特殊视觉需求(职业/爱好)、中距离工作视觉需求、与视觉有关的头部运动、特殊视觉位置如是否向上看近/向下看远。
为让配戴者比较理想地接受渐变镜,在介绍渐变镜特点的时候宜根据配戴者是否老视初发者、原先矫正方式,针对其心理和现在的视觉问题进行。
(二) 配发时指导
事先向配戴者说明镜片的特征,包括畸变区,有利于适应。为让配戴者体会全程的清晰视觉范围,核实眼镜之后向配戴者配发眼镜,此时有必要再次对镜片特征进行介绍。让配戴者配戴上眼镜后,先确认镜架配适、配镜十字位置无误。
然后指引病人首先注视眼睛水平的远视标,看清楚后让病人前后倾斜头位体会视标清晰度的变化。
指引配戴者注视近目标(近视力表),当头位稍向后仰时,逐渐将视力表向眼睛移近,以显示加光范围。
再指引配戴者注视中距离的视标,并体会头位前后移动时视标清晰度的变化。
熟悉静态的视觉状态后,再指导学习行走时的视觉习惯。由于渐变镜设计上的特征,静态和动态的视觉习惯与自然姿势相比都将有所变化。
必须注意要让配戴者意识到存在于周边的像差区,需要适应,而且长时间配戴可以加速适应过程。
(三)配发后管理
渐变镜给配戴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因此需要定期随访,了解配戴者的适应进程,并及时了解其屈光状态、眼镜配适情况的变化。随访时间安排可为:1周、2周、1月、6月、1年、2年。从渐变镜的特点和由此给配戴者带来的优点来看,只要验配规范,配戴者经过一段合理的适应期(一般日常配戴1~2周)之后,往往都能较好地适应。但是有些人在正常的适应期之后仍未能适应,或曾经适应现在却不适应。原因可能与配戴者的屈光状态、原先矫正方式、视觉需求、使用方法有关,我们主要从验配角度,即:屈光度数、配镜参数、配适情况(镜架)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进行疑难解决时所用到的仪器有:瞳距仪、瞳距尺、笔式电筒、焦度计、基弧表(镜片测度表)、近视力表、镜片测量卡(专用于所测镜片)、记号笔和配戴者既往检查记录。为渐变镜配戴者保存一份完整的检查记录档案非常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