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7章 第7节 镜片度数的测量
2009-11-27 15:57:35 来源:网络 作者:天鸿 【 】 浏览:6416次 评论:0
用来表示镜片屈光力的方法有很多,只有后顶点屈光力才是常规用于光学试验和实践操作的表示方法,等效屈光力和有效屈光力都是用来研究特定情况下镜片所产生的实际屈光度数。
虽然实际工作中可以用镜片测度表来获得镜片的近似屈光力,用中和法来获得镜片的前顶点屈光力,但后顶点屈光力的测量是最为重要的,后顶点屈光力通常是用焦度计来测量的。
用来表示镜片屈光力的方法有很多,只有后顶点屈光力才是常规用于光学试验和实践操作的表示方法,等效屈光力和有效屈光力都是用来研究特定情况下镜片所产生的实际屈光度数。
虽然实际工作中可以用镜片测度表来获得镜片的近似屈光力,用中和法来获得镜片的前顶点屈光力,但后顶点屈光力的测量是最为重要的,后顶点屈光力通常是用焦度计来测量的。


一、 手持中和法

如果两个镜片可以互相中和,那将它们叠在一起的总屈光力为零。在没有发明焦度计以前,常用该办法来检查从实验室里获得的镜片度数是否准确。

根据经验,手持中和法对于负透镜和低度正透镜相对比较准确,但对于中高度的正透镜准确性就比较差了。尽管有局限性,手持中和法还是经常用在没有焦度计时用来估计镜片的屈光度数。

由于眼镜片都是以后顶点屈光力为准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在用中和法时,试镜片的前极必须与未知镜片的后极相帖。为了避免两镜片之间有空隙,通常将试镜片放在未知镜片的前面进行检查,使其后极与未知镜片的前极相帖。这样的测量获得的是前表面屈光力。从后顶点屈光力和前顶点屈光力之间的公式来看,会受到镜片形式和镜片厚度的影响。对于低度数的镜片和负透镜来说,前顶点屈光力和后顶点屈光力很接近。但是对于高度数的正透镜来说,前顶点屈光力总是比后顶点屈光力低,也就是说手持中和法测得的结果会比真实度数低。

1. 操作步骤

(1) 手持未知镜片,使其后表面对着观察者,观察者通过镜片看5米处的一个视标,这个视标必须包括水平和垂直的形状,例如一个大的十字,大的正方形,或者0.1的E字。观察者应该从未知镜片的中心来观察影动。

(2) 观察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慢慢地移动镜片,如果像的移动方向与镜片移动的方向相同,称为顺动,表明镜片是负透镜;如果像的移动方向与镜片移动方向相反,称为逆动,这里观察者的眼睛在正透镜的焦距以内,表明镜片是正镜片,如果在焦距以外,那观察者看到将是顺动,像是倒置的。

(3) 观察者选择一个相反性质的试镜片,用它的后表面与未知镜片的前表面相帖,同时还要小心不要刮花镜片,尤其是在中和树脂镜片时。

(4) 慢慢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移动这两个镜片,并判断是顺动还是逆动。

(5) 根据影动调整试镜片的度数,直到影像变为不动。这时试镜片的度数就是未知镜片的度数,只是符号相反。

镜片的屈光力越强,影动的速度越快;试镜片的屈光力越接近未知镜片的屈光力,影动的速度越慢。如果中和的镜片是球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影动速度一样。

2.柱镜和球柱镜的手持中和  如果未知镜片是柱镜或者球柱镜,各个方向上的影动速度不同。方法如下:

(1)手持未知镜片,使其后表面对着观察者,通过镜片观察5米的视标,这个视标必须包括水平和垂直的形状,例如一个大的十字,大的正方形,或者说0.1的E字。

(2)观察者旋转未知镜片,观察有无剪动现象。如图7-8a中,通过未知镜片看到的十字图标的垂直和水平线与镜片外的线条相比发生了移位;只有当镜片的两条主径线外部位于水平和垂直方向后,通过未知镜片看到的十字线的像才能与镜片外的线条相平行,如图7-8b。



(3)先将未知镜片正位,使镜片内和镜片外的十字相连,然后旋转镜片,这时可以看到顺动或者逆动的剪刀运动。如果镜片内线条的旋转方向和镜片的旋转方向相同,则为顺动,这条经线是负柱镜的轴位;如果镜片内线条的旋转方向与镜片的旋转方向相反,则为逆动,这条经线代表正柱镜的轴位。

(4)一旦确定了未知柱镜的两条主径线的位置,那就可以用球性试镜片来分别中和各个径线上的屈光力。找到各个径线上的屈光力后,再转换为负柱镜的处方形式。

(5)手持中和法确定柱镜的轴位是比较困难的。在镜片内和镜片外十字相连的情况下,紧紧地握住镜片,并用油性笔在镜片的背面画上线条。然后用量角器来测量镜片的轴位。这种方法固有的误差大约为±5度。

(6)用手持中和法确定镜片的光学中心也是比较难的,当镜片内和镜片外的十字线相连的时候,在镜片的后表面用油性笔在十字的交叉点画一个小点。当然这也是要求检查者的手很稳,同时也存在一定量的误差。

如果一个镜片(球镜、柱镜或者球柱镜)含有三棱镜,那通过镜片所看到的十字线是偏移向某个方向的,甚至于在镜片的外面。当通过三棱镜观察时,物体的像总量移向三棱镜的顶。通过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未知镜片的三棱镜底在哪个方向了(如图7-9)。如果检查中和的是一副眼镜的右边镜片,垂直方向上的线条向右边移位(是从镜片的后表面进行观察),那未知镜片是一个底向内的三棱镜。要知道三棱镜的度数,就要用一个底向外的三棱镜来中和,使垂直方向偏移的线条回到十字线的中心。





二、焦度计法

1.手动焦度计 如图7-10所示
1. 主要由聚焦系统和观察系统两部分组成。聚焦系统由光源、活动目标、标准镜片、校准镜片和带有一个小孔的镜片托组成,活动目标可以是十字交叉线或者排列为圆形的小圆点组成。而观察系统则是一个由两个正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系统,目镜和物镜的焦点相接,十字线就位于这个连接点上。在仪器调零的情况下,被照亮的活动目标位于标准镜片的焦点上,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标准镜片后形成平行光线,这时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清晰的目标成像。镜片托的位置正好位于标准镜片的第二焦点上,如果将未知镜片放在镜片托上,入射望远镜系统的光线不再是平行的,所看到的像也就变模糊了,这时就要通过调整活动目标的位置,使其远离或者靠近标准镜片,来中和未知镜片的度数,使目标的像变清晰。活动目标所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就直接代表未知镜片的屈光度数。


焦度计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在将眼镜放上之前,要先调整目镜。先将目镜向左旋到尽头,然后慢慢地向反方向旋转,直到目镜里的十字线聚焦清晰为止。然后调整度数旋盘(通常在仪器的右手边)直到活动目标聚焦清晰。这时度数旋盘的度数应该是0.00D,同时活动目标和目镜里的十字线都是清晰的。
(2) 然后将框架眼镜的右眼镜片放在焦度计镜片托上,镜片的后表面向着镜片托。然后放下弹簧夹,固定镜片,可以通过左右移动或者镜片架的上下移动,使镜片的中心尽量正对镜片托的中心。
(3) 旋转度数旋盘,直到活动目标聚焦清晰,如果活动目标的两条焦线可以同时聚焦清晰(图7-11a),则说明该镜片是球镜,度数旋盘上的读数就为该镜片的度数。如果不能同时聚焦清晰(图7-11b),则说明该镜片是柱镜,继续步骤(4)。

(4) 同时旋转轴位旋盘和度数旋盘,使活动目标中代表较高正镜度的那条焦线先聚焦清晰(图7-11b)。这时度数旋盘上的读数代表镜片的球性度数。然后向着负度数方向旋转度数旋盘(这时不要调整轴位旋盘),直到活动目标中的一条焦线也聚焦清晰(图7-12)。这时度数旋盘的读数与上次的读数之差,就为柱镜的度数,清晰焦线所指向的轴位就是柱镜的轴位。镜片的处方写为负柱镜的形式。

(5) 在聚焦两条焦线的时候,检查者应尽量使镜片居中,也就是使活动目标的中心正对目镜中十字线的中心。一旦镜片居中了,就用标记装置在上面打一个标记。标记为三个点,中间一个为镜片的光学中心,两边两个固定了镜片的水平线。
(6) 松开弹簧夹,将眼镜的左边镜片移到镜片托上,然后重复(2)~(5)的步骤,测量左边镜片的度数。但记住不要改变镜片架的高度,只是左右移动镜片。
(7) 只是左右移动镜片,使活动目标和目镜十字线在垂直方向上重合,然后用标记装置打上标记。如果活动目标和目镜十字线在水平方向上不能重合,则说明垂直方向上有棱镜度存在,然后上下移动镜片架,使活动目标和目标十字线中心重合,再用标记装置标记一次,如果两次标记的中心的高度有差异,则说明可能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棱镜效果。
(8) 将框架眼镜拿出,用米尺测量两个镜片光学中心的水平间距,这个距离应该正好等于患者的瞳距(没有棱镜处方的情况下)。
(9) 目镜的十字线上还有一些同心圆,它们是三棱镜线,最小的同心圆代表1△,第二个同心圆代表2△,依此类推(图7-13a)。如果镜片本身有棱镜度,活动目标的中心就会偏移目镜十字线的中心,这时旋转目镜十字线,使其与活动目标的中心相交,通过三棱镜线读出三棱镜度。三棱镜底的方向由活动目标中心相对十字线中心的位置来决定。例如,对于一个右眼镜片来说,如果活动目标在鼻侧(图7-13b),通过三棱镜刻度读出为2△,那结果为了底向内2△。


当然目前焦度计的品牌也有很多,在设计上会有一些的差异,使用起来也会有些不同,因此在使用前就仔细阅读说明书。


2.投影式焦度计  有了投影式焦度计,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投影屏幕来观察,而不需要通过一个望远镜来观察,这样可以同时被多人看到。测量时,眼镜是水平放置的。
投影式焦度计更为方便隐形眼镜的测量,因为隐形眼镜可以简单地凹面向下放在镜片托上。如果是在立式焦度计上,隐形眼镜放在镜片托上是垂直的(或倾斜的),这样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由于压力的原因,会影响到镜片的读数。


3.自动焦度计 自动焦度计都带有一个微电脑,处理数据,显示结果和打印结果,包括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位和棱镜度数。目前最先进的自动焦度计还可以显示和打印透过镜片的紫外线和光谱图。检测和分析镜片的过程很快和完全自动化,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可以减少一些人为的测量读数误差或者计算错误。
5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镜片 度数 测量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7章 第6节 镜片顶点度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第8章 第1节 老视及矫正基本概念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