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需要阅读镜辅助视近。由于人们视觉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阅读镜的使用会有不便之处,如果视近视远交替进行时需要眼镜不停地戴上取下等,因此就逐步发展了双光镜片,即镜片中同时含有视近区和视远区,视远区为远距处方,视近区包括阅读附加。为了解决中距离的注视问题,出现了三光镜和多光镜。 双光镜或三光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视的问题,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视觉问题需要阅读附加来矫治,如年轻者的调节不足问题、双眼视觉异常中的辐辏问题等,亦可采用双光镜形式。
老视及矫正基本概念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降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大约从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困难,并且随着调节力的进一步下降,中距离视觉也随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由于年龄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眼调节下降引起的以视近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屈光状态称为老视。 不论屈光状态如何,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但是其原有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早,远视眼,老视出现较早,近视眼则出现较晚。 由于调节幅度的逐渐下降,老视的症状也渐渐出现。老视者初期常感觉将视标放得远些才能看清楚,在光线不足时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渐加重。为了看清楚近物需要增加调节,常产生因睫状肌过度收缩和相应的过度集合所致的视疲劳症状。
一、 老视的发生和发展 1. 老视的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老视通常发生在眼调节幅度低于5.00D时。根据年龄和调节幅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可知,老视眼可以在36~50岁开始出现,通常出现在40岁左右,但可以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 与老视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因素 (1) 屈光不正:远视眼比近视眼早出现老视,近视眼戴角膜接触镜者比戴普通框架眼镜早出现老视; (2) 视力要求:由于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注意到老视的症状,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工作距离远的人早出现老视症状; (3) 身材:高个子、手臂长的人比矮个子、短手臂者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需要较少的调节,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4) 生活的地理位置:因为温度对晶体的影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5) 药物的影响: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忧郁药、抗惊厥药和利尿剂等的人,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比较早出现老视。
二、 老视的临床表现和检查 对于老视者的检查与其他眼科检查一样,首先仔细询问病史,了解被检者的视觉需求和存在的视觉问题,并在必要的眼健康状态检查和全身基本健康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开始针对老视者近、中距离视觉状态的检查,基本步骤如下: 1. 进行远屈光检查与矫正。 2. 确定习惯工作距离,预测调节需求,设定试验性近附加。通常以下4种方法可以用来选择试验性近附加。 (1) 根据年龄和屈光状态 1) 根据被检者的实际年龄查表8-1。 2) 同一年龄,近附加考虑对远视眼比较大。 表8-1 试验性近附加(D)与年龄和屈光状态的关系 年龄(岁)近视/正视低度远视高度远视 33~3700+0.75 38~430+0.75+1.25 44~49+0.75+1.25+1.75 50~56+1.25+1.75+2.25 57~62+1.75+2.25+2.50 63及以上+2.25+2.50+2.50
(2) 一半调节幅度储备法则:工作距离(以聚散度表示)相当于调节需求。通常配戴者能够舒适地使用他们调节幅度的一半而不会出现视觉疲劳。我们可以根据配戴者的调节需求,减去其能够使用的调节幅度的一半,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试验性近附加。调节幅度可以用移近法、移远法、负镜法等来进行测量。利用Hofstetter调节幅度公式(最小调节幅度公式)可以推知老视出现的时间和矫正所需附加度数。 Ho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AMP=15-0.25×年龄 公式8-1 例8-1:工作距离W(D)=+2.50D(40cm) 调节幅度Amp=+3.00D 试验性附加2.50D-3.00D/2=+1.00D 该方法对于确定不同工作距离的被检者的近附加,特别是特殊的工作距离时,效果比较好。 (3) 融合交叉柱镜(FCC)法:可以将FCC法的终点作为试验性近附加。 临床上通常将以上方法的几种结合起来使用,以第一种结合第三种使用最为常见和便捷。 3. 确认适宜的近附加 人不可能在最大调节幅度的状态下长时间地工作,而在使用1/2左右的调节幅度的状态下长时间工作才是比较舒适和持久的。 确认舒适的近附加的方法包括正/负相对调节、双色法等。通常多用正/负相对调节法(NRA/PRA),即两眼逐步地加正镜片直到视标开始变模糊,测定负相对调节;两眼逐步地加负镜片直到视标开始变模糊,测定正相对调节。加正镜片时,当配戴者不再能够放松调节时,出现模糊。加负镜片时,当配戴者不再能够增加调节时,出现模糊。我们寻找平衡点,使能够放松或增加调节的中点在习惯工作距离处。 例8-2:远屈光处方=0 试验性近附加=+1.00D 负相对调节=+1.00D 正相对调节=-1.00D 近附加正好在调节放松和紧张的中点,如果试验性近附加不在中点,我们将调整试验性近附加,使得正好位于中点。 例8-3:试验性近附加=+0.50D 负相对调节=+1.50D 正相对调节=-0.50D 上述结果告诉我们:试验性近附加需要修正。为了平衡相对调节,以正、负相对调节的代数和除以2,用此量进行调整。 为了平衡:[(+1.50)+(-0.50)]/2=+1.00/2=+0.50 试验性近附加+0.50D 调整量+0.50D 精确近附加=+1.00D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改变了起点,而正负相对调节的终点是不变的。 4. 确认清晰的近视觉范围—调节范围。并经试戴、调整确认最后的处方。 需要提醒的是,常规检查距离是40cm,但我们必须考虑被检者的实际工作距离。给配戴者一些阅读资料,我们要明白:哪里是他们最“喜欢”的位置。可以用验光仪或直接用试镜架检查被检者配戴近附加以后的清晰视觉范围,后者的优点是在自然空间中进行,视野更接近真实情况,所以被检者比较明确地知道检查卡的距离,能够决定近附加的度数是否合适。
三、 老视的矫正 老视矫正方法也在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老视单光眼镜(又称单焦眼镜),后来又有了双光眼镜(又称双焦眼镜)、三光眼镜(又称三焦眼镜)。渐变多焦点镜片现在逐渐普及,它不仅提供清晰近视力,还提供了连续的中距离和远距离视力。近几年,随着角膜接触镜和手术方法的探索和兴起,也将为有不同需求的老视者提供更多的矫正方法的选择。 在为被检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 单光眼镜与双光眼镜 很多原来不戴眼镜的人开始选择近附加眼镜时,愿意首选单焦的阅读眼镜。如果配戴者没有屈光不正,阅读眼镜是可以满足其阅读需求,但是应该让其明白:阅读眼镜只适合近用,不能看远。 可以给老视初发者验配上半部分平光的双焦眼镜:子片的上线现下睑平行或者稍稍高于下睑,指导配戴者仅仅看近使用。选择双焦眼镜时,验配者应特别注意远屈光处方的准确性。如果配戴者的远视欠矫,或者近视过矫,他一定不满意其中间距离(一臂远)的视力。那是因为这个区域正好超过了双焦眼镜的清晰区。即使远视力很好,中间视觉的间断常常会产生问题。 现有的双焦镜片包括平顶双光、圆顶双光和一线双光三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平顶双光和圆顶双光。 (二) 双光眼镜与多光眼镜 如果配戴者需要+2.00D或以上近附加,许多人开始不满意配戴双焦眼镜时出现的中间距离视觉(即使远近处方都非常正确)。 通常中间距离视觉模糊,例如50cm距离不清楚,这对于医生、律师等重视中距离视觉的职业者是非常不方便的。 这种中间距离的视觉模糊,促进配戴者选择戴三焦眼镜。但是,三焦眼镜目前仍是最不容易适应和最不成功的老视矫正形式。渐变多焦点镜片的诞生,解决了中间距离模糊的问题。 (三) 老视矫正的个体化考虑 给配戴者提供多种矫正方式进行选择:双光眼镜、两副单光镜、角膜接触镜、渐变镜、手术等等。解释每一种矫正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帮助配戴者进行合适的选择。 1. 只需要近处方的配戴者 (1) 阅读眼镜:远视力模糊,示范给配戴者; (2) 半月形眼镜:有些配戴者认为影响美观; (3) 双光眼镜:平光/近附加。 2. 同时需要远近处方的配戴者 (1) 双光眼镜或者两副单光眼镜:两副眼镜的配戴者常常遇到一些恼人的问题,如总是戴错眼镜或者找不到需要的眼镜。需要两副眼镜的配戴者常常过渡到双光眼镜。主要有两种双光眼镜供配戴者选择。 (2) 渐变镜:渐变镜从远到近,屈光力渐渐变化。渐变镜使配戴者自己感觉比较美观。理论上,尽管特别适合近附加2D以上的老视,但是从适应性来说,初发性老视眼更为合适,容易接受与使用。第一次处方渐变多焦点眼镜可能很容易,但是从双焦眼镜转变为渐变镜,甚至从一种渐变多焦点镜片转为另一种渐变多焦点镜片有时也需要适应。 (3) 三焦眼镜:当配戴者感觉有中间距离模糊区时,他需要三光眼镜。当近附加高于配戴者的调节幅度时,配戴者在远近距离之间有模糊的中间区。如果配戴者需要中间区视力,给配戴者以三焦眼镜。 老视的矫正也可以采取手术、接触镜等其他方式,但是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框架眼镜仍然是,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是老视矫正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