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六章 第五节 老视的相关实例分析
2009-12-02 19:38:48 来源:网络 作者:大红鹰 【 】 浏览:95107次 评论:0
以下几种实例是在门诊中经常遇到的。
实例1 年轻时近视者,四十岁以后就中和了,不会出现老视?
分析:答案是否定的,近视者仍然会出现老视。根据老视发生的机理可发现,老视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眼调节能力下降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并不会因为原来的屈光状态而决定老视的发生与否。对于原先近视的老视者,看远仍然需要戴原度数的近视镜,所不同的是原先近视的老视者,在看近时把近视眼镜摘下来,不用再戴老视镜也可进行简单阅读。但这不是两种问题的抵消,而是老视需要的是正镜片,近视需要的是负镜片,是度数上的抵消。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不是所有近视的人摘掉眼镜就能阅读,大约为-1.00 ~- 3.00 D近视者,因为老视所需的度数大部分落在+ 1.00 D~+3.00 D范围内。




实例2 某人45岁,主诉:光线强时,阅读无问题,黄昏时会突然看不清字。请分析并予解决。
分析:老视系逐渐发生并发展,随着年龄增加调节不足的现象慢慢变得明显,最初的表现为一些调节迟钝的现象。如,日照或灯光很好时没有阅读问题,因为足够的光线既增加了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又使患者瞳孔缩小,加大景深,提高视力,但在黄昏或灯光昏暗时,会突然看不清书上的字。建议测量该患者的调节幅度,若阅读所需调节力大于调节幅度一半以上,给予老视验配。




实例3 老视就是远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分析。
分析:答案是否定的。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眼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近距视物困难。而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是由于眼球的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能力下降,导致平行光束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根据以上的实例分析方式,讨论和分析以下临床实例:
1.一老者前来就诊,明确提出要配一副老花镜。验光员马上请其就座,开始根据以下流程进行工作:(1)确定阅读距离;(2)根据年龄和距离进行试验性加光;(3)NRA/PRA检测;最后给出加光处方。
请问整个过程准确吗?
2.一43岁女性来就诊,拿出5年前配置的眼镜说,当年我这副眼镜配来是看近,这么现在戴这副眼镜看不清报纸,但不戴这副眼镜却看不清电视和电影了,怎么回事?我年轻的时候视力都是很好的。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3.一60岁老者拿着一副眼镜抱怨说,我昨天才配的老花镜,今天戴起来干活看不清。验光师让他戴上眼镜,拿了一张报纸让他看,他说能看清。
问题在哪里?
4. -50岁者戴了一副阅读镜来就诊,实习学生检测了这副眼镜后记录:老视加光:+5.00 D,带教老师看一眼就不假思索地说:同学,你错了,错在哪里?
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五 相关 实例分析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六章 第四节 老视的机制 下一篇第六章思考题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