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视的概念 老视,俗称老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以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二、老视的主观感觉 老视者的不适感觉因人而异,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例如,一位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的修表工人对老视的主观感觉就会比以观看远距车辆和交通灯为主要任务的交通警察强烈得多。 老视逐渐发生并发展,随着年龄增加,调节不足的现象慢慢变得明显。最初的表现为一些调节迟钝的现象,如: 1.从看远距物体突然转向看近距物体时,感觉物体模糊,一会儿才开始清晰。 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日照或灯光很好时没有阅读问题,因为足够的光线既增加了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又使患者瞳孔缩小,加大景深,提高视力,但在黄昏或灯光昏暗时,会突然看不清书上的字。 3.视近物不能持久。因为调节力减退,患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时由于调节集合的联动效应,过度调节会引起过度的集合,故阅读数分钟后,会出现字迹成双、模糊或串行。某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酸、眼部烧灼感、刺痛感或头疼、嗜睡等视疲劳症状。 4.视近困难。患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小字体,从而患者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移远书报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经过老花初期的这种感受之后就出现明显近距阅读不清或无法阅读了。此时,不同屈光不正的人就有不同的表现: 1.原先近视者阅读时喜欢把原来的近视眼镜摘掉,但是由于有度数高低、双眼屈光参差、散光等不同屈光状态,靠单纯摘掉眼镜来阅读,还会伴有许多不适。 2.远视眼在年轻时,使用了调节能看清远物,一般表现为裸眼视力正常,但使用更多的调节进行阅读。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能力下降,由于同样距离阅读的调节需求比正视者大,因而老视的症状要比一般人较早出现。 3.有些常年使用缩瞳剂的人,由于瞳孔一直缩小,睫状肌痉挛,眼屈光力增加,有些时候反而不易出现老视症状。
三、老视的检测内容 对于任何老视者,验配的第一步就是作远距的屈光不正检测,即进行规范的验光程序是老视验配的成功开端,因此验配医师必须建立这个观念,并首先掌握熟练的验光程序。 为获得清晰的视力,对于视远所作的屈光不正矫正称为远用矫正,对于近用所作的屈光不正的矫正称为阅读矫正,两者之差称为阅读近附加,简称近附加(ADD),俗称加光。 阅读近附加的测量要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状况下进行,即准确验光并完全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然后择定标准工作距离,两眼同时视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视标(阅读物)、合适的照明系统。 舒适阅读的前提条件是:阅读使用调节时能保留1/2的调节幅度。 老视的处方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在最后确定处方时,还必须根据戴镜者的实际需要和工作条件加以修正,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职业、习惯、身高和手臂长度、近距离工作的姿势等。调节范围是通过戴镜者戴上近附加镜片得到清晰视力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的位置测量而得,具体方法在下一节详细介绍。
年龄是发生老视的最直接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个体的近距阅读需求和年龄,大致估计老视的度数,为进一步的精确化增加效率。一般正视者根据年龄的平均近用镜参考度数见表6-1。 表6-1一般正视者根据年龄的平均近用镜参考度数 年龄45岁48岁50岁55岁60岁 平均加光参考度数+1.0D+1.5D+2.0D+2.5D+3.0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