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4.1.1 角膜接触镜的处方换算
2009-12-07 10:48:37 来源:网络 作者:浪琴 【 】 浏览:68887次 评论:0
掌握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之间屈光度的换算原理和方法以及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的原理。能依实际需求进行处方调整,为配镜者确定舒适的角膜接触镜处方。



知识要求
一、角膜接触镜的顶点焦度换算
1.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屈光状态的差异
框架眼镜是由镜架将镜片固定在人眼前1 2~1 5 mm处来实现屈光不正的矫正。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途径可理解为在无调节的情况下,眼镜使像侧的焦点与患眼的远点相重合。
配戴角膜接触镜后,镜片、镜片下的泪液层、角膜和房水形成一个新的屈光成像系统(见图4—1),在这个新的系统中原角膜前表面的光学作用消失,而角膜接触镜前表面作为屈光系统中新的光学面来满足屈光矫正的需求。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途径可理解为角膜接触镜修正了角膜原有的屈光状态,通过镜片、泪液和角膜的综合屈光结构体系,使患眼的远点移到无限远。




2.角膜接触镜顶点焦度换算原理
(1)公式法
1)原理。采用常规的屈光检测方法获得的验光结果相当于框架眼镜的处方。在根据验光的结果选择角膜接触镜时须进行顶点焦度的调整换算。近视镜片焦度相应降低,而远视镜片焦度相应增高,这是由于角膜接触镜的后顶点与框架眼镜的后顶点位置不同。
2)尾数取舍。实际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间隔梯度最小为±0.25D,而公式换算出的屈光度往往为精确的任意小数,因此,需按以下方法对换算结果的尾数进行取舍(见表4—1)。
表4-1 顶点屈光度尾数取舍表
小数尾数(D)取舍方法
0.01~0.16下靠0.00
0.17~0.24上靠0.25
0.26~0.41下靠0.25
0.42~0.49上靠0.50
0.51~0.66下靠0.50
0.67~0.74上靠0.75
0.76~0.91下靠0.75
0.92~0.99上靠1.00


需要注意的是,当角膜接触镜屈光度超过±8.00D时(各生产厂家略有不同),其屈光度间隔梯度最小为±0.50D,此时在尾数取舍上应注意与配镜者实际情况或配戴需求相结合。
例4—1
设验光结果为-10.00D,验光试片至角膜前顶点距离为1 2 mm。求角膜接触镜适宜的光度。
计算:
D’=-10.00/[1-0.012×(-10.00)]=-8.93(D)
即当框架眼镜光度为-1 0.00D时,角膜接触镜需要-8.93D。-8.93D接近于-9.00D,因此,角膜接触镜度数应配-9.00D。
例4—2
设验光结果为+1 0.00D。
求角膜接触镜适宜的光度。
计算:
D’=10.00/(1-0.012×10.00)=+11.36(D)
即当框架眼镜光度为+1 0.00D时,角膜接触镜需要+11.36D。若配镜者年龄较大,以近用为主,则接触镜度数配+11.00D较为合适。
(2)表格法
将验光试片不同的等效光度及不同的试片后顶点距离的换算结果列成表格,供实际验配时查核(见表4—2)。
(3)经验法
为减少查表的麻烦,避免身边无表格的不便,根据对顶点焦度换算结果的归纳,制成了便于记忆的经验表格供参考(见表4—3)。
表4-3 经验法顶点焦度换算表
验光度数(D)换算差值(D)
<4.00±0.00
4.00~5.00±0.25
5.25~7.00±0.50
7.25~9.00±0.75
9.25~10.00±1.00
10.25~11.00±1.25
11.25~12.00±1.50
12.25~13.00±1.75




二、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的原理
矫正散光所用的角膜接触镜通常分为球面和复曲面两种。球面角膜接触镜主要是通过泪液透镜的作用来矫正眼的部分散光。而复曲面角膜接触镜利用附加于镜片表面的圆柱透镜弥补眼的各主径线的屈光差异,使进入眼的平行光线能汇聚成一个焦点,从而矫正眼的散光。大多数的散光患者配戴球面接触镜,通过泪液透镜的作用即可得到矫正。
1.角膜接触镜的泪液透镜
角膜接触镜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泪液透镜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散光眼配戴者)。戴镜后镜片的后曲面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大的主径线紧密接触,与曲率半径小的主径线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其间填入透明泪液,形成泪液透镜,使角膜表面趋于球形。
(1)泪液透镜分类
泪液透镜依不同形态可分为以下4种(见图4—2):

1)前后曲率半径一致,即镜片后表面中央曲率(基弧)与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相匹配,泪液透镜为平光镜。
2)镜片基弧较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陡峭,则泪液透镜为凸透镜。
3)镜片基弧较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平坦,则泪液透镜为凹透镜。
4)球面接触镜的内曲面光学区为球面形,角膜性散光眼的角膜表面为复曲面形,若镜片成形性较好,泪液受镜片的内曲面和角膜前表面的塑形呈类似柱镜的透镜,则泪液透镜为圆柱透镜(见图4—3)。整个屈光结构体为凸球面透镜屈光体系,不显示散光。

(2)软性角膜接触镜(SCL)矫正散光的原则
泪液透镜的形成有赖于配戴眼和镜片两方面的条件。薄型镜片下泪液透镜的效果甚微,可以忽略,但厚型镜片需考虑泪液透镜效应。配戴SCL如为理想的三点接触(顶点轻微接触),可形成负泪液透镜;若为陡峭状态,顶点间出现空隙,则形成正泪液透镜。
若配戴眼的散光以角膜性散光为主,同时角膜接触镜的弹性模量较高,则泪液透镜的形成较为充分。如角膜散光较高,镜片的弹性模量较低,可塑性强,镜片则有可能根据角膜的形态塑造自身形态,使角膜表面的球柱面形态转移到镜片表面,使散光的矫正不充分。
1)SCL等效球面光度计算方法
①球面接触镜的矫正效果应该约等于验光处方的球镜加柱镜屈光度的矫正效果。
②SCL的等效球面屈光度计算方法如下:
D=Ds+Dc/2 (4—1)
式中D——等效球镜光度;
Ds——验光球镜光度;
Dc——验光柱镜光度。
例4—3
验光处方为-5.25/-1.00 ×1 80,
则SCL的等效球面屈光度D=-5.25+(-1.OO)/2=-5.75(D)
2)散光矫正效果评估
①以配戴接触镜的矫正视力不低于验光试片的球柱面联合光学镜片的矫正效果为成功的标准。
②配戴接触镜后的最佳视力矫正仅低于验光矫正视力一行,其结果仍可接受。
③散光矫正的成功与否还在于配镜者对视力的期望心理,不全矫正所产生的视力模糊和视疲劳等临床症状,以及配镜者对这些症状的耐受程度等。
④据调查研究,顺规散光残余为0.75~1.25D时一般可以接受,逆规散光残余为0.50~0.75D时可以接受。
2.最小弥散圈矫正原理
泪液透镜矫正散光的程度有限,实际应用中球面角膜接触镜矫正规则散光大都是依靠散光的最小弥散圈的特性完成的。



相关链接
泪液透镜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知,利用泪液透镜可矫正角膜规则与不规则性散光,硬性角膜接触镜优于SCL,厚的SCL优于薄的SCL,低含水的SCL优于高含水的SCL。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分析切削工艺的镜片效果最优,模压工艺稍差,离心浇铸工艺的效果最差。



技能要求
换算角膜接触镜的处方
[操作准备]
仪器设备包括电脑验光仪、带状光检影镜、综合验光仪、角膜曲率计。
[操作步骤]
步骤1 确定验光结果
通过电脑验光仪、带状光检影镜及综合验光仪等检测出配镜所需的各项参数。
步骤2 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度
用角膜曲率计或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度。
步骤3 确定散光性质,估计矫正效果
对比角膜曲率计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确定散光性质,估计矫正效果。
(1)当角膜曲率仪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和轴位相一致时,说明眼的散光主要为角膜散光。例如,角膜曲率仪测定结果水平径线为8.0 mm(42.25D),垂直径线为7.8 mm(43.25D),则散光为-1.00 × 1 80。,若实际验光的结果也是-1.00 × 1 80。,则该散光主要为角膜性散光,戴球面角膜接触镜可望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2)当角膜曲率仪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和轴位不一致时,说明散光为角膜性散光和非角膜性散光共同诱发。
(3)当角膜曲率差值为0,而验光的结果有散光时,说明散光主要为非角膜性散光。
(4)当角膜曲率的检测结果有散光,而验光的结果无散光时,说明角膜性散光与非角膜性散光焦度相同,轴向相互垂直,两者恰好抵消。
步骤4 判断散光的比例
根据验光结果判断散光的比例。
(1)若角膜散光小于1.00D,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等于3:1时矫正效果好。
例如,柱镜光度为0.75D,则球镜光度需大于2.25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不能用普通的软性球面接触镜来矫正。
(2)若角膜散光大于等于1.00D,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等于4:1时矫正效果好。
例如,柱镜光度为1.00D,则球镜光度需大于4.00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不能用普通的软性球面接触镜来矫正。
(3)若角膜散光大于1.75D,则不能利用普通软性球面接触镜矫正。
(4)散光比例失调的人数约占近视眼总人数的1 5%。
步骤5 计算等效球面光度
例如,验光结果为-4.50Ds/-1.00Dc×1 70,球镜光度与柱镜光度之比大于4:1,可选用普通球面SCL来矫正。根据公式D=Ds+Dc/2计算得等效球面光度为-5.00D。
步骤6 确定屈光度
进行顶点屈光度换算,确定适用于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
在顶焦度换算的公式法、表格法、经验法(见知识要求部分)三种方法中,表格法更为方便准确。顶焦度换算表中等效球面光度和实际镜眼距两者相对应的值即为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例如,确定等效球镜度为-5.00D,镜眼距为1 2 mm,则在顶焦度换算表中,-5.00D一栏中垂直向1 2 mm所对应的值-4.75D即为适用于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
[注意事项]
当矫正视力不良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屈光检测结果有误,须重新验光。
2.屈光度换算错误,须重新换算。
3.残余部分散光未矫正,出现复视现象,可行片上验光,将剩余散光矫正。
4.戴镜后产生异常的泪液透镜,或需进一步适应,或需更换镜片设计参数。
5.散光计算或比例判断不准确,影响矫正效果。
6.镜眼距测量有误差,屈光度越高时影响越大,需重新测量换算。
7.戴用试戴片进行片上验光,追加矫正度数大于±4.00D时未进行顶点换算。在选择试戴片时,应尽量选择与验光结果接近的试戴片度数试戴,避免换算误差。



后顶点焦度换算表
眼镜度数(D)顶 点 距 离(mm)
10111213
正镜片(+)
4.004.124.124.254.25
4.504.754.754.754.75
5.005.255.55.255.37
5.505.755.875.875.87
6.006.376.376.506.50
6.507.007.007.007.12
7.007.507.627.627.75
7.508.128.128.258.25
8.008.758.758.878.87
8.509.259.379.509.50
9.009.8710.0010.1210.25
9.5010.5010.6210.7510.87
10.0011.1211.2511.3711.50
10.5011.7511.8712.0012.12
11.0012.3712.5012.7512.87
11.5013.0013.1213.3713.50
12.0013.6213.8714.0014.25
12.5014.2514.5014.7515.00
13.0015.0015.2515.5015.62
13.5015.6215.8716.1216.37
14.0016.2516.5016.7517.12
14.5017.0017.2517.5017.87
15.0017.7518.0018.2518.62
15.5018.2518.7519.0019.37
16.0019.0019.3719.7520.25
16.5019.7520.2520.5021.00
17.0020.5021.0021.5022.00
17.5021.2521.7522.2522.75
18.0022.0022.5023.0023.50
18.5022.7523.2523.7524.50
19.0023.5024.0024.7525.25




眼镜度数(D)顶 点 距 离(mm)
10111213
负镜片(-)
4.003.873.873.873.75
4.504.254.254.254.25
5.004.754.754.754.75
5.505.255.125.125.12
6.005.625.625.625.50
6.506.126.00 6.006.00
7.006.506.506.506.37
7.507.006.876.876.87
8.007.377.377.257.25
8.507.877.757.757.62
9.008.258.258.128.00
8.508.628.628.508.50
10.009.129.008.878.87
10.509.509.379.379.25
11.009.879.759.759.62
11.5010.3710.2510.1210.00
12.0010.7510.6210.5010.37
12.5011.1211.0010.8710.75
13.0011.5011.3711.2511.12
13.5011.8711.7511.6211.50
14.0012.2512.1212.0011.87
14.5012.6212.5012.3712.25
15.0013.0012.8712.7512.50
15.5013.5013.2513.0012.87
16.0013.7513.6213.5013.25
16.5014.1214.0013.7513.62
17.0014.5014.2514.1214.00
17.5014.8714.7514.5014.25
18.0015.2515.0014.7514.62
18.5015.6215.3715.1214.87
19.0016.0015.7515.5015.25




经验法顶点焦度换算表
验光度数(D)换算差值(D)
<4.000.00
4.00~5.00±0.25
5.25~7.00±0.50
7.25~9.00±0.75
9.25~10.00±1.00
10.25~11.00±1.25
11.25~12.00±1.50
12.25~13.00±1.75
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4.1.1 方换算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3.4 第3章思考题 下一篇4.1.2 摘戴角膜接触镜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