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接触了一些随访的问题,主要是从服务意义来考察,就提高服务意识和方法做了最一般的探讨。意识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问题永远是问题。
一、渐进镜的戴用问题 什么是问题,这个概念应该搞清楚,否则的话,对于戴用问题只能是就事论事,只能采取“有问题则处理,没问题只能等”。那么什么是问题呢?问题有以下几个涵义: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如一个人近来总感觉晚上看书要到台灯下才能看清,当一个人提出这件事,要求我们给予回答或解释,这件事对于说的人是问题。而我们所以给予回答和解释,因为这个题目对我们也是问题。对于问题,都期望得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解释。戴镜者正是以这样的期望,给我们提出一个题目。 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 如一老视眼到底是使用单光镜,还是双光镜,甚或是使用渐进镜,这种情况是客观的,答案不是惟一的,需经过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是分析、推荐、建议,帮助戴用者进行选择和决定。 3.关键点 配制新眼镜者听到专业人员说的话中频率相对较大的一句话是:您得适应几天。戴用眼镜者对这句话已经是习以为常了。照此说下去,渐进镜更需要适应,为什么要适应,为什么有的人就不用适应,其关键和要点是什么,这也是问题。 4.事故或意外 如镜片左、右颠倒等,当属工作事故或意外,这种情况自然是问题。 在渐进镜配适和戴用中出现的问题中,可以说涉及到以上诸种涵义,我们这里分析问题的概念,是要说明一名眼镜从业者应有的观念和概念,是要说明一名眼镜从业者应有的观念和信念:配适与眼镜戴用的问题.你不去解决它将是问题;对问题用适应去解决,本身也是问题,需要适应的只应是少数。解决问题,是眼镜从业者的责任,应该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渐进镜戴用上出现不适,大致有什么原因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因操作失误,适应证选择不当等,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个体戴用不适。 (2)因验配不当,加验光中矫正度习惯性偏差,瞳距测量的不规范;又如镜架与镜片的选择的不合理和不协调;取镜时对戴用的指导、训练不够。这种原因造成的不适,不同工种,理解不同,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戴用不适无规律可循,而且经常出现。 (3)不明原因的不适。渐进镜验配中,还会出现找不出原因,戴用者就是难于接受。这种情况出现后,一般而言,戴用者都不会给从业者留下好印象,这种情形,我们不能排除戴用者有退货的打算,但从业者也应看到,之所以原因不明,是我们未能查出来。为什么未能查出来呢,那是因为学识不够,如一个渐进镜戴用者远用效果满意,近用效果不良,但使用同样光度下加的单光镜效果满意。对于这种情况,仅使用镜片光学知识是不够的。 这里讲问题,目的并非是给出答案,事物总是多样的,给出所有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只能给大家一种思考的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适症状和动态视觉不适 戴用渐进镜的人,有一小部分常有戴用不适,常常表现为某种体征和--定的症状,特别是初戴者更明显。对于戴用者所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和体征,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是渐进镜验配者应该清楚的。掌握这方面诊断和鉴别诊断知识,是将渐进镜验配工作提高到较高水平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尽管出现渐进镜戴用不适的人只占全部戴用者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解决好这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的人的戴用问题,可能会使渐进镜验配工作适配率趋近于100%。渐进镜的验配工作的规律就属于这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人的验配中,这就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道理。而这个寓于特殊之中的普遍性又必然给特殊性以更高的概括。 从戴用渐进镜看,实际验配中遇到的戴用不适,从视觉看有两大类:一为视力状况,一为伴随头部症状。而视力视觉状况,可分为两种:动态视觉和静态视觉。 渐进镜对戴用者的动态视觉的影响,一般不大,但在以下情况时影响加大: ①中、高度屈光不正,以前未常戴矫正镜者; ②加光度过大,特别是大于2.50D(首次使用近用加光)者; ③原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不符合; ④集合功能障碍等, 以上情况,都可能产生动态视觉的不适应,感觉到头晕,甚至需要闭上双眼,有人还会不自主地将注视线从相对运动的情景中移开,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人的视线横向掠过渐进镜面时:如头快速摇动时,就会头晕;当戴用者坐车视近景,背景快速变化,也会产生头晕。类似这样的反应,是由于视线不断地横穿过渐进通道,由周边像散到中距离渐进视区,再到另一侧周边像散区,周边区像散收差变化对视觉的干扰,导致视中枢接受的像呈扭动和摇摆,造成感受野在空间和时间的不规则分离。因此,视皮层无法对这种像完成整合作用,这就是产生头晕的最可能的原因。这种头与注视目标相对运动产生的眩晕程度与两者间距离呈反比,与两者相向至相背运动的瞬间速度呈正比。 即:DZ=V(t)/d DZ:眩晕; V(t):瞬间速度; d:距离。 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处理方法如下: (1)加强验光中的试镜,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前面所说的4种情况下。 (2)对已配用者,或眩晕存在本人又要求使用渐进镜者,应给予指导:令其降低V(t),这样的指导被采用后,一般15天左右可以适应。降低V(t)是减少眩晕最好的办法。 (3)假如,的确无法戴用,只能做退镜处理。无法戴用一般为适应证掌握不好,信息沟通不够,店家在销售中意识过于强化所致。确因眩晕而要求退货的,只是极特殊的情况,所占比例极小。
三、静态视觉不适 渐进镜验配中,给予动态视觉的关注是不充分的,前面只能是做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探索,而作为静态视觉的不适,渐进镜的验配中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造成戴用渐进镜静态视觉不适的原因包括两类:①非渐进镜原因;②渐进镜特殊光学结构原因,本书将前一类原因称为通用原因,将后一类原因称为特殊原因,现将静态视觉不适试述如下: (一)远视力模糊 戴用渐进镜,远用矫正视物模糊,其原因有4个:①屈光介质混浊;②弱视;③视细胞视神经病理改变;④矫正度不正确。 屈光介质混浊引起的矫正远视力模糊,一般而言,常伴有近视力模糊加重,其模糊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如老年性白内障。此种情况不管使用普通眼镜,抑或是隐形眼镜,还是渐进镜,都不太可能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 弱视,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弱视者,戴用任何镜片都不能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 视细胞、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如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都将导致视功能下降,会引起局部视野或全部视野缺损。这种病变,是不可能用眼镜予以矫正的。 对验配镜而言,导致远视力模糊在眼镜方面的原因只有远用矫正镜度不正确。远用矫正镜度不正确有以下情况: 1.镜度不准确 球镜度、柱镜度和轴位的不准,都会导致视远的模糊。尽管都是视物模糊,但模糊的形态可能会有差异。因单纯球镜矫正度不足或过矫,将会导致视物整体视锐程度下降,即戴用者视像的普遍清晰度不良。而因单纯柱镜矫正度不正确,可能会有物体像的正交性畸变,其散光程度较高时,还可能出现矫正后的畸变错觉。因散光度和轴的不准还会出现视像的物影现象(如图11-1)——像散影。影的大小与柱镜度高低、轴的偏斜程度有关。 2.瞳距与光学中心距不符 特别是高度屈光不正或瞳距偏移量大时,也会出现类似图11-1的现象。可以产生类似现象的还有眼镜前倾角的不当。 3.镜距不当 镜距不当,因镜距的改变导致镜效度改变,当这种改变超出眼调节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视远时的视力模糊。 4.未能使用远用镜度 除以上诸因素可以使矫正远视力下降,发生视远模糊外,对于渐进镜片,还会因配镜时瞳高过高而引起视远时的视力模糊。这是配镜高度过高,使视远时无法使用远用光区,镜片的中间过渡区却进入到视远视线的主光轴区,这个区域是正镜度的递增区,从而导致近视时的欠矫,或远视时的过矫。因此,视远时就会发生像的清晰度的下降。因没有使用远用镜区,却使用了中间过渡区引起的清晰度下降者,常常会伴有视远时头的前倾。
(二)近视力模糊 近视力模糊,应考虑到眼病和视觉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医学临床上,视神经的炎症、屈光介质透明度的改变,视功能先天的和后天的障碍,都会影响近视力,同样,也极可能影响远视力。 球后神经炎表现为远、近视力都下降,除此外,进行视野检查时,还会发现有中心暗点。眼底检查,还会发现视盘的相应改变,急性期会出现潮红色改变,慢性期则呈现苍白色。 白内障早期(皮质型)常会出现近视力下降。这种近视力的模糊是一种雾中的模糊,患者看到的是物体为在雾笼罩下的朦胧像,是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结果。白内障(皮质型)早期呈现的周边性楔形混浊改变,视远时,晶体呈扁平状,可以没有视觉改变;视近时,晶状体前凸。周边赤道环将缩小,导致楔型混浊区向中央区集中。因此,近视力的下降成为白内障(皮质型)早期的视功能改变特征。 弱视者,不但远视力下降,同样近视力也会下降。如远视力和近视力矫正效果都不佳时,应考虑有可能是弱视。 在排除以上疾病原因外,就应考虑眼镜的因素,影响近视力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近用矫正度不正确 近用矫正度不正确可由两种情况形成: (1)为近用附加镜度与视距不匹配,如一个人配镜时要求配阅读用镜,但却想在指挥乐队时也能使用,显然阅读用镜在乐队指挥时对乐谱的识读就会发生困难。因为两者加光度不同,阅读用镜需要的加光度大,乐谱识读需要的加光度小,用加光度大的眼镜,看需要加光度小的目标,就会发生附加镜度与视距的不匹配。同样,用加光度小的眼镜看需要较加光度大的近目标,也会表现为近用矫正度不正确。 (2)远用矫正镜度不正确,如因配镜单误读。选用远用矫正镜度错误,这样情况,远、近矫正视力将都发生模糊。 2.镜片位置偏斜 瞳距不正确,如果是单侧瞳距不对,可以引起单侧近用视力模糊;如果双侧时,可以引起双侧近用矫正视力模糊。这种瞳距不正确,多见于常规习惯手指直尺测量,可比正常瞳距少测 2mm,这样的话,就会发生渐进镜渐进带的向内偏移,导致近用光区内移,可能发生近用矫正视力模糊。 3.前倾角不正确 眼镜前倾角不正确,可以间接影响眼镜的镜效度。这是因为前倾角的改变,近用区的镜距发生改变,自然导致镜效度的改变,而影响近视力清晰程度。前倾角不正确还会引起镜面与视线的角度改变,这种角度改变会改变镜片对眼的斜射像散状态,使物的像纵向畸变,也会使近用矫正视力不理想。 4.近用光区未能合理利用 这种情况一般最常见的原因是配镜高度太低,配镜十字位置低于瞳孔,眼镜店实际操作中曾发生过配适点置于下睑缘上1mm的位置上。这种条件下近用效果不会好。尤其是后者,眼看近物时连近用区都找不到,也就谈不上近用矫正满意的问题了。 5.镜片基弧过平 对于用惯较大基弧眼镜的人,使用基弧过平的眼镜,在视觉上有的人会发生明显的不适应感,对于渐进镜也会产生近用矫正视力的不理想。其原因如图11-2所示:A点的光垂直通过透镜区投照于眼的a点。假如A点的光通过透镜y后将沿点虚线走行,不会投照于a点。而从A’点发出光经透镜y后,射出光线会发生侧移而投照于a,这就是平行板的放大作用。这种作用会导致远、近用矫正视力清晰度下降。
(三)着远时,头晕目眩 戴上眼镜看远感到头晕目眩,既可能是眼镜的问题,也可能是戴用者本人的问题。 前庭系统性疾病,如: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脑部疾病等都会引起头晕目眩。颈椎病、头外伤(如脑震荡后遗症)、贫血都可能产生头晕。因此,当眼镜戴用者初戴一副眼镜感到头晕时,应考虑本人健康因素影响的可能。 作为眼镜工作者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先从眼镜本身找问题,这是分析眼镜戴用不适问题的出发点。戴上渐进镜,看远头晕,应考虑有以下问题。 1.镜眼距过大 镜眼距不同,镜片的镜效度就会发生改变。镜距越小,正镜效应越小,负镜效应越大;镜距越大,正镜效应越大,负镜效应越小。镜距增大,对于远视眼应减少镜度;对于近视眼应相应增加镜度,才能保持与镜距相同的矫正效果。如:某人镜距10mm,需戴用-10.00D,将镜距扩大至15mm时,则需戴用-10.53D。近视度数不变,镜距扩大,一般只是稍有欠矫,头晕不明显。假如某人不是近视-10.0D,而是+10.00D,以同样镜距改变而言,需改用9.52D,如不改用此镜度,仍用原镜度则过矫0.48D,就可能产生头晕。 2.镜面角过大 镜面角过大,会发生镜距的变化,尤其是屈光度较大时,还可能会发生戴用复视,这都是看远发生头晕的原因。 3.配镜高度过高 配镜高度过低只能影响中、近距离的视矫正。假如配镜高度过高,即当配适点高于瞳孔中心时,就会发生全视程视物清晰度的下降。配镜高度过高,渐进镜片全部光区水平上提,从而使渐进带中距离用区进入视远的视野,这就导致了看远时不应使用的正镜附加被使用,从而出现看远时头晕,远用矫正视力的下降。这种看远头晕的症状出现,还常常会出现中距离和近距离视域的过窄,甚至不能获得满意的中、近距离矫正视力。
(四)阅读区过小 因眼病单纯引起阅读区缩小疾病,临床上报道极少。阅读区过小,多由眼镜原因引起,这些原因有: 1.近用正镜度值过大 导致近用正镜度过大的原因有两个:因远用正镜度过大而导致近用正镜度过大;因下加正镜度过大而导致的近用正镜过大。两者区别是前者伴远视力模糊,而后者远视力正常。不管哪种原因造成正镜度值大,戴镜者都会用缩短镜物距的办法予以适应,这就必然导致近用阅读区的缩小—可视区域的缩小(如图11-3)。图中a表示正常阅读距离,所看阅读视野直径为 n1;图中b表示加大正镜值后所使用修正距离,看到的阅读视野直径为n2,n1与n2的差为m。显然视近距离越短,清晰阅读的范围也就会越小。 2.镜距过大 当镜距改变,在镜片设定区域所看物的范围也会发生改变。镜距与所看的范围大小成反比(图11-4)。当镜距等于a时,视线通过A、B两点所能看到的范围直径为d。当镜距等于a'时,视线通过A'、B'两点所能看到范围直径则缩小为c。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镜距增大,看到的范围就小;镜距减小,看到的范围就大,这种现象在近用阅读区的使用中表现尤其明显。 3.前倾角不够 前倾角的改变大部分是戴用中发生的问题,一般在发放眼镜前就已调整好。当配镜的客人因戴用原眼镜不慎,造成了前倾角过小,甚至成为负值,新配的眼镜的前倾角正常却难于适应。此时,工作人员会将前倾角调整到接近原眼镜的角度。调整好后,将来怎么办说的不多,而这种调整引起视觉像的什么变化是没有人过问的,假设这种调整是戴用条件下完成的,则:①远视眼:会看到镜片下方的视像会逐渐的滑行到镜片之外,失去矫正应得到一部分物像;②近视眼:会看到镜片下方的视像被水平压缩,并有部分像被镜缘切割到镜片之外。这种像的变化对普通眼镜影响只是像的量变化,但对渐进镜片的影响则不能低估,这种像变会极大地缩小近用阅读的范围,增大戴用渐进镜的适应难度。 4.镜面角过大、基弧过平 镜面角过大,基弧过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渐进镜近用区域的镜距,使近用阅读范围减小,但影响相对较小。 5.配镜高度过低 配镜高度过低时,在视近时则会出现近用内移量不足,这种戴用情况下视觉上感觉可能有:①左眼看左侧物,右眼看右侧物,立体感觉差;②配镜高度过低,还会有视近时清晰视像中间的模糊带现象;③近用光区过于靠下,可用范围过小,甚至可能根本用不上。
四、伴有头部运动的体征 戴用渐进镜还会因为验配问题,出现头部的后仰(又称颏抬高),或前倾(又称颏低下)。 1.头后仰 确定戴渐进镜头后仰,首先应初步了解戴镜者在裸视的情况下头位的状况:是否头后仰,后仰程度。下斜肌麻痹,上直肌麻痹,向下注视时融合性A内斜或V外斜,双眼睑下垂等疾病都会出现眼球下转困难,从而采用头后仰方法来代偿眼球下转的功能的不足。只有在使用渐进镜后头后仰程度增大,才能确定是因渐进镜戴用产生的体征。因渐进镜者产生头后仰体征,只有一个原因——正镜度不足。 (1)看远时头后仰。说明看远正镜度不足,也可以说是负镜效应过大,呈正镜欠矫,或负镜过矫现象。戴用者通过头后仰,使视线通过镜片的点下移至渐进带的起始部,从而获得正镜度的相应补偿。 (2)中距离、近距离视时头后仰。这种情况都是因下加光给的不足所致,下加光的不足,导致渐进带及近用光区加光度普遍不足,尤其是近用光区更突出,因此,近用区域使用时更明显。因戴用者企图利用近用光区下部的少量超标定加光值,这一值的使用对于戴用者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头后仰极不自然,眼球的极度下转是导致难于持久阅读的原因,人眼也无法保持眼球的这种状态。 2.头前倾 导致头前倾的疾病有:向上注视时融合性A外斜或V内斜、下直肌麻痹、上斜肌麻痹、畏光等,这是应考虑的。当使用渐进镜后,发生头前倾体征或头前倾程度加重时,就必须考虑渐进镜的配适问题。 (1)看远时头前倾。当配镜高度太高时,常态注视时,无法使用远用光心区。因为此时这个区域在视线之上,戴用者的视线只能主动去寻找这个区,方法只能是眼球上转,当找到这个区时,如何看目标物呢?只能是保持视线与这个区的联系,将视线指向目标物——低头,这就是戴渐进镜头前倾视远的原因和过程。 (2)中、近距离视物时头前倾。远距离视时头位正常,而中、近距离视物时头却前倾,原因只能是正镜度过多,即近用附加给的过大。正常生理头位时视线通过的点——渐进镜上的点的镜度与人眼需求的矫正度相吻合,但因近用附加大于生理头位人眼需求的矫正度,此时戴用者可以用三个方法予以解决:①缩小镜物距;②缩小镜距;③寻找适宜的镜度点。使用渐进镜一般选用第三个方法,寻找光度适宜的点和区。一旦找到,头肯定前倾。 以上就渐进镜戴用不适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种情况进行探讨,我们是以单一主诉体征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但也应看到,一种原因可以导致几种主诉和体征;而一项主诉或体征,又可能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分析,无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