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4.2.2 眼的集合作用
2009-12-07 15:03:13 来源:网络 作者:雷朋 【 】 浏览:47288次 评论:0
1.集合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当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向内转动,以使视轴能正对物体,物像准确落在双眼视网膜黄斑部,这种运动称为集合。
前面述及的近反射三联运动,即调节、集合、瞳孔缩小,属反射性行为,集合为非自主性集合;集合亦可是自主随意完成,为自主性集合。
(2)类型
1)张力性集合。正常情况下,人类的休息眼位是眼球轻度外斜,当注视无限远距离目标时,必须用集合维持双眼视轴平行(或接近平行),这部分集合为张力性集合。屈光不正矫正后的水平位远距隐斜度即代表该集合量值。
2)调节性集合。人眼调节刺激引发,是调节、集合、瞳孔缩小三联运动而引起的集合成分。临床上以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即AC/A率来进行测定。
3)融像性集合。融像性集合是保持物体双眼单视而产生的双眼向内或向外的运动,其生理光学刺激为视网膜视差。
4)近感性集合。近感性集合是由于心里感知近处的物体而引起的集合。临床上在使用诸如综合验光仪、同视机等仪器检测时,可观察到对物体的近距感知产生的集合作用。



2.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远点、集合远点距离
1)集合远点。当注视无限远处的目标时,不需用集合,即集合静止时,两眼明视最远的一点,为集合远点。此时双眼视轴一直向前,成为两条平行线(或接近平行),集合远点在无限远处。
2)集合远点距离。由集合远点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中点的距离为集合远点距离。
(2)集合近点、集合近点距离
1)集合近点。当集合作用达到最大限度(最紧张)时,两眼所能明视的最短距离的一点,如观察比此点更近的眼前目标,则出现复视、眼球外转,亦即两眼放弃了集合,此时只可以用单眼固视,故此点是两眼保持集合的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
2)集合近点距离。由集合近点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中点的距离为集合近点距离,一般为8~10 cm。
(3)集合范围
集合范围为集合远点与集合近点之间的距离。
(4)集合程度(集合幅度)
集合程度即集合能力,是双眼内转并保持融像的最大内转量,为集合近点集合力与集合远点集合力的差值。
(5)集合角
两眼视轴由无限远处转向眼前目标集中注视时,角可以用米角、棱镜度和圆周度来计量。
1)米角。若两眼注视眼前l m距离处的一点,两眼视轴所成的集合角,称为1米角(MA)。米角为衡量集合角的单位。
由上可知米角是注视物体至眼距离(米)的倒数,即MA=1/集合距离(m)。该距离是指注视物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如图4—13所示,∠Rl CR2即为l米角,Rl、R2为左眼、右眼的回旋点。故注视2 m远的物体时,集合角为0.5MA:注视33 cm远的物体时,集合角为3 MA。

2)棱镜度(△)。集合角的另一种表示法,等于看近时MA×PD(cm)(见图4—1 4)。如瞳距为60 mm即6 cm,视近距离为33 cm,其集合角为1/0.33=3MA,双眼集合量为6×3=18△。集合所形成的角为集合角。集合角的真正大小随瞳孔距离改变而改变,故以棱镜度为单位衡量更为准确。

3)圆周度。集合角的圆周度计算公式为:
(两眼中心距/集合距离)×50+3°
3.调节、集合与屈光状态的关系
(1)正视眼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
注视物体距离1m50cm33cm
调节力1.00D2.00D3.00D
集合力1MA2MA3MA

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这表明正视眼视近时调节与集合同步联动,两者关系协调。
(2)屈光不正时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
屈光不正时,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如近视眼注视物体时:
例:-1.00D近视眼
注视物体距离1m50cm33cm
调节力01.00D2.00D
集合力1MA2MA3MA

示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眼注视物体时:
例:+1.00 D远视眼
注视物体距离1m50cm33cm
调节力2.00D3.00D4.00D
集合力1MA2MA3MA

示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调节与集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单独活动范围,在此范围内仍可维持正常功能,不会有不适感觉。但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相当不适,结果调节与集合两者间必择其一,因为获得清楚的物像要比维持双眼单视对学习及工作更为有利,遂维持调节放弃双眼单视,使一眼偏斜成为斜视。如远视眼常易发生内斜视,近视眼则易发生外斜视。



4.集合功能异常
现仅简述经典的四种集合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和临床症状,而当今以远近隐斜、AC/A率为纲的详细分类及检查方法等,均在相应等级中阐述。
(1)集合功能不全
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中度以上近视眼戴镜矫正后,由于视近时视轴不通过镜片光心,偏向内下,产生底向内的棱镜效应(因其是凹透镜),故所视物体向颞侧移位,往往出现集合不全。此外还见于瞳距或眶距大以及代谢、内分泌障碍或其他系统衰弱者。
临床症状:由远距注视变为近距注视时视力变模糊、无法长时间阅读、眼酸、眼疼、交叉性复视、疲劳。另外,观察运动物体有困难,如坐高速火车看外面迅速闪过的景物即会头昏不适,这点常被疑为耳科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晕车”。
(2)集合功能过度
集合功能过度易发生在未矫正的远视眼或近视眼戴镜伊始。
临床症状:常出现阅读困难,短时间阅读后即有眼部不适、头疼、视力模糊,如集合过强成为痉挛状态,会引起复视。
(3)散开功能不全
散开功能不全多为身体疲劳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一般为功能性。
临床症状:远距离作业时,常出现眼部疲劳、头疼和间歇性同侧性复视等,当一天工作完毕身体困乏时,上述症状尤为突出。
(4)散开功能过度
散开功能过度是视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视近时可恢复至正常。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患者在向远处眺望、向外侧方注视时,会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在太阳光下,常将一眼闭上,待身体倦乏时,视干扰更为严重。
19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4.2.2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4.2.1 眼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4.3.1 屈光不正 概述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