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016 屈光不正
2009-11-17 09:53:16 来源:网络 作者:豪驰 【 】 浏览:32011次 评论:0
眼球的屈光(屈折)作用,乃眼的光学性质。若藉眼的调节机能使无论远近距离物体均能清晰在视网膜成像是为动态屈光;反之,当调节作用完全静止,藉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角膜及晶状体屈折力与眼轴长短之相对关系)时所呈之屈光,系眼球原来的屈光性质,称之为静态屈光。
调节作用完全静止时眼的屈光状态有两大类别:正视眼与非正视眼。
正视眼:远离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故可形成一清晰物像,是为正视眼(图1-6-6)。其远点在无限远。


非正视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成焦点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下面就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屈光参差分述之。

(一)远视眼

1.远视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后(图1-6-7),故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成一清晰物像。若由视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出眼后就必然是散开的,在眼前不能相交,将此散开光线向后延长,势必在眼后聚焦于一点,该点即远视眼的远点,是虚性的。



2.分类
(1)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此为最常见的一种。实际上,短眼球是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若发育不全,眼轴每短缩lmm,约有+3.00D屈折力之减弱,即+3.0D远视。
(2)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3)指数性远视:为角膜或晶状体屈光指数偏低所致。
3.远视眼与调节关系
远视眼看外界任何物体都要动用调节,故调节与远视眼密切联系在一起。依照调节对远视眼的影响,可将其分为:
隐性远视
全远视{ 能动性远视
显性远视{
绝对性远视
(1)隐性远视:正常情况下,睫状肌具有一定程度的张力,只要晶状体的弹性尚未减弱,此张力就可使晶状体的部分弹性起作用,从而代偿部分的远视度,该远视度称为隐性远视。
(2)显性远视: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末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显性远视。即获得最佳视力时的最高正镜度就代表显性远视。其又包括以下两种:
1)能动性远视:显性远视中可在全部调节作用调动下达到克服的远视度称为能动性远视。
2)绝对性远视:显性远视中通过全部调节作用仍未得到克服的远视度为绝对性远视。即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正镜度。
例如:某远视者未麻痹睫状肌前的裸眼视力及矫正情况
视力0.5
+0.50D=0.8 在眼前逐渐增加正镜度,直到刚能看到1.0为止。
+1.00D=1.0 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正镜度,这+1.00D即为绝对性远视度,是用调节不能代偿的部分。
+1.50D=1.0 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正镜度。
+2.50D=1.0 获得最佳视力的最高正镜度,再增加正镜则视力下降。这+2.50D即为显性远视
能动性远视为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高与最低正镜度差,即+2.50D-(+1.00D)=+1.50D,这+1.50D是其能运用调节所能克服的远视度。
当该患者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视力为0.2。
+0.50D=0.5
+1.00D=0.6
+3.00D=l.0 全远视度
+4.00D=0.8
隐性远视度=+3.00-(+2.50D)=+0.50D
经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要加到+3.00D才能把视力提高到l.0,这就是全远视度,其与显性远视之差便是隐性远视。
4.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视力减退的程度是依远视度和年龄(调节力)而决定。
(2)视疲劳:因远视眼无论看远近物体均需调节,故在近作业时常会出现视力模糊、眼胀、眼睑沉重,眼内疼痛或额部、颞部疼痛等视疲劳症状。调节还能引起调节痉挛,而呈现假性近视。
(3)内斜视:远视眼视物时所需调节较正视者大,基于调节与集合的密切关系,遂过多兴奋内直肌,久之呈现内斜视状态。
(4)眼底变化:一般远视者眼底多无变异,但中度以上者,每出现视盘变化症候,如充血,肿胀等,又称假性视神经炎。

19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016 屈光 不正 责任编辑:peijingshi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015 调节与集合 下一篇017 分析处方 处方中的名词术语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