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八章 第五节 老视的矫正
2009-12-02 19:38:28 来源:网络 作者:苏拿海昌 【 】 浏览:39892次 评论:0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大,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于是出现近距离工作的困难,即看近不清楚的现象。


目前矫正老视的方法有三种:配戴框架眼镜、配戴隐形眼镜、手术治疗。
一、框架眼镜矫正
根据患者的年龄、两眼的屈光状态和调节范围,对近距离的工作给予适当的凸透镜,以补足调节机能的不足,这是最传统的矫治老视的方法。配戴框架眼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老视矫正的主要方式。根据镜片的构造可分为单焦点老视镜、双焦点老视镜、渐进多焦点镜。


1.单焦老视镜
单焦老视镜的屈光力与眼的近调节力共同形成在阅读距离平面上的焦点,并与视网膜形成共扼焦点。单焦老视镜是指矫正远用的屈光不正度,为近距离工作附加度数后的单焦近用镜。包括各种的度数,如远视、近视或散光,在-4.00 D以下的近视无需配用近用度数,只要除下眼镜即可看近,但在看不清一定的距离时,应配戴一定的度数,如使用电脑时用的眼镜。单焦点眼镜只能近距离工作时使用,视远不清,因此适合连续较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的老视者,或是远、近切换频率低的老视者。对装配好的现成老视镜不主张使用,因为眼镜光学中心与视轴可能不合或差距大,产生三棱镜效应,易造成视疲劳。


2.双焦老视镜
将远、近两种不同屈光度设计在同一镜片上,具有视远区和视近区两个区域,这种镜片称为双焦眼镜或双光镜。在镜片上,矫正视远的屈光不正部分称为视远区,矫正视近部分称为阅读区或视近区。视近区和视远区的屈光力的差值为双光镜阅读附加度数。双焦眼镜根据阅读附加光度的形状不同分为一线双焦眼镜、平顶双焦眼镜及弧形双焦眼镜,目前可以加工的视远区的度数范围:散光度小于6.00 D ;近视加散光的度数小于-15.00 D ;远视加散光度数小于+6.00 D ;阅读附加光度范围:+0.75~+3.50 D。优点是配戴者容易适应,视远区和视近区的视野均较宽。缺点是双光镜从外观上存在“分界线”问题,容易暴露年龄,从视远区到视近区有明显的“跳动”现象。为了避免“跳动”,应运而生发明了三焦点眼镜,三焦点眼镜比双焦眼镜多了中间光区,解决看中距离的问题。


3.渐进多焦点镜
渐进多焦点眼镜是一种矫正老视的新型眼镜。它弥补了双光老视镜的不足,可在远、中、近不同的距离保证清晰的视力,避免了“跳动”现象,镜片外观没有分界线,如同单光眼镜片的渐近多焦点眼镜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镜片表面的弧度来实现所需的屈光度,从上方至下方逐渐增加屈光度,把看远、中、近距离所需的屈光度合理地分布在镜片上的不同区域,使人们能看清从远到近不同距离的物体有一个连续性的视觉。
能加工视远区的度数范围:散光6.00 D ;散光和近视度数的和≤10.00 D;散光和远视度数的和≤6.00 D。
优点:连续的清晰视觉,眼调节更加自然,渐变区视觉良好,视觉符合生理特点,不存在跳像,外形美观。
缺点:镜片周边存在像差,有周边变形、视远区周边视力受限的现象,需要较长适应期,由于中、近距离的视野相对较小,头的运动相对增加。




二、角膜接触镜矫正
随着人们对角膜接触镜认识的提高和老视角膜接触镜设计、加工工艺和验配水平的提高,老视眼的角膜接触镜矫正已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矫正的主要方法有:角膜接触镜联合框架眼镜、单眼视角膜接触镜、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




1.单眼视角膜接触镜
单眼视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是指一眼用角膜接触镜矫正作为视远,另一眼用角膜接触镜矫正作为视近,利用大脑视皮质选择性抑制模糊物像而接受另一眼的清晰物像,因此配戴者不需要再配戴框架眼镜,而在视远或视近时可获得比较清晰的物像。特别适用于双眼近视的老视者,年轻时一直配戴角膜接触镜,而现在仍希望配戴角膜接触镜的老视者。




2.双焦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双焦点角膜接触镜是指在同一镜片上具有视远区和视近区的角膜接触镜;多焦点角膜接触镜是指在同一镜片上具有视远区、中间区和视近区角膜接触镜;双焦点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的设计不同,有同时视型、同心圆型、交替型等。
通过同时视型双焦点或多焦点角膜接触镜视远、近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大脑皮质感知清晰的像,抑制模糊的像,它的优点是各个方向注视均能看清目标,但在瞳孔大或镜片偏心时,视觉质量受影响较大;同心圆型双焦点角膜接触镜在光学区2~2.5 mm中央部分设计远焦区或近焦区,周边设计近焦区或远焦区;交替型双焦点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设计两个或多个渐进不同的区域,通过眼球运动时角膜与眼睑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使镜片的位置改变,达到清晰看到远、中间、近距离物体的目的。交替型双焦点或多焦点角膜接触镜的光学效果好,但验配要求高。




三、角膜接触镜联合框架眼镜
适用于年轻时一直戴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而出现老视,平时看远的不愿戴眼镜者。远用时可戴用角膜接触镜,近用加上阅读附加度数。




四、手术治疗
老视的手术治疗有以下方法:
1.调节性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状体调节机制是个负反馈机制,为了保证清晰的视力调节焦点,当白内障摘除晶状体后,即失去这一调节功能。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出的人工晶体不但能使患者有较清晰的远视力,还能给患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调节范围,使患者在一定距离内可视近物。
可调节的人工晶体有非注入式和注入式。非注入式的人工晶体是由亲水性丙烯酸酯合成一体式的,利用2~4mm宽大的襻固定在晶状体囊袋中,使悬韧带的力量变化均匀地传递到人工晶体上,改变其屈光度达到调焦目的。注入式的人工晶体是用细小的超声乳化头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和核后,注入水凝胶或硅胶,数小时后固化并保持透明性。






2.非调节性人工晶体植入术
非调节性人工晶体提供单焦视力;其人工晶体的光学成像较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人工晶体度数矫正老视眼。如近视眼患者确定晶体度数时可预留部分近视度数,看远戴近视性眼镜,阅读无需戴镜。








3.巩膜扩张术
Schachar(1992)提出新的调节理论,认为老视的发生是由于晶体和睫状肌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生,使睫状肌与晶体的距离减少,所以睫状肌悬韧带紧张度不足,导致调节力下降。手术原理就是在巩膜周围植入巩膜扩张条,或在术眼睫状区对称性、放射性切除一定深度的巩膜,将睫状肌撑开增加睫状肌与晶体的距离,使睫状肌悬韧带紧张度增加而增加晶体的调节力,从而改变晶体变凸的弧度而达到矫正老视的功能。该手术的理论和实际效果有争议。




4.LASIK手术
其原理与单眼视角膜接触镜类似,通过LASIK手术改变角膜的曲率,矫正一眼的远视力,另一眼的近视力,达到“单眼视”的效果。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5.射频传导性热角膜成型术(CK)
其原理是利用射频产生热,在角膜周边形成数个胶原组织及蛋白收缩点,使角膜胶原组织产生瘢痕性收缩,改变角膜中央的屈光度,并形成多焦点功能,从而达到矫正老视的目的。术中根据患者屈光度的不同,在角膜边缘标记1~3(分别在离角膜中央6、7、8cm处)个环线,每个环线上标记8~32个治疗点,然后用很细的针垂直刺入角膜控释射频能量使角膜产生环形的收缩改变曲率。
手术年龄在40岁以上矫正老视度数≤+2.25D,它具有以下优点:①相对安全,手术不在角膜光学区;②手术显效较快,但视远的视觉质量可能下降,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八 第五 矫正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八章 第四节 屈光参差的矫正 下一篇第八章 思考题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