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七章 第四节 眼后段双目间接检眼镜法检查
2009-12-02 19:38:41 来源:网络 作者:苏拿海昌 【 】 浏览:51179次 评论:0
[目的]
双目间接检眼镜自半个世纪前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诊断眼底病最重要的检查仪器之一。双目间接检眼镜所见眼底为上下左右均相反的倒像。双目间接检眼镜可在较远距离检查眼底,从而使视网膜裂孔的检查与手术封闭操作可在直视下进行。因此,它已成为检查和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必备工具。由于双目间接检眼镜可视范围大,如辅以巩膜压迫器可看到锯齿缘,因此其对全面检查视网膜的总体状态与周边部视网膜有独特优点。与直接检眼镜相比,双目间接检眼镜可以较有效地发现视网膜周边部诸如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等病变。




[设备]
双目间接检眼镜

[准备]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散大患者瞳孔。检查者坐于或站于患者对面,戴上双目间接检眼镜。诊室要相对处于暗室。见彩图7-7。






[步骤]
1.检查者戴上双目间接检眼镜,扣紧头带,接通电源,调节目镜、瞳孔距离与反射镜的位置。
2.检查者用非主手的拇、食两指持物镜,将表面弧度小的一面向着患者,如此能减少像差与反射的干扰。
3.检查者可以用该手中指轻后退患者眼的上睑,使得检查者能较好地保持物镜的检查距离,调整物镜的倾斜角度,另一手拇指可以辅助轻推患者眼的下睑。
4.进一步调低诊室的照明。
5.将检眼镜光源投向受检眼瞳孔的中央,将物镜逐渐靠近患者眼部至4 cm处,此时可以观察轻度放大的眼睑、结膜与虹膜。保持瞳孔位于物镜中央,再逐渐将物镜远离受检眼,将观察到眼底的细节,直到瞳孔充满全视野。
6.在检查过程中,要保持检查者的视线、目镜、物镜与受检眼瞳孔和检查部位在一条直线上。
7.检查眼底的周边部。检查者围绕患者的头部移动位置,受检眼配合转动,检查者的头与物镜亦随之移动。
8.在检查黄斑部时,要尽量减少光照黄斑的时间,以免造成黄斑部光损伤。




[记录]
1.必须牢记双目间接检眼镜所见眼底均为完全相反的倒像,上下左右均相反。
2.视网膜分区记录:后极部是指颞上颞下血管弓之间区域,包括黄斑和视盘;中周边部视网膜是沿血管弓向前扩展至赤道部之间的区域;周边部视网膜是指从赤道部再向前扩展至锯齿缘的区域。




[解释]
周边部视网膜的一些病变,有一些可能是良性的,如周边囊样变性,无须特殊处理;而另一些病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视觉功能的损害,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肿瘤等。




[常见错误]
1.双目间接检眼镜使用不熟练。
2.记录不正确,对倒像理解有误。
眼后段检查除直接检眼镜法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法外,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还有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或三面镜检查法,在这里简单介绍。前置镜检查法常用的是+78 D、+90 D和超视野的双凸镜,其所见眼底范围大,立体感强,图像为倒像。检查时在裂隙灯显微镜前,检查者手持该镜置于患者眼前约1~2 cm处,稍前后移动,以便在裂隙灯光照射下看清眼底。三面镜检查法常用的是Goldmann三面镜。检查前,先在患者眼结膜囊内滴表面麻醉药。检查时,三面镜接触患者眼睛的镜面要放置1%甲基纤维素或生理盐水,再戴在患者眼角膜上进行眼底检查。镜的中央部分为一凹面镜,圆锥形周内含三面反射镜,其斜度分别为75°,67°和59°,其中凹面镜用以检查眼底后极部;75°镜可看到后极部到赤道部之间的区域;67°镜用以检查周边部;59°镜可看到锯齿缘、睫状体及前房角部位。如镜面在鼻侧,所见为颞侧,上下关系不变;如镜面在上方,则所见为下方眼底,左右关系不变;而中央所见为正像。
1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后段 双目 间接 眼镜 检查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七章 第三节 眼后段直接检 眼镜.. 下一篇第七章 第五节 眼压检查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