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2.1 眼的解剖和生理
2009-11-03 16:04:00 来源:网络 作者:万新。宝世杰 【 】 浏览:610次 评论:0
一、视觉器官的构成

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附属器和视路。眼球与照相机非常类似,有镜头(角膜)、调焦装置(晶状体)、光圈(瞳孔)、暗盒(色素膜)等结构,所不同的是照相机直接成像在有感光物质的胶片上,而眼球成像在相当于胶片的视网膜上,还须进行光电转换,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沿视路上传到视皮层被大脑感知从而形成视觉。眼附属器不参与视觉的形成过程,但对眼球起着保护、支撑的作用。


二、眼球

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体部分,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近似于球形。眼球前后直径平均为24 mm,水平横径(宽度)为23.5 mm,垂直直径(高度)为23 mm。眼球周围骨性组织形成的空间称为眼眶,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其后部和周围均有脂肪组织,起到保护和支撑眼球的作用。

眼球由眼球壁和其中的眼内容物组成,其水平切面如图2-1所示。
2-1.jpg
1.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外层为角膜和巩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1)外层

1)角膜。位于眼球最前端的1/6部分,透明、无血管,表面被泪膜所覆盖。

①角膜呈圆形或椭圆形,横径为11.5~12 mm,垂直径为10.5~11 mm,中央厚0.8 mm,周边厚1.0 mm。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水平方向为7.8 mm,垂直方向为7.7 mm;后表面曲率半径为6.22~6.8 mm。

②角膜组织结构。角膜分为五层,从外向内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如图2-2所示。

2-2.jpg
a.上皮细胞层。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通过基底膜与前弹力层紧密连接。

b.前弹力层。由较坚实的胶原纤维构成。透明均匀,无细胞结构,对机械性损伤的抵抗力较强,损伤后不能再生。

c.基质层。厚度为500 μm,占角膜全厚度的90%,约有200~250个板层,每个板层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

d.后弹力层。位于基质层后面,损伤后可再生。

e.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为单层六角形细胞,细胞间连接紧密,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逐渐下降,10多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3 000~4 000个/mm2,到70岁时减少到2 600个/mm2。成年人角膜内皮损伤后不能再生。

③角膜生理功能。角膜是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内无血管是维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原因;角膜上皮层神经末梢丰富,十分敏感;角膜与巩膜构成眼球外壁,保持眼球具有一定形状及保护眼内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

2)巩膜

①巩膜是眼球壁外层的后5/6部分,呈瓷白色,质地坚韧,不透明,由致密交错的纤维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视神经纤维束穿出的部位称为巩膜筛板。此板很薄,由于该处巩膜的扩展能力有限,当视神经水肿时会引起视神经的挤压损伤甚至萎缩。

巩膜前面被球结膜覆盖,于角巩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结合。儿童的巩膜薄,可透出其内的葡萄膜的颜色(蓝色),老年人由于脂肪的沉积而呈淡黄白色。

巩膜的厚度各处不同,后极部视神经周围最厚,从后极部向前逐渐变薄,直肌附着处最薄。巩膜本身血管很少,但有许多血管、神经从中穿过。

②巩膜组织主要由不同排列方式的胶原纤维束组成,从外向里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③巩膜与角膜一同构成眼内容的外屏障,其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外形,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避光形成暗盒。巩膜同时又是眼外肌的附着处。

d.后弹力层。位于基质层后面,损伤后可再生。

e.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为单层六角形细胞,细胞间连接紧密,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逐渐下降,10多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3 000~4 000个/mm2,到70岁时减少到2 600个/mm2。成年人角膜内皮损伤后不能再生。

③角膜生理功能。角膜是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内无血管是维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原因;角膜上皮层神经末梢丰富,十分敏感;角膜与巩膜构成眼球外壁,保持眼球具有一定形状及保护眼内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

2)巩膜

①巩膜是眼球壁外层的后5/6部分,呈瓷白色,质地坚韧,不透明,由致密交错的纤维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视神经纤维束穿出的部位称为巩膜筛板。此板很薄,由于该处巩膜的扩展能力有限,当视神经水肿时会引起视神经的挤压损伤甚至萎缩。

巩膜前面被球结膜覆盖,于角巩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结合。儿童的巩膜薄,可透出其内的葡萄膜的颜色(蓝色),老年人由于脂肪的沉积而呈淡黄白色。

巩膜的厚度各处不同,后极部视神经周围最厚,从后极部向前逐渐变薄,直肌附着处最薄。巩膜本身血管很少,但有许多血管、神经从中穿过。

②巩膜组织主要由不同排列方式的胶原纤维束组成,从外向里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③巩膜与角膜一同构成眼内容的外屏障,其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外形,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避光形成暗盒。巩膜同时又是眼外肌的附着处。


相关链接

角膜的基质层

角膜基质层的每个板层由致密胶原纤维束、角膜细胞、黏蛋白和糖蛋白等组成,胶原纤维束平行排列,其屈光指数相等。各板层有规律地相互重叠,保证了角膜透明。基质层损伤后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角膜的透光性下降。治疗近视眼的激光手术就是对基质层进行切削。

(2)中层(葡萄膜)

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色素膜,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虹膜

①虹膜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是眼球光学系统中的光栅装置。瞳孔的平均直径为2.5~4 mm,其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眼的颜色主要由虹膜色素的量决定,色素少表现为蓝色,色素多则为棕色。前表面放射状血管形成凹凸不平的皱褶,成为虹膜纹理和隐窝。

②虹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四层:前表面层、基质与瞳孔括约肌层、前色素上皮与瞳孔开大肌层、后色素上皮层。

③虹膜内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2)睫状体。睫状体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为宽约6 mm的环状组织(见图2-3),由两部分组成: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由70~80个睫状突组成,睫状突为血管性结缔组织,表面有无色素上皮和色素上皮细胞覆盖,具有分泌房水的功能;后2/3薄而扁平,为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悬韧带的纤维附着在睫状冠的睫状突间隙,当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2-3.jpg

睫状肌可分为纵行、放射状和环行纤维三部分,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纵行纤维数量最多,睫状肌各个部分的协调收缩保证睫状体的调节功能。另外,纵行纤维的舒缩还可控制房水的排出。

3)脉络膜。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前端以锯齿缘为界,向后止于视神经周围,是一个厚约0.25 mm的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见图2-4)。

脉络膜的组织结构由外而内为脉络膜上腔、血管层和玻璃膜。

脉络膜中的血液量为眼球总血液量的90%,其生理功能为营养视网膜、视神经和黄斑中心凹,此外脉络膜还有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2-4.jpg

(3)内层(视网膜)

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前界为锯齿缘,后界为视神经乳头周围,外附脉络膜,内邻玻璃体。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 mm的浅漏斗状凹陷区,称为黄斑(见图2-5),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中心凹处的视锥细胞密度最大,可达38.5万个/mm2,而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因此中心凹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临床视力检查指的就是黄斑中心凹的视力。在视网膜中心凹边缘开始出现视杆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周边部,感弱光,即对微弱光感更为敏锐。

2-5.jpg

距黄斑鼻侧约3 mm处,有一直径约1.5 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神经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此处无感光功能,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视神经乳头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正常视杯占视神经乳头(视盘)的比例(杯盘比)不超过30%。视神经乳头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于此处分布于视网膜。

相关链接

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

视网膜由外至内共分为十层(见图2-6):

1.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相邻,是构成视网膜外屏障的主要结构。色素上皮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具有支持作用。

2.光感受器细胞层:又称锥杆细胞层,由视锥视杆细胞的内外节组成。

3.外界膜:是无结构的薄膜,上面有许多小孔,视锥视杆细胞从中穿过。

4.外核层:又称外颗粒层,由光感受器细胞的胞核组成。

5.外丛状层:主要由光感受器细胞轴突和双极细胞树突形成的神经网络构成。

6.内核层:又称内颗粒层,主要由双极细胞的胞核组成。

7.内丛状层:主要由双极细胞的轴突及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形成的神经网络构成。

8.神经节细胞层:由神经节细胞的胞体组成。

9.神经纤维层:主要为神经节细胞的轴突。

10.内界膜:是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的一层薄膜。

2-6.jpg

2.眼球腔体和内容

(1)眼内腔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1)前房。前房为角膜与虹膜、瞳孔区晶状体、睫状体前部共同围成的腔隙,里面充满房水,容积约0.2 ml。中央部前房最深,周边部较浅。近视者前房较深,远视者前房较浅。

由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连接处构成的隐窝称为前房角,前房角内包括小梁网、巩膜静脉窦等重要结构(见图2-7),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若房水排出受阻,会引起眼压升高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2-7.jpg

2)后房。后房为虹膜后面、晶状体前面、睫状体内面及晶状体赤道部之间形成的不规则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 ml,充满房水。

3)玻璃体腔。玻璃体腔容积约为4.5 ml,充满玻璃体。
1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2.1 解剖 生理 责任编辑:peijingshi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2.2 常见眼病 下一篇1.2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