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视觉的常见症状
1.视力下降
视力包括黄斑中心凹的直接视力,即中心视力和中心凹以外视网膜周边部的间接视力,即周边视力(又称为视野)。中心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通过镜片矫正后的视力称为矫正视力。
根据远近视力和矫正视力的好坏,可以对屈光不正和老视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见表2-1)。
项 目
|
远视力
|
近视力
|
矫正视力
|
近视眼
|
单纯性
|
下降
|
正常
|
正常
|
病理性
|
下降
|
下降
|
正常或以下
|
远视眼
|
轻度
|
正常或以下
|
正常或以下
|
正常或以下
|
中高度
|
下降
|
下降
|
正常或以下
|
散光眼
|
下降
|
正常或以下
|
正常或以下
|
老视眼
|
正常
|
下降
|
正常
|
2.视野缺损
眼球不动,向前注视于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被称为视野,是中心凹以外视网膜的视力。
(1)青光眼视网膜神经受损后可表现出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2)视神经纤维的走向和在视皮层的投射也很有规律,因而一些颅脑疾病或外伤也有特征性视野缺损,如偏盲(即视野半部缺损)。
二、影响视觉的常见眼病
1.角膜疤痕
(1)各种炎症感染和外伤后都可能留下角膜疤痕,因此,角膜疤痕是许多角膜疾病的后遗症,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疤痕的大小、深浅,最关键的是与是否遮盖瞳孔有关。
(2)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3)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
(4)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5)角膜疤痕对视力的影响往往不能通过眼镜得到矫正,严重者应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相关链接
角膜疤痕的成因
形成角膜疤痕的主要原因是角膜炎症,浸润区角膜组织因毒素损害及营养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若角膜炎症得到控制,则浸润逐渐吸收,溃疡的基底及边缘逐渐清洁平滑,周围上皮再生修复,将溃疡面覆盖,溃疡凹面为瘢痕组织所充填,形成瘢痕灶,根据溃疡深浅程度的不同,而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
2.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疾病,表现为晶状体的透光性降低而导致的视力下降。由于晶状体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同时又参与眼的调节,因此晶状体的混浊不但会引起进入眼球光线的减少,影响视网膜成像,甚至可以影响到视觉系统的发育而导致弱视的发生。
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出现眩光、单眼复视或多视、色觉的改变。核性白内障患者会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的增加而产生屈光指数性近视。通过肉眼或裂隙灯检查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晶状体混浊。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视力低下或弱视的重要原因。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摘除治疗,以防止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发生。同时,先天性白内障与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关系。
相关链接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白内障三种,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其病变发展分为四期,即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屈光状态,成熟或过熟的白内障会引起青光眼。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具有调节能力。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系。
典型的白内障不难诊断,但小龄、后囊下局部的白内障往往容易漏诊,特别是位于瞳孔中央的微小的晶状体混浊也会对视觉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玻璃体混浊
各种炎症反应的物质进入玻璃体、玻璃体积血后的机化物质未能完全吸收、高度近视眼等都会导致玻璃体的混浊。若增殖的玻璃体对视网膜形成牵拉,就会发生视网膜脱离。排除了眼底疾患的玻璃体混浊又称为飞蚊症,患者可见眼前黑色斑点漂游浮动,且随视线改变而移动。飞蚊症严重时应到眼科进行诊治。
4.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其临床表现、病程、治疗和预后也因不同的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而不同。
萎缩型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进行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导致视力的进行性减退,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渗出型常表现为单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中心暗点,治疗上主要是对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封闭。由于本病属变性性疾病,黄斑部又是没有血管的区域,药物很难到达作用部位,因此预后较差,视力下降往往不能矫正。
5.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正常时两层之间紧密连接,当受到外伤或有高度近视的时候,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便发生视网膜脱离。
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很多,外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或脉络膜病变,都会导致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无晶体眼、眼底出血等是引发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疾患。
发病初期,患者眼前有闪光感,是视网膜受到牵拉所致,一旦视网膜发生脱离,患者的视力便急剧下降并且眼前有黑影遮挡,眼底检查可见灰白隆起的视网膜或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应进行手术治疗。
6.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遗传方式很多,多为双眼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近亲婚育子女发病较多。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夜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
视网膜色素变性常并发有近视眼,应注意鉴别诊断。
本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伴有高度近视者,因视力不能良好矫正而常被误诊为弱视进行弱视治疗,这会加重病情发展,必须注意。患者应配戴有色眼镜以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相关链接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检查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以进行性感光细胞损害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呈蜡黄色,视网膜呈青灰色污秽状或呈青灰色外观,视网膜血管变细呈线状,视网膜萎缩,色素紊乱,典型者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7.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
本病较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单眼发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轻者视力可以正常或仅有眼前黑影。
眼底出血呈典型火焰状外观。目前,无疗效肯定的药物,应采取综合疗法,屈光矫正效果不理想。
相关链接
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的眼底检查可见火焰状或片状出血,后极部较多;大血管周围出现棉绒斑,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
由于视网膜发生大面积的缺血,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进一步导致出血、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上应采取综合疗法,如针对病因的治疗、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以减小血液黏度、激光光凝。对玻璃体积血六个月仍不吸收或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8.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常单眼发病,临床表现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而不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通常较突然,主要表现为单眼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视野缩小或视野呈管状、瞳孔中等程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动脉变细、管径不均匀呈串珠状、黄斑呈樱桃红色。阻塞在1 h内得到缓解的,视力可得到部分恢复,超过4 h则很难恢复,因此本病应送眼科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