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因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视乳头炎及球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且不能进行矫正,视乳头炎患者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等,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远视眼可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被称为假性视神经炎,应进行屈光矫正。
11.青光眼
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表现的疾病的总称,有闭角型、开角型、先天性、继发性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之分,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视功能损害,且损害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视力的急剧下降并伴有眼红、眼痛、虹视和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需眼科急诊处理,主要措施是降低眼压、抢救视力。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不易察觉,视力下降可无任何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表现为眼压增高或正常、眼底视杯和视盘的比例增大以及特征性视野缺损,处理措施是控制眼压及其波动、保护视功能。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房角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房水流出障碍,进而引起眼压增高,使视功能受到损害。处理措施同开角型青光眼。
眼球外伤、虹膜睫状体炎症、.白内障过熟以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除了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外,关键是控制眼压并保护视功能。
由于青光眼与近视眼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在工作中,对进行性视力下降的近视患者,必须进行眼压和眼底的检查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避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而引起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三、其他眼病
1.眼睑疾病
严重的先天性上睑下垂,由于造成形觉剥夺从而引起形觉剥夺性弱视,应进行手术治疗。睑板腺炎症(内外麦粒肿)、囊肿以及睑缘炎症一般不会造成对视力的损害,需进行抗炎或手术治疗。一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眼睑水肿,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泪器疾病
泪器疾病分为泪腺病和泪道病两大类。泪腺病包括泪腺的炎症、肿瘤和萎缩性疾病,应进行相对应的抗炎、手术和泪液补充治疗;泪道的阻塞会导致泪液从睑缘溢出,进行泪道冲洗有助于了解阻塞的位置和程度。
3.结膜疾病
结膜疾病主要是结膜的炎症,可以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或过敏原致病。
(1)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有眼红、水肿、分泌物多等特点,应进行冲洗和抗炎治疗,严禁包盖。
(2)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发病较快,有结膜充血、水肿、滤泡等症状,分泌物较少,可伴有角膜的点状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治疗上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3)沙眼
沙眼属于衣原体性结膜炎的一种,由衣原体感染引起,初期症状与一般非特异性慢性结膜炎相似。典型眼部症状包括结膜下血管纹理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角膜血管翳和瘢痕形成。病程分为三期。治疗包括抗衣原体治疗、滤泡的手术压榨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4)其他结膜炎
其他结膜炎还包括具有季节性发病特点的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等。胬肉波及瞳孔区可引起角膜散光,应进行手术治疗。
4.角膜疾病
角膜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变性、营养不良及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1)炎症性角膜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对视力的影响根据病变的范围大小、位置、累及角膜的层次不同而不同。浅层的点状角膜炎症对视力影响不大;累及角膜深层的中央性角膜溃疡对视力影响很大,视力预后较差,往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周边性的蚕食性角膜溃疡与自体免疫有关,病程迁延缓慢发展。
(2)角膜的营养不良和变性性疾病的病因多不清楚,病程缓慢。
(3)角膜的原发性肿瘤极其罕见,绝大多数肿瘤起源于结膜或角膜缘,对视力的影响各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4)角膜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大角膜、小角膜、球形角膜以及先天性混浊,往往合并有其他眼部异常,对视力有影响,而治疗上无特殊方法。
5.巩膜疾病
巩膜的炎症包括表层和深层巩膜炎。临床表现为眼部充血,充血呈暗紫色,巩膜表层血管迂曲扩张,由于支配巩膜的睫状神经受累,因此疼痛症状较明显。严重的深层巩膜炎可引起巩膜的坏死及穿孔。
婴幼儿巩膜发育不成熟,巩膜较薄而使巩膜下的葡萄膜透见,呈蓝色,不需要处理。
研究表明,巩膜在近视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近视眼的眼轴增长是巩膜主动塑型还是被动扩张的结果,高度近视眼可导致巩膜连同色素膜一起向后扩张形成巩膜后葡萄肿。
6.晶状体疾病
晶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状、位置、透光性以及可塑性的改变均可导致视觉异常。
(1)形态异常
形态异常一般为先天性,包括先天性球形晶状体、先天性圆锥晶状体和先天性晶状体缺损。
(2)位置异常
位置异常包括晶状体的全脱位和半脱位,可由外伤、遗传性疾病所致。
(3)透光性的异常
透光性的异常是由于晶状体局部或全部混浊所致,称为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可塑性降低,调节力下降,出现老视,表现为视近困难,可以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
7.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炎分为前、后及全葡萄膜炎。症状包括眼红、眼痛及视力急剧下降。眼部检查可发现睫状体充血、房水混浊、角膜沉着物以及瞳孔和虹膜的病变。晚期可并发角膜混浊、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
治疗措施有:使用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时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以解除睫状肌的痉挛并防止瞳孔粘连。
8.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包括血管疾病、炎症、变性、肿瘤及脱离等。
相关链接
视网膜疾病
1.视网膜血管病
(1)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常单眼发病,以眼底大量白色或黄白色物体渗出、成簇的胆固醇结晶沉着、出血、梭形和球形血管扩张为特点。本病发展通常较缓慢,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发病早期应用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较好。
(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诊病特征为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一般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有高浓度吸氧病史,双眼发病。根据生产史、双眼发病的特点,临床上不难诊断。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控制早产儿吸氧的时间。
(3)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以双眼视网膜周边部小血管闭塞、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特征。病因不明,无确切疗效药物,可进行激光光凝以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和复发性出血。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表现,早期如病变未累及黄斑,视力不受影响,晚期如发生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增殖或视网膜脱离,则视力严重受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新生血管应进行激光光凝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并预防出血,对玻璃体出血不能吸收者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5)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动静脉管径比例改变,小动脉管径局部缩窄,动静脉交叉压迹,晚期动脉呈铜丝样或银丝样改变。患者视力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严重下降,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黄斑病变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由于视网膜的外屏障受到破坏所致,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患者单眼视力下降,可伴有物像大小、颜色和形状的改变。本病具有自限性,无有效药物,通常预后良好,但可复发。
(2)Stargardt病
该病多发于儿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中心视力的进行性下降,典型眼底表现为黄斑部呈金箔样反光,无特殊治疗方法,视力预后往往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