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关知识
老视是一种生埋现象,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坚实硬化,失去可塑性;睫状肌功能也逐渐变弱,遂致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这一变化贯穿人的一生。如10岁前调节力可高达14.00D,15岁时为12.00D,20岁为10.00D,以后逐年继续下降,近点逐渐远移,如图3-2-30所示。大约40岁后由于调节力明显下降,终至从事近距离工作感觉疲劳或看不清楚,这一现象便称为老视(老花)。
 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早与眼原有屈光状态明显有关。未行矫正的远视眼老视出现较早,而近视眼患者则出现较晚,如:-3.00D~-4.00D近视,其调节远点分别在眼前33~25cm,故年纪大时虽调节力已所剩无几,但以其远点作近点使用,可终身不必戴用老视眼镜。然须将原近视镜摘掉,以裸眼视近。除此外,老视症状的出现还与个人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等有关。
一般在视近工作时,为了保持眼的舒适,宜保留有1/2的调节力,即有1/2调节幅度未使用,换言之,即眼的调节幅度最宜为视近所需调节的两倍,否则易出现视疲劳。如阅读距离33cm,需用+3.00D调节,而45岁时调节幅度为+3.50D,可见此时几乎要动用全部调节力,故不可能持久,这就须借助凸球面透镜来替代调节,此即谓“近附加值”(near addition)。所以配老视镜时,必须要了解其调节幅度,必须保留适当量的调节,这个量基本上为调节幅度1/2,惟此才能持久、舒适地从事近距离作业。
思考题 1.老视的矫正方法? 2.老视验光须注意哪些问题? 3.老视眼的形成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