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3.2.3 几何光学:三棱镜
2009-12-07 15:04:26 来源:网络 作者:雷朋 【 】 浏览:74543次 评论:0
1.三棱镜的结构
三棱镜简称棱镜,是由玻璃透明体各平面相交而成的三角柱形体,一般所见的主切面为三角形,其结构有面、棱、顶角、底、底顶线等之分(见图3—7a)。
(1)屈光面
眼用棱镜大多很薄,用其两斜平面为光线通过面,称为屈光面。
(2)棱(主棱)
棱是棱镜两个屈光面的交线,又称为顶。
(3)顶角
顶角是指两屈光面相交而成的角。
(4)底
与棱相对的一面称为底。
(5)主切面
垂直于主棱的切面称为主切面。
(6)底顶线
底顶线是指通过顶且垂直于底的直线。
(7)偏向角
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夹角称为三棱镜的偏向角(见图3—7b)。



2.三棱镜的光学特性
(1)棱镜的折光性。入射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屈折偏斜,屈折后的光线折向其底部。棱镜虽改变光束行进方向,但不改变其聚散度,即无集合或分散光线的作用。如入射光线为平行光线,其出棱镜时亦呈平行;入射光线为分散光线,出棱镜时亦为分散。
(2)无聚焦能力,无焦点,所以不能成实像,其对影像的作用与平面镜相似,只能成虚像。
(3)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发觉视物向尖端移位(见图3—8)。

(4)三棱镜是组成一切眼用球面透镜和柱面透镜的最基本的光学单元。正球面透镜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旋转所组成(见图3—9a);负球面透镜是由顶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旋转所组成(见图3—9b)。正柱面透镜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单向排列组成;负柱面透镜是由顶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单向排列组成。



3.棱镜屈光力的度量及底向标示
(1)棱镜屈光力及度量单位
棱镜使光线产生偏向的能力称为棱镜屈光力(偏向力),该屈光力大小可由其偏向角决定,故可直接用偏向角的度数来度量棱镜屈光力,但应用上很不方便,故很少使用。现介绍其他三种不同的度量单位:
1)顶角度(apical angle,a)。依顶角大小来表示棱镜屈光力,如顶角为4°,记为4°a。顶角越小,屈光作用越弱;反之,越强。眼科应用的棱镜中,顶角很少超过15°,均属低度。但棱镜偏向程度不仅与顶角成正比,还与材料折射率有关,故顶角大小并不能正确表示棱镜屈光力的大小。
2)棱镜度(裴氏定度,△)。由C.F.Prentice于1888年提出,1△屈光力是指通过棱镜的折射光线,在距棱镜100个长度单位距离处,产生与入射光方向1个长度单位的偏离,该棱镜屈光力即定为1△。因长度单位习惯取cm,故通常将1△表述为:棱镜使通过的光线在1 m处产生偏离入射光方向1 cm的偏移,该棱镜屈光力即定为1△(见图3—10)。棱镜度是偏向角正切的100倍(P△=1 00×tand)。
3)厘弧度(狄氏定度,▽)。由Dennett于1 891年提出,1 ▽屈光力是指通过棱镜的折射光线在1 m为半径的圆周处,产生1 cm圆弧的偏移,该棱镜屈光力即为1 ▽(见图3—10)。这里1 cm是指弧长,而在裴氏法中是指偏移的切线距离。在角度较小时,棱镜度与厘弧度两者极为接近;随着角度的增大,两者的差距逐渐增大。
厘弧度在理论上更为精确,但实际测量计算不方便。棱镜度虽不精确但使用方便,且眼科中使用的棱镜均为小顶角,棱镜度和厘弧度相差甚微,故镜片箱中棱镜仍习惯采用棱镜度。




(2)三棱镜底方向标示法
利用三棱镜矫正视力,主要是将视线折向顶角。但处方时,并不记录所需的偏折方向,而是记录棱镜底所在的方向,例如需将视线向上偏折,棱镜底应朝下;需将视线向内偏折,棱镜底应朝外。所以书写棱镜处方时,需记录棱镜度及棱镜底所在方向。一般有四个基本方向作为棱镜底的标示方位,即上、下、内、外,习惯写作:底朝上或BU,底朝下或BD,底朝内或BI(基底在鼻侧),底朝外或BO(基底在颞侧)。
临床上根据视力矫正的实际要求,有时候棱镜底应在倾斜方向。关于棱镜底的方向,现行标示法有四种,即老式英国标示法、新式英国标示法、360°标示法及直角坐标底向标示法。
1)老式英国标示法。这种方法是将眼的视线方向分为四个象限,即上内、上外、下内、下外,以标准标示法标出棱镜底的方向。依德国光学技术交流会(TABO)的规定,不论左右眼,均以戴镜者水平向左侧为0,逆时针方向增度,正上方垂直方向为90°,右侧水平方向为180°,以此注明方位和度数。老式英国棱镜底方向标示法如图3—11所示。

2)新式英国标示法。这种方法是将眼的视线分为上、下两半圆,仍以标准标示法表示倾斜方向。由于大家感觉老式标示法很笨拙,故在实用上才改用新式标示法。例如说上内方60°,不如说上方60°简便。就教学方便而言,老式法反而较为理想。新式英国标示法如图3—1 2所示。

3)360°标示法。该标示法又称360°量角规法,如图3—13所示,标示时直接写出棱镜底实际方向角度值。






[例]试依图3—14所示棱镜底顶线位置,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标示其底向。
老式英国标示法:右眼为P△底下外60°,左眼为P△底上内150°。
新式英国标示法:右眼为P△底下60°,左眼为P△底上150°。
360°标示法:右眼为P△底240°,左眼为P△底150°。
4)直角坐标标示法。将总三棱镜度分解咸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如三棱镜2△(BU及BI)60°,可将其示为1.73△BU及1△BI,如图3—15所示。
方法:选用一适当比例尺,如1 cm代表1△。作90°及180°两垂直线,沿60°按比例量得OR=2△。由R向垂直及水平方向作垂直线(RV及RH)。OV代表棱镜作用的垂直成分,0V=ORsin60°=1.73△BU。OH代表棱镜作用的水平成分,OH=ORcos60°=1△BI。即2△(BU及BI) 60°,可分解为1.73△BU和1△BI。
204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3.2.3 何光学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3.2.2 几何光学:光的基本定律 下一篇3.2.4 几何光学:眼镜球面透镜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