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六章 第一节 双眼视的基本测量
2010-06-05 09:31:00 来源:网络 作者:博士伦 【 】 浏览:25304次 评论:0
    本节阐述的测量内容为双眼调节和集合基本功能,主要针对非斜视性、非弱视性患者,但由于双眼功能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则在临床表现为视觉疲劳、重影、视远或视近模糊等症状。这些检测数据的获得,不仅可以协助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指导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处理过程的预后情况的推测。
在进行这些功能测试时,一般的流程是先进行不需要综合验光仪的项目,然后再进行使用综合验光仪的项目,先远距测试项目,后近距测试项目。下文将根据比较科学的流程来描述各种方法的检测和检测步骤,主要顺序如图6-1所示。

但为了描述上的合理性,本节将按照功能分类方法阐述各种方法和检测流程。



一、与调节相关的功能测量
1.调节幅度 调节远点:当调节完全放松时,与视网膜共扼的一点。调节近点:当充分调节时,与视网膜共扼的一点。调节幅度: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力表示形式。如果调节的远点位于光学无穷远处,也就是0.00 D,那么调节幅度就等于是调节近点即近注视距离的倒数。
测量调节幅度的方法如下。
(1)移近法或移远法 移近法旨在找出调节的近点,即产生最大调节反应的调节刺激位置。将视标逐渐移近被检者直至近点。移远法指视标置于近点之内并逐渐移远直至视标完全清晰。移近法测得的调节幅度往往高于移远法测得的调节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一种折中的方法是取移近法和移远法的平均值。
(2)负镜片法 在此法中,视标被固定于40 cm处,眼前放置负镜片,逐渐增加负镜片度数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视标。最大调节幅度即所增加的负镜片值加上工作距离(2.50 D)。负镜片法中,视标位置固定。在负镜片增加的同时,被检者看到的视标逐渐变小;而在移近法中,视标位置变化,随着视标逐渐移近,被检者看到的视标逐渐增大,这导致所测量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2.调节反应 当给予一调节刺激时,人眼将作出相应的调节反应,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为动态检影法。
动态检影镜测量调节反应(MEM法)
[目的]
客观检测对近距调节刺激所产生的调节反应。
[设施]
检影镜、MEM检影镜卡(图6-2)、试镜片或排镜。

[准备]
将MEM卡粘贴在检影镜上,室内照明为常规房间照明。被检者配戴习惯性矫正眼镜,测量在双眼注视状态下进行。
[步骤]
(1)检测者的位置
·MEM卡(检影镜)放在被检者习惯阅读距离。
·检测者位于被检者的中线,使得被检者处于习惯阅读状态,从右眼开始检测。
(2)使用垂直位检影光带。
(3)指导被检者阅读卡上的字母或字。
(4)在被检者阅读的时候,快速检影,并观察瞳孔中央区的影动。整个过程中快速是关键。
(5)使用排镜达到中和,获得调节反应度数。
(6)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
[记录]
(1)记录测量的方法,如MEM法。
(2)记录中和的度数。举例:MEM OD:+0.50 D
OS:+0.75 D



3.负相对调节和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NRA )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放松的调节,即矫正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该增加的量为负相对调节量。正相对调节(PRA)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大调节量,即在矫正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该增加的量为负相对调节量。
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NRA/PRA)测量
[目的]
集合保持不变时,在双眼视的情况下,测量患者增加和减少调节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调节性集合通过融像性聚散得到代偿,该测试是视功能测试的一部分,常常在老视验配中应用。
[设施]
综合验光仪、近距注视卡、近点杆、照明光源。
[准备]
(1)如果是非老视者,在综合验光仪中放置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如果患者为老视者,则加上试戴加光度数。
(2)将近距注视卡放在40 cm处,照明良好。
(3)调整好近距瞳距,确认双眼均无遮盖。
[步骤]
(1)指导患者注视近距视力表上比最佳视力大一行或两行的视标。
(2)先做NRA,即双眼同时增加正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首次报告是指患者注意到视标变模糊但仍能阅读出来)。
(3)记录增加的正度数总量。
(4)将综合验光仪中的度数重新调整到原始度数。
(5)确认视标是清晰的。
(6)开始做PRA,即双眼同时增加负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度数总量。
[记录]
(1)NRA/PRA +2.25/-2.50。
(2)NRA/PRA +1.00/-1.00,阅读附加为+1.25。



4.调节灵活度 调节灵活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调节反应速度,即测量调节变化的灵敏度,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在调节刺激每一变换后,当视标一变清晰时,请被检者立即报告,测量者计算每分钟的循环数(从一个刺激水平变换至另一个水平再换回来算一个循环)。
调节灵活度测量的标准方法是采用一对一侧为+2.00 D、另一侧为-2.00 D镜片的镜片反转拍进行镜片摆动法。测量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起始+2.00 D,测试距离通常为40 cm,要求看近距Snellen字母视标4.8~5.0的视力行,请被检者在每转动转拍后字母一旦变清晰时立即报告,记录每分钟的循环数。
调节灵活度的测量与强度工作效率有关,所以一般建议如果一分钟测试中被检者不通过,则需重复第二分钟和第三分钟,如果灵活度速率仍在测试平均以下,或者第二分钟和第三分钟中递减,则说明测试不通过。
调节灵活度测量
[目的]
测量在单眼或双眼状态下,调节反应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设施]
±2.00 D反转拍、近距视力表、眼罩、偏振片眼镜和偏振片阅读片、照明光源、记时表。
[准备]
(1)被检者配戴全矫眼镜。
(2)被检者手持阅读卡,距眼40 cm,照明良好。
(3)双眼同时测量时使用偏振片,单眼时不用。
[步骤]
(1)将+2.00 D面对着被检者右眼,指导被检者待阅读卡清晰的时候立即报告。
(2)一旦阅读物变清晰,迅速将反转拍转到-2.00 D面。
(3)如此重复,将两面作为一个循环,记录每分钟多少个循环。
(4)重复以上程序测量左眼。
(5)让被检者配戴偏振眼镜,将偏振阅读片放置在阅读物前,双眼同时注视。
(6)重复以上测试,测试过程如发现单眼抑制请记录。
[记录]
分别记录单眼和双眼调节灵活度,如OD:12 cpm, OS:11 cpm, OU:5 cpm。



二、聚散能力测量
集合和发散是双眼向内和向外的协同运动。
集合是以棱镜度(△)为单位,1△即为光线通过1 m远的距离产生垂直偏离1 cm。例如,一位患者瞳距60 mm,注视眼前正中1 m远的一点,则每只眼向内转3△(1 m偏离3 cm),双眼集合即为6△。如果不是1 m,则需要乘以偏离量。因此,当双眼注视眼前50 cm远的一点时(瞳距60 mm),每只眼的集合为6△,双眼为12△。再如,注视距离为6m,瞳距仍为60 mm,则每只眼的集合为0.50△,双眼为1△。集合的大小与眼的转动中心和镜架平面有关。但眼的转动中心不止一个点,且每只眼都有差别。通常认为转动中心位于角膜顶点后14 mm或镜架平面后27 mm(图6-3)。

临床上测量集合大小通常以镜架平面为基准。因此,验光仪上阅读杆的刻度要以镜架平面为基准加以调零,如当近距离阅读杆的读数是40 cm时,调节刺激即为2.50 D,而集合刺激的计算则要加上2.7 cm,即为42.7 cm。如果患者的瞳距是64 mm,测量距离40 cm,则每只眼所需的集合为3.2(1/0.427)=7.49△,约为7.50△,双眼约为15△。



1.集合近点测量
[目的]
测量双眼在保持融像的前提下的会聚能力。
[设施]
笔式手电筒、红玻璃、近调节视标(贴在笔式手电筒上或压舌板上,4个大小不同的视标)、头灯。
笔式手电筒仅用作NPC的普查视标,当集合近点小于7 cm时,应该使用调节视标。
[程序]
(1)被检者配戴习惯矫正眼镜。
(2)头灯朝向注视视标。
(3)笔式手电筒或调节视标从40 cm开始。
(4)指导被检者注视视标,并说明看到几个。
·如果视标看起来为两个,将视标移远些直至视标为单个。
·将视标移向被检者,注意观察被检者的眼睛直至被检者报告看到两个像,或者观察到被检者的一只眼离开了注视视标。
(5)记录该距离,即为被检者集合的破裂点。
(6)将视标向离开被检者方向移动,注意观察被检者的眼睛直至双眼回到注视视标状态,或被检者报告由原来的双像变为单像,该距离为被检者的集合恢复点。
[结果]
记录NPC(sc或cc),记录破裂点和恢复点,若被检者一直能集合直至视标接近鼻子,记录为TTN。
正常值为破裂点:3±4 cm,恢复点:5±5 cm。



2.聚散力 为了测量聚散能力,我们必须使患者的双眼朝内运动或朝外运动,棱镜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指导患者注视一视标(与隐斜视检查一样的视标),将棱镜放在双眼前,使患者的眼球移动。
如果将底朝内的棱镜放在双眼前时,光线朝基底偏折,将像移向各自视网膜的鼻侧点,由于物像不再落在患者双眼视网膜的黄斑部,患者不得不将眼球外转。
当双眼前的棱镜度数增加时,患者双眼继续发散以保持物像始终在其黄斑部位置,当患者直至无法再将其双眼朝这个方向移动时,将看到双像,这就是患者的负融像性集合或者发散,双眼前的底朝内棱镜引起患者双眼发散。
如果我们将底朝外棱镜放在各眼前时,光线朝棱镜基底方向偏折,将物像移到各自视网膜的颞侧,由于物像不再落在视网膜的黄斑部,患者将双眼球内转将黄斑部对准眼前的物像。
随着眼前底朝外棱镜度数的增加,双眼继续使用集合以保持物像在其黄斑部,当双眼不能向鼻侧移动眼球时,患者报告双像,这就是患者的正融像性集合或会聚。
做水平聚散度测量时,请患者注视字母视标,当字母出现模糊时报告,当字母出现双个时报告,当字母又变回成单个时报告。
·模糊点 表示患者再也不能代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视差,但仍能保持稳定的调节。
·破裂点 表示患者使尽所有的聚散能力仍然不能保持单个物像,一旦患者看到双像,检查者稍微减少棱镜量问患者是否又看到单个像,一旦患者看到单像,患者的眼睛已经回到隐斜视位置。
·恢复点 说明诱发的视网膜视差已经下降到患者又能启用聚散系统的范围,又能从隐斜视的位置获得单个像。
当测量水平聚散度时,记录3个数据:①患者报告出现模糊的总棱镜度数;②患者报告出现双像的总棱镜度数;③患者报告回到单个像时的总棱镜度数。



3.集合/发散力测量 集合/发散力的测量分为水平相和垂直相测量、远距测量和近距测量。因为临床上垂直测量数据利用很少,所以常规只做水平相的远距和近距集合/发散力测量。
以下仅举例描述远距测量,近距测量步骤相同(除调整近距视标和瞳距外)。
[目的]
用棱镜诱发水平位置视网膜像视差,逐渐增加棱镜度数,强迫患者动用集合/发散系统来补偿视差,以保持双眼视觉的能力,从而测量双眼水平方向集合和发散的能力。
[设施]
综合验光仪、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1)综合验光仪上将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2)视力表为单个视标,视标比最佳视力视标大一行。
(3)将Risley棱镜摆到患者的注视孔前,调整在零位置(图6-4),使之能在水平位调整棱镜度。

[步骤]
(1)指导被检者睁开双眼,问他看见什么。此时应该看到清晰的视标,如果看到两个视标,结束该检测,诊断为“复视”。
(2)指导被检者看视标时极力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被检者出现以下现象时请报告:①视标模糊(模糊点);②视标变成两个(破裂点);③视标移向左边或右边,这时说明一只眼被抑制,通过询问视标朝哪一个方向移动可以判断哪一眼被抑制。视标将移向非抑制眼前的棱镜顶的方向。例如,如果检测BO聚散时,患者报告视标移向左边,说明右眼在注视,左眼被抑制。
(3)以1△/s均匀速度增加双眼前棱镜,先做BI检测,再做BO检测,这是因为BO检测影响调节和集合,从而有可能影响BI的检测结果。
(4)记录当患者分别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双眼棱镜度数总和。
[记录]
(1)标明为远距检测,注明不同棱镜方向(BI,BO)时的检测结果。
(2)每项结果应包括3个值:即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棱镜度。
(3)如果无模糊点,用X来表示。
(4)如果恢复点与你期望的方向相反,用负值表示。
[举例]
远距聚散力:BI X/10/4;BO 12/18/8。
远距聚散力:BI右眼抑制;BO 4/6/-2。
[正常值]
Morgan(成人、临床人群):远距BI X/7/4;标准差X/3/2。远距BO 9/19/10;标准差4/8/4。
Saladin and Sheedy:远距BI X/8/5;标准差X/3/3。远距BO 15/28/20;标准差7/10/11。



3.集合/发散力测量 集合/发散力的测量分为水平相和垂直相测量、远距测量和近距测量。因为临床上垂直测量数据利用很少,所以常规只做水平相的远距和近距集合/发散力测量。
以下仅举例描述远距测量,近距测量步骤相同(除调整近距视标和瞳距外)。
[目的]
用棱镜诱发水平位置视网膜像视差,逐渐增加棱镜度数,强迫患者动用集合/发散系统来补偿视差,以保持双眼视觉的能力,从而测量双眼水平方向集合和发散的能力。
[设施]
综合验光仪、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1)综合验光仪上将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2)视力表为单个视标,视标比最佳视力视标大一行。
(3)将Risley棱镜摆到患者的注视孔前,调整在零位置(图6-4),使之能在水平位调整棱镜度。

[步骤]
(1)指导被检者睁开双眼,问他看见什么。此时应该看到清晰的视标,如果看到两个视标,结束该检测,诊断为“复视”。
(2)指导被检者看视标时极力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被检者出现以下现象时请报告:①视标模糊(模糊点);②视标变成两个(破裂点);③视标移向左边或右边,这时说明一只眼被抑制,通过询问视标朝哪一个方向移动可以判断哪一眼被抑制。视标将移向非抑制眼前的棱镜顶的方向。例如,如果检测BO聚散时,患者报告视标移向左边,说明右眼在注视,左眼被抑制。
(3)以1△/s均匀速度增加双眼前棱镜,先做BI检测,再做BO检测,这是因为BO检测影响调节和集合,从而有可能影响BI的检测结果。
(4)记录当患者分别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双眼棱镜度数总和。
[记录]
(1)标明为远距检测,注明不同棱镜方向(BI,BO)时的检测结果。
(2)每项结果应包括3个值:即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棱镜度。
(3)如果无模糊点,用X来表示。
(4)如果恢复点与你期望的方向相反,用负值表示。
[举例]
远距聚散力:BI X/10/4;BO 12/18/8。
远距聚散力:BI右眼抑制;BO 4/6/-2。
[正常值]
Morgan(成人、临床人群):远距BI X/7/4;标准差X/3/2。远距BO 9/19/10;标准差4/8/4。
Saladin and Sheedy:远距BI X/8/5;标准差X/3/3。远距BO 15/28/20;标准差7/10/11。



三、隐斜和AC/A比率测量
1.隐斜 隐斜视是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的情况下,一眼与另一眼的相对方向不一致,隐斜视为当融像破坏时的双眼位置。当双眼睁开同时视时,患者的融像使双眼保持一致,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时隐斜视暴露出来。遮盖试验就是通过遮盖一眼将融像破坏,在遮盖试验中,被遮盖眼会移动到其隐斜视位置,因为被遮盖后就不需要融像了。

图6-5为两个不同类型的患者:一位为外隐斜,另一位为内隐斜,由于均属于隐斜视,当双眼睁开时,均为双眼单视。但是,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融像聚散度来满足他们的隐斜视的要求,外隐斜的患者必须通过集合将其隐斜视眼球位置移动到双眼单视位置,而内隐斜患者必须通过发散将其隐斜视眼球位置移动到双眼单视位置,两者都使用了融像性聚散度,但是他们所使用的融像性聚散度的类型不同。集合性聚散补偿外隐斜,发散性聚散补偿内隐斜。
除了满足隐斜视的双眼融像条件外,必须还有融像储备聚散度,以保持双眼单视舒适的需要。
测量隐斜视的条件是:①破坏融像;②当融像被破坏后,能确定视轴的位置(即眼睛朝内、外、上、下);③能测量或中和隐斜视,在隐斜视测量中,我们使用棱镜将物像移到偏斜眼的黄斑部。
破坏融像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遮盖(如遮盖试验);②棱镜;③滤片(如在Worth 4 Dots试验中,配戴红绿滤片使某些患者隐斜视表现更明显,偏振片也能破坏融像);④将一眼的像变形(如使用maddox杆,一种特殊的滤片);⑤生物隔膜(立体镜和双目望远镜)。
当我们测量隐斜视时,我们必须谨慎地控制影响因素,使结果有重复性和可信性。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遮盖试验、Von Graefe方法和马氏杆方法。



2. AC/A比率 调节和聚散是一个联动系统,调节会引起相应的聚散活动,而聚散活动会诱发调节的发生。临床上比较常用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来表达该系统关系,其测量可以表达调节/集合系统的功能。临床上常用调节性集合(用棱镜度来表示)和每单位调节(用屈光度D来表示)比率来表示,即AC/A比率。AC/A比率有一个正常的分布范围,65%人群的AC/A比率在3/1~5/1范围,平均为4/1,AC/A比率对某一个体来讲相对稳定,但随年龄的增长有些变化。
临床上有两种方法确定AC/A比率:即计算性AC/A和梯度性AC/A,这两种方法或称为临床性AC/A或刺激性AC/A测量。



(1)梯度性AC/A(Gradient AC/A) 用Gradient方法测量AC/A时,我们做两次近距Von Graefe测量:第一次在矫正处方上测量,然后在该处方上加+1.00 D或-1.00 D后再测量一次,然后比较两者的隐斜视量。+1.00 D或-1.00 D将调节改变一个D,调节刺激的改变将引起调节集合的改变,隐斜视量的改变取决于患者的AC/A,如果患者的AC/A为4/1,那么当我们增加处方+1.00 D时,其近距隐斜视将改变4△。
举例:(每一例为不同的患者)
NLP为4△exo
加上+1.00 D后NLP为8△exo
Gradient AC/A:4/1
NLP为8△eso
加上+1.00 D后NLP为2△eso
Gradient AC/A:6/1



(2)计算性AC/A 调节性集合表示从远距注视到近距注视的隐斜视的变化,如果我们知道远距和近距的隐斜视(在同样的屈光矫正处方下),我们就能计算患者的AC/A比率。详见“大N”方法计算AC/A比率(图6-6)。

例1 如某患者远距时4 exo,近距时6 eso。当注视从远距变到近距时,调节量为2.50 D,集合量25△(4+15+6)(图6-7)。则该患者AC/A=25/2.5=10/1。

例2 如某患者远距时4 eso,近距时2 exo,注视从远距变到近距时,调节量为2.5 D,总集合量9△[15-(4+2)](图6-8)。则该患者的AC/A=9/2.5=3.6/1。

以下公式可用于计算AC/A比率:
(集合需求-生理性外隐斜)/调节刺激=AC/A
集合需求=近距离(用D来表示)×瞳距(用cm来表示)
生理性外隐斜=NLP-DLP(外隐斜为+,内隐斜为-)
例如:患者的瞳距为60 mm
DLP为4 exo
NLP为6 eso(40cm)
AC/A=[15-(-6-4)]/2.5D=25/2.5D=10/1
我们利用AC/A比率来诊断双眼视问题,某些双眼视问题有很高的AC/A比率,另一些类型的双眼视问题有很低的AC/A比率。我们也可利用AC/A比率来预测处方改变对患者的隐斜视所产生的影响,AC/A低的患者处方改变后对其隐斜视影响较小,AC/A高者正好相反。计算性AC/A的结果经常比梯度性AC/A高些,因为计算性AC/A测量受近感知集合的影响,计算性AC/A一次在近距测,一次在远距测,结果中包含近感知集合;而梯度性AC/A均在近距测量,两者均有近感知集合,相互抵消。



3. Graefe方法测量隐斜
(1)测量远距水平隐斜视
[目的]
远距注视时,双眼融像破坏后,测量双眼视轴的水平相对位置。
[设施]
综合验光仪(头)、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在综合验光仪上将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将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视力表作为视标。
·将Risley棱镜摆到患者的注视孔前,调整棱镜时请患者将双眼闭上,右眼前放置12△ BI,左眼前放置6△BU,以12△BI作为测量镜,6△BU作为分离镜(图6-9)。

[步骤]
·请患者将双眼睁开,问他看到多少个视标,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何。此时应该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左下方。如果患者报告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一下是否一眼有遮盖或有什么遮挡了患者一眼的视线;如果患者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这时请增加右眼前的棱镜度数直至一个视标在右上,一个视标在左下。
·让患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在注视下方视标同时,用余光注视上方的视标,并告诉他医生会通过有趣的方法将上方的视标与下方的视标对齐。
·以2△/s的速度减少右眼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上对齐。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患者又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
·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齐,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第4步和第6步值的平均值就是测量的结果(图6-10)。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举例]
DLP:正视。
DLP:2△外隐斜。
DLP;4△内隐斜。



(2)Von Graefe法测量远距垂直隐斜视
[目的]
远距注视时,将双眼融像破坏后,测量双眼视轴的垂直相对位置。
[设施]
综合验光仪(头)、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在综合验光仪上将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将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视力表作为视标。
·将Risley棱镜摆到患者的注视孔前,调整棱镜时请患者将双眼闭上,右眼前放置12△ BI,左眼前放置6△BU,不同的是6△BU作为测量镜,12△BI作为分离镜(图6-11)。

[步骤]
·请患者将双眼睁开,问他看到多少个视标,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何。此时应该看到两个视标,一个视标在右上方,一个视标在左下方。如果患者报告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一下是否一眼有遮盖或有什么遮挡了患者一眼的视线;如果患者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这时请增加右眼前的棱镜度数直至一个视标在右上,一个视标在左下。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在注视右上方视标同时用余光注视左下方的视标,并告诉他医生会通过有趣的方法将左边的视标移动与右边视标对成一水平。
·以2△/s的速度减少左眼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齐。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继续以同样的方向转动棱镜直至患者又看到两个视标,一个视标在右下,一个视标在左上。
·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齐,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第4步和第6步值的平均值就是测量的结果(图6-12)。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举例]
DVP:正视。
DVP:2△右上隐斜。
DVP:1△左上隐斜。



(3) von Graefe法测量近距水平隐斜视
[目的]
近距注视时,双眼融像破坏后,测量双眼视轴的水平相对位置。该方法还可用于测量AC/A比率,即在第一次近距水平隐斜测量后,加-1.00 D或+1.00 D球镜后再测量一次近距水平隐斜。
[设施]
综合验光仪、近点杆、近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合适照明。
[准备和测量]
除视标、瞳距和照明外,其他准备和测量程序同“远距水平隐斜测量”,检测距离40 cm。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放置度数(+1.00 D或-1.00 D)后重复测量,记录隐斜视度数,两个隐斜视度数差的量为AC/A比率。
[举例]
NLP:正视。
NLP:2△外隐斜,-1.00 2△内隐斜,AC/A 4/1。
NLP:4△内隐斜,+1.00 3△外隐斜,AC/A 7/1。



(4)von Graefe法测量近距垂直隐斜视
[目的]
近距注视时,双眼融像破坏后,测量双眼视轴的垂直相对位置。
[设施]
综合验光仪(头)、近点杆、近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合适照明。
[准备和测量]
除视标、瞳距和照明外,其他准备和测量程序同“远距垂直隐斜测量”,检测距离40 cm。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举例]
NLP:正视。
NLP:1△右上隐斜。
NLP:3△左上隐斜。



四、其他感觉融像测量
我们常规用立体视检测方法检测感觉融像功能,当立体视异常时用Worth 4 Dots来检测。
1.Worth 4 Dots检测
Worth 4 Dots检测是从复像反应中确定视轴的位置,通过询问患者红绿点的相对位置,可以确定患者平面融像的功能。
(1)融像反应 患者看到4点,右眼和左眼的像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即有相同的局部信号,朝正前方。
(2)抑制反应 患者用右眼看到2点,说明他没有用左眼看(左眼被抑制);或者他仅用左眼看到3点,说明右眼被抑制。
(3)复像反应 患者看到5点,说明2点成像在右眼的局部信号与3点成像的左眼局部信号不同,有以下几种可能:
·红点和绿点成像在非对应点上。
·双眼注视Worth 4 Dots,光照不一致时出现。
·当双眼不一致时,有一眼在注视,另一眼偏离。
对Worth 4 Dots产生复像反应的患者有两种类型:①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融像,这些患者有斜视;②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有融像,但当融像被红绿玻璃片破坏时,不能保持双眼的一致,这些患者有隐斜视。
2.立体视检测 立体视指是否能将右眼和左眼的两个像结合成单个三维立体像,正常立体视是40 s以下;当立体视异常时,如高于40 s,我们应该用Worth 4 Dots来检测患者是否有平面融像功能。
187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一 双眼 基本 测量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六章 第二节 斜视的测量 下一篇第六章 双眼视检查方法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