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六章 第三节 老视的检测结果分析
2009-12-02 19:38:50 来源:网络 作者:唯尊 【 】 浏览:95960次 评论:0
老视的检测结果包括双眼远距处方、阅读近附加,以及阅读范围和远、近距矫正视力。不管原来是何种屈光不正状态,或者是正视眼,均可能发生老视。老视检测的成功与否,与远屈光检查的准确性、阅读距离的选择和规范的老视验配关系密切。而在此基础上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使验配者更深刻的理解老视的检测程序。




一、对老视检测结果的理解,以下在举例中说明
实例1某一被测者,48岁,诉:阅读困难。远距验光结果:OU:Plano,矫正视力5.0,习惯阅读距离为40 cm。处理步骤:
第一步:试验性阅读近附加:根据Donder调节幅度表或Hoffstetter公式,该患者的理论调节幅度为3. 00 D,根据“调节幅度的一半原则”,可用调节为1. 50 D,调节需求为+2.50 D(习惯阅读距离转换为屈光度),因此试验性阅读近附加=+2. 50 D-1.50 D=+1.00 D。(表6-4)
年龄近视、正视低度远视高度远视
33~37PlPl+0.75
38~43Pl+0.75+1.25
44~49+0.75+1.25+1.75
50~56+1.25+1.75+2.25
57~63+1.75+2.25+2.50
632.25+2.50+2.50


第二步:精确阅读近附加度数(NRA/PRA):测试在试验性近附加(+1.00 D)的基础上进行,NRA/PRA = +0.75 D/- 1.25 D,两者相加的一半是-0.25 D,所以精确阅读近附加=+1.00 D-0.25 D=+0.75 D。
第三步:最后确定阅读近附加度数:根据被测者的身材和阅读习惯进行调整。如:另加+0. 25 D,即+0. 75 D+0. 25 D=+1.00 D。将该最终度数放置在试镜架上。
第四步:试镜架配戴和阅读适应(即试戴)。
最后的处方:OU:Plano 5.0, ADD:+1.00 D,阅读距离为40 cm左右。




实例2 某男,50岁,教师,诉:长期戴眼镜,最近几年看书总要摘下眼镜,很不方便。焦度计测量:原屈光处方OD-3.00 D=4.9;0S-3.50 D=5.0。处理步骤:
第一步:远屈光状态检查(远距验光):客观验光、主觉验光、双眼平衡、试戴以及远距处方。结果如下:OD-3.25 D=5.0:OS-3.50 D=5.0。
第二步:试验性阅读近附加:该患者的理论调节幅度为2.50 D,其可用调节为调节幅度的一半,为 1.25 D,设习惯阅读距离为33 cm,所以试验性阅读近附加应为3.00 D-1.25 D=1.75 D。在远距处方的基础上,将此试验性附加放于综合验光仪上。选择视标、照明等。
第三步:精确阅读近附加(NRA/PRA):在试验性近附加的基础上,测得NRA/PRA=+1.25 D/-1.25 D,两者相加为0,所以精确阅读近附加=+1.75 D。
第四步:最后确定附加度数。
第五步:试戴和阅读适应。
最后处方:OD-3.25 D=5.0;OS-3.50 D=5.0,ADD+1.75 D,阅读距离为33 cm左右。




实例3 某女,55岁,家庭主妇,诉:已经配戴老视眼镜多年,现在看电视戴此眼镜较清楚和舒服,看报纸不清楚。焦度计测量:原阅读镜处方:OU+1.00 D,PD=64 mm,,
分析:这位被检者出现主诉情况的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不断下降,早期验配的附加度数已经不再适合。甚至有可能为轻度远视,在年轻时被较强的调节所“掩盖”,现逐渐出现如主诉所表示的情况。处理步骤:
第一步:远屈光状态检查(远距验光):客观验光、主觉验光、双眼平衡、试戴以及远距处方。结果如下:OU+0.50 D=5.0。
第二步:试验性阅读近附加:该患者的理论调节幅度为1.75 D,设习惯阅读距离为40 cm,所以试验性阅读近附加=2.50-0.75=1.75 D。在远距处方的基础上,将此试验性附加放于综合验光仪上。选择视标、照明等。
第三步:精确阅读近附加(NRA/PRA):在试验性近附加的基础上,测得NRA/PRA=+1.25 D/-1.25 D,两者相加为0,所以精确阅读近附加为+1.75 Do
第四步:最后确定附加度数。
第五步:试戴和阅读适应。
最后处方:OU+0.50 D=5.0,ADD+1.75 D,阅读距离为40 cm左右。




二、阅读近附加度数的双眼等同和非等同
在远距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老视矫正的阅读近附加,一般情况下双眼近附加度数是相等的,因此,规范的处方书写应该是双眼只有一个阅读近附加(ADD)。
如:OD:-2.75 D/-0.50×180
OS:-4.00 D/-0.75×175
Add:+2.00 D
但是在临床上有时会发现双眼的近附加不等,通常可能是由于远距验光没有验好,如果确认远距验光准确,那么就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引起了双眼阅读近附加度数的不相等。
(1)单侧无晶状体眼,并由隐形眼镜矫正;
(2)单侧人工晶体眼;
(3)单侧青光眼并使用缩瞳剂;
(4)单侧虹膜炎并使用散瞳剂;
(5)单眼视(一眼视近为主,一眼视远为主);
(6)进行性调节状态的变化;
(7)先天性单眼眼球震颤、弱视和低视力;
(8)双眼屈光不正高度参差。
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三节 检测 结果 分析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六章 第二节 老视的检测程序 下一篇第六章 第四节 老视的机制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