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镜片的其他应用 渐进镜片开发的初衷,是为老视眼者寻找一种自然、方便和舒适的矫正方式。渐进镜片的近用附加正镜度渐进模式设计,就是这种矫正方式的光学透镜近用附加的自然、方便并趋于舒适的形式。老视眼远距、中距和近距通过戴用渐进镜片,都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觉,渐进镜片的开发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而且近用附加正镜度的渐进模式,又可能对某些双眼视觉功能异常者给予帮助。
一、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应用基础 这里说的视功能是指眼的调节与集合的功能。所谓调节,是指人眼对不同距离的物体,通过自动的生理光学的调整,使之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所谓集合,是指人的双眼在注视时,自动发生的目标追随性内转和外转的能力。 调节功能异常和集合功能异常的人,在远视力矫正和近距矫正中,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有的人裸眼视力亦无异常,在验光中,也很难被发现,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视力正常,却常有一些说不清楚的机体异常的感觉;或者戴镜矫正的视力满意,但戴镜后却出现了异常的机体感受的主诉,这些异常的机体感觉,医学上因其发生的原因很难与某种疾病直接相关 (而是一种泛泛地,和许多疾病有关连),被称为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①眼肌功能;②屈光不正。而这些症状,通常是被概括为视觉疲劳。某些双眼视功能异常者,近距工作不能持久,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生活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消除症状,就应给予适当的近用正镜补偿。 给予近用正镜度补偿的方法有三种:①单焦阅读用镜;②多焦镜(双焦、三焦);③渐进镜。三种补偿用镜,从正镜度近用附加而言,都是有效的。从戴用的方便看,渐进镜片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免于频繁的摘戴。但从三种镜片的视野看,渐进镜片的优势表现在远、中、近距视域的连续性。就其清晰视野的范围来说,渐进镜片的远、中、近距明显不及单光镜和双光镜。应用渐进镜片解决双眼视功能异常。一定注意戴用者对视野的客观要求。
二、调节功能异常的应用 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调节痉挛、调节麻痹、调节疲劳、调节功能不全和调节反应时间延长。就其功能性质而言。可以将调节功能异常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调节过度,一类为调节不足。 1.调节过度 又叫做调节亢进,也叫调节痉挛。是一种由过度使用调节,引起的睫状肌非自主性肌强直现象。 调节过度者的症状,包括眼部不适、头晕头痛、恶心、畏光、复视、间歇性视力模糊等,并均会有大视症。其体征:远点距离、近点距离均缩小,瞳孔缩小,合并内隐斜,检影验光时中和点不稳定。 调节过度,在矫正镜度上表现为向负镜度方向偏移。视力检查过程中,用凹透镜矫正,可以增进视力。 调节过度一般是近距工作时间过久所引起,一般处理:①减少近距用眼时间;②正确矫正屈光不正;③试用正镜附加,减小睫状肌张力,有可能使调节过度得到缓解。使用正镜附加对眼有什么作用呢?据资料报道,使用正镜附加,可能有缓解调节张力的作用。调节过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称为“假性”近视的调节张力性近视。使用正镜附加对这种调节张力性近视的作用如何呢?在近视预防和控制的一项研究中,应用正镜附加和凹透镜的对比观察,得出的结果:使用凹透镜组,近视程度加深;而使用正透镜组,近视加深程度低于凹透镜组。
2.调节不足 调节功能的不足,表现为三种形式:调节麻痹、调节疲劳、调节功能不全。尽管三种形式形成的原因不同,症状也各有差异,但近点远移、近点距离增大是共同的,但三者间还是稍有差异的(见表7-2)。 表7-2 调节异常比较一览表 异常种类调节麻痹调节疲劳调节功能不全 近点时视力的影响近点远移、向远点靠拢 正视眼:影响近视力 近视眼:眩目 远视眼:远近视力都影响 常合并小瞳症,眼肌功能可能受累近点远移、向远点靠拢 看近不能保持良好的视力,间歇性视物模糊(细节难辨),包括:高度屈光不正、视力降低为主;低度屈光不正,视力疲劳为主近点远移、向远点靠拢 近视力明显降低。可使隐性斜视变为显性斜视,立体视功能丧失,常合并集合功能不稳定,非特异视疲劳症状 瞳孔放大;对光反应存在,近反射消失 缓解方式去除病因停止近距工作,增大视近距离停止近距离工作,休息因高空(300米以上)而发者,吸氧可缓解 近用正镜附加临时对症疗法矫正手段非因高空者的一种对症或矫正手段
调节不足对于眼镜行业来说可以做的就是给予近用镜附加。那么、下加多少合适呢?显然不能随意而为,我们以调节疲劳为例来看近用正镜的附加值的确定。 调节疲劳什么时候产生呢?答案是明确的。调节力全部被动用,或者不能保有三分之一的调节储备时。前者表现为不能近距工作,后者则表现为近距工作不能持久。 例:XX,30岁,正视眼,要求近距工作距离为0.25米。 此人正常调节幅度,可用下式求出: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正常情况下,该例调节幅度为7.5D,其近点距离应为0.13米。工作要求的距离0.25米,只要使用4个调节力,尚有3.5D调节作为储备(储备的调节力占总调节力的46.7%),显然不会出现视力疲劳。 假如,该人实测近点距离为0.25米,其调节幅度则为4D,以储备调节力的三分之一计算,应附加+1.33D,把调节储备进行较大的计算,可以以其二分之一储备,则应附加+2.00D。 据以上例子,求近用附加光度的公式可以概括如下: add=P-K·A 式中add为近用附加光度,P为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为p的倒数),K为设定使用调节力的程度(一般设为2/3,或1/2,依具体情况而定),A为调节幅度。以上公式还可以改写为: add=1/P-2/3A,或add=1/P-A/2
通过上两式,可以计算出该例不同距离的所需近用附加值(见表7-3)。 表7-3 近点距离0.25m时,不同视距的近用附加值 K2/31/2 P(m) 0.1+7.33+8 0.15+4.00+4.67 0.20+2.33+3.00 0.25+1.33+2.00 0.30+0.66+1.33 0.35+0.19+0.86 0.40+0.50 0.45+0.22 0.500.00
表中显示正视眼其P=0.25m的情况,当视距≥40cm时,下加光无实际意义。 以上介绍的是下加光值计算的方法,下面通过实例来看其应用。 例:XXX:65岁,要求工作距离0.3m,以储存三分之一调节力计算: add=1/0.3-2/3×0=+3.33D 假如上例要工作距离为0.4m,add为+2.50D;如为0.35m,add为+2.86D。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说调节不足最实际的屈光学处置就是给予适当的近用正镜附加,而渐进镜片以渐进附加形式给予不同的注视距离提供相应正镜附加值。就眼的生理效应,这种正镜渐进附加形式,与视觉的生理状态下调节相一致,更有利于人眼视功能作用的发展,更有利于光信息的准确获取。
三、集合功能异常的应用 集合又称为辐辏,正常的集合功能是实现双眼视功能不可缺少的条件。就集合功能异常而言,可以分成两大类: 1.集合异常 看远时,眼位正常;看近时,眼位异常。其异常表现为外隐斜的叫做集合不足;表现为内隐斜的叫做集合过度。 2.散开异常 其特点为:看近时眼位正常,看远时眼位异常。其异常表现为外隐斜的叫做散开过度;表现为内隐斜的叫做散开不足。 但从视近与视远的比较学意义而言,集合功能性异常分为两种。第一种,看近时的集合能力大于看远时的集合能力,即看远时的散开能力大于看近时的散开能力。我们可将这种异常称为比较性集合过度;第二种,看近时的集合能力小于看远时的集合能力,即看远时的散开能力小于看近时的散开能力,我们可以将这种异常称为比较性散开不足。 集合功能异常,概括说,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正位训练法。比较性散开不足经训练后,眼肌得到锻炼.可使视功能的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使用同视机、生理复视法和徐氏双眼合像法进行训练。但比较性集合过度,通过正位训练法往往效果不令人满意。 第二种方法为三棱镜矫正法。这种方法应在正位训练法训练失败时使用,比较性集合过度可以直接使用。比较性集合过度使用三棱镜者的屈光不正必须矫正,然后才可以应用基底向外的三棱镜予以矫正。比较性散开不足,则需基底向内的三棱镜予以矫正。 渐进镜片也可以定制含三棱镜度的镜片,据厂商资料,单只渐进片可做6△。 第三种方法就是低正镜度下加法。特别适用于集合过度。集合过度者非特异症状较多,但多以短时间阅读后眼部不适、头痛、近距工作精神难以集中为主,也常出现近距工作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进行隐斜检查,会发现近距注视时有内隐斜存在,AC/A比率相当高(通常大于6△),负相对集合较低。对集合过度的矫正原则:在屈光不正的矫正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近用正镜附加。屈光不正不矫正,可以使隐斜转变为显斜。在屈光不正矫正的条件下,给予低度正镜下加,可以大幅度改善集合功能,缓解集合过度引发的症状。
四、特珠工作用渐进镜 1.0VERVEW 这种镜片是应美国宇航员老视眼矫正的要求而开发的,该镜片我们不妨称它为宇航使者。其光学区域划分如图7-2。该片直径为75mm,再生标志点距为31mm,渐近带长度为15mm,这些数据均显示,宇航使者所适用的特定空间。为了其适应宇航仓正前上方仪表的观察,特在配镜十字上方9mm处始,在上部设计了一个新的光区——有形子片,其正镜附加采用:近用下加光-0.50D的值,此种镜片适合了宇航仓的工作需求。
 宇航使者渐进片不但可以适合宇航员的工作需要,对所有需在前上方近距视觉识别的工作者也是适用的。如:电工、水暖工、古建画师、药剂师、图书管理员、超市理货员、仓库保管员等,当这些人出现一定程度的老视时,也是适用的。
2.INTERVIEW 这是一种由常规渐进镜片改良而成的镜片,仅用于中、近距离要求的工作环境。有这种要求的一般是在办公室内工作的人,这类人相当广泛,如国家公务员、财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员等,这类工作人员的特点是:近距与中距工作为主。这类镜片的结构方面的特点: (1)没有远用设计,因此此类镜片不得当作远距使用,否则,只能是视像模糊。 (2)镜片屈光力正镜附加采用恒定的+0.75D的数值。确切说,该镜片由中距离光度到近距离光度其渐进递增光度值为+0.75D。 显示以上特点的这种镜片,可以说其渐进通道应该较短,短通道的走向轨迹,应该较垂直。自然而然,渐进镜片的这种改变,必然是视野清晰范围的扩大。中、近距离是该类镜片的适宜范围,其工作半径是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假定戴用者调节为零,其要求的近用正镜附加应为注视距离的倒数,其注视点的加光度和中距离最佳视距如表7-4。 表7-4 注视距离设定与中距离用加光度的比较 序号近用注视距离(m)注视加光度(D)中距离使用光度(D)最佳中距离(m) 10.33+3.00+2.250.44 20.40+2.50+1.750.57 30.50+2.00+1.250.80 40.60+1.67+0.921.09 50.70+1.42+0.681.47 60.80+1.25+0.502.00 70.9+1.11+0.362.78 81.0+1.00+0.254.00 91.1+0.91+0.166.25 101.2+0.83+0.0812.5 111.33+0.750∞
从上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近距与中距可用的只可能是1号和2号加光镜。其最佳的中距离半径为0.44米和O.57米。 而第11号镜,注视点1.33米,近用加光度为+0.75D,上光为0.00D,与上光相对应的距离为∞,该镜显然是中、远距离用镜。
此类镜片,明显有别于普通渐进镜片,可以特称为近用渐进镜片。据笔者有限的资料,近用渐进镜片有4种: ①add为+0.75D; ②add为+1.00D; ③add为+1.50D; ④add为+2.00D。 第一种为依视路相关资料,但其产品手册上没有介绍,详细资料不清。 第2、3、4种为日本尼康镜片,在产品手册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仅就与眼镜相关的问题列表以示(表7-5)。尼康的这类镜片的渐进通道长为5mm。其商品光度的标记方法与普通渐进镜片的不同,普通渐进镜片以远用光度为标记光度,而近用渐进镜片则是以近用屈光度为标记光度。镜片上光部分,其用途与调节力与加光值的比有关: ①当(add/A)>1时,上光为远用,近用距离缩短。 ②当(add/A)=1时,上光远用,近距使用不持久。 ③当(add/A)<1时,上光不能远用,近用距离增大。 近用渐进镜片配制的数量,比普通渐进镜片要少的多,这可能同应用性价值和消费水平有关。 表7-5 尼康近用渐进镜片 项目N=1.50N=1.67 镜片(D)光度-4.00~+5.00-8.00~+5.50 混合散光7.75D7.75D 近用加光 +1.00NSCP-ⅠNSCP-Ⅰ +1.50NSCP-ⅡNSCP-Ⅱ +2.00NSCP-Ⅲ 阿贝数5832 比重1.3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