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节所述渐进片的功效,其适应症是很清晰的:调节力不足或缺失。 调节力不足和缺失,从其原因考察,有两个方面: (1)客观环境条件:近距视、超近距视。只要是近距视和超近距视,调节力的使用需求就必然会增大,就可能出现调节力的不足。 (2)主观功能条件:个体眼的调节力低,可以分为两种:①绝对调节力低。随年龄增大,调节力下降。如55岁时的调节力为1.3±0.5D,其近点为0.8881±0.3618m,要看0.33m处物,其调节力的不足当属调节力的绝对不足。②相对调节力不足。调节力保留尚可,但需看过近的东西。如45岁时,其平均调节力为3.6D,其近点距离应为0.2788m,在0.33m处阅读应问题不大,但此人却需在视距0.2m的位置工作,显然调节力不够。我们把这种因视距过近导致的调节力不足称为相对调节力不足。 渐进镜片正是通过渐进带的下加光度渐进变化,增大了近用时、中距用时出镜光线的会聚程度,缩短了近点距离,加大了调节的储备力,因而减少了近用时强直性(紧张性)调节的发生,因此也就自然减少了视疲劳的发生。
一、老视眼与渐进镜片 老视眼是老年人几乎都要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屈光变化,这一变化一般在中年(45岁左右)就已经显现,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其规律如下: (1)45岁:需使用1.00D下加光。 (2)45岁以上:每增加5岁,递增0.50D的下加光,可用下面公式求出所需下加光: add=(x-45)/10+1 式中,x为所求下加光的年龄。例如,某人,60岁。将x=60代入上式,经计算,得add=2.50D。 以上方法虽是一简略方法,但有很强的实用性。 渐进镜片是否适合所有的老视者(表7-1),回答是否定的。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配戴的接受率约为81%,什么样的老视眼对渐进镜片的接受率较高呢?我们通过表7-1的资料,可以得出: (1)性别:男女无差别。 (2)屈光状态:正视、近视、远视基本相近、差别不大。屈光参差和混合散光者接受率明显偏低。 (3)加光度程度:低、中等程度加光度 add≤+2.00D)接受率较高,而中等以上加光度 (add>+2.00D)接受率稍差。 (4)矫正方式:老视眼,采用过近用加光矫正的人,接受率都比较高,尤其是使用过多焦镜者,接受率更高。 表7-1因为统计时间较早,特别是近年来镜片设计的改进,使渐进镜片的区域光度更趋合理,据验配师的经验,接受率应不低于90%。表7-1虽然不能完全反映现在市场上渐进镜片的适配率,但大致走向还是清晰的。 表7-1 各种因素对渐进镜片接受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接受率(%) 按性别男性80.1 女性80.9 按屈光状态分正视83.2 近视83.9 远视85.1 屈光参差61.2 混合散光67.3 按加光度分低度加光(+1.25)85.5 中等加光(1.50D~+2.00D)85.5 高度加光(+2.25D)80.6 按原矫正方式阅读镜、放大镜和其他方式82.3 双光镜88.4 三光镜88.0 总计大约4/5的老视者对渐进镜的接受超过传统的老视矫正方法
就戴用渐进镜片而言,老视眼是其适应证。因为渐进镜片其研制的最初定位就是老视眼的矫治。
二、双眼的屈光状况 双眼的屈光值应接近,双眼的屈光状况越一致,其接受程度越高;反之,接受程度则较低。一般双眼的屈光差应掌握在≤2.00D。这时说的掌握的概念,是在准确进行远视力矫正的条件下,而不是在降低一只眼矫正度,或过度矫正一只眼的情况下的≤2.00D。假如属于单纯性屈光不正,而且曾配用过单焦眼镜,双眼屈光值相差>2.0D并可达到双眼单视者,可以使用渐进镜的近用试戴镜去观察试戴效果,根据试戴效果进行配适者的选择。 对于非单纯性屈光不正对象而言,应考虑散光的问题。对于存在散光的对象,应考虑其柱镜度和双眼轴位问题。柱镜度应选择较小的作为配适对象,一般应控制在≤1.00D,这是针对未使用过矫正镜的人而言,对于有使用过球柱联合镜进行矫正史的人,可以适当放宽限制,但是,宜应用试戴镜进行试戴观察。对含有散光的对象除须考虑柱镜度的问题,也必须考虑其轴位的问题。对有散光成分的屈光不正,应选择其中轴位对称者,这样的话,适应接受程度较好。戴用中共视像和双眼单视效果较好,当然这也是针对没有戴屈光矫正眼镜史的人。 对于双眼屈光状况的了解是验光过程中资料收集和信息确认的心理行为,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戴镜史 配适对象有戴用屈光矫正镜史者,接受程度高;反之则低。 2.双眼矫正平衡 双眼屈光度趋于平衡,对渐进镜片接受程度高;反之则低。选择配适对象,应注意:①平衡 (双眼屈光视觉的平衡);②低柱(尽量选低柱镜值);③对称(轴对称)。这三项是初戴渐进镜而无戴眼镜史者的最基本选择条件。 3.屈光性质 实际配适中的经验与表7-1不符。实际中,远视眼配适接受率较正视眼和近视眼要低一些,正视眼和近视眼应有90~95%的配适接受率。因此,对远视眼合并老视者最好能不忽视渐进试戴镜的试戴观察。 4.加光度程度 渐进镜的实际配适中,在加光度程度方面的影响,与表7-1中显示的一致,也就是低、中度加光者接受度较高,高加光者,接受程度稍差。但戴用双焦或三焦镜者,其配适接受程度则上升。在加光度程度方面可以遵循:①低加光(选低度加光者做当前配适对象);②高先多(高加光者,对渐进镜片又不能接受者,应建议先选用多焦镜:如双焦或三焦镜片,将来再用渐进镜)③次求成(对②者下次来验配镜时,可能配适接受程度会提高)。 以上老视眼配适渐进镜中注意的问题可以用6句顺口溜概括: 戴过镜事少,平衡者为妙。 低柱与轴称,远视者莫草。 低加光少虑,高加再会好。 这6句顺口溜的意思是:戴过眼镜的不适应的事不多。双眼屈光平衡的配渐进镜效果最好。低柱镜度和轴对称的人配渐进镜效果也不错。给远视者配渐进眼镜一定不能马虎。低下加光时不要担心不成功。高下加光的人使用多焦镜会给下次配镜打下一个基础。
三 、其他因素 渐进镜片从其光学区域而言,有着同普通镜片迥异的特点,因此戴用者要想在戴用渐进镜片时像普通镜片一样是不现实的。而且普通镜片戴用时,有的也需要适应,渐进镜片的使用更需要适应。根据笔者戴用法国依视路第四代、以色列比可乐和洁尼诗三个品牌型号的渐进片的经验,其适应期与普通镜片基本相同。在戴用过渐进镜片的人,再次使用另一品牌的渐进镜片,适应期缩短,有时戴用者可能根本感觉不到这个时期的存在,什么原因可能影响适应期的长短,这是配适人员应当了解的,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方面: 1.镜片光学区域设计特点 这一问题我们在第九章渐进镜片的配适中再讨论。 2.客观环境因素 戴用者的工作,要求水平方向运动性、追随性注视相对较高的人,适应期较长;反之,则较短。如交警、汽车司机等,其适应期稍长;而编辑、教师等稍短,这是因为其工作对水平方向的运动性,追随性注视的要求较低,对定点注视和垂直方向追随性注视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应就快。再如中国画画家中,工笔花鸟画家很少有不适应的情况,但画大幅写意山水画的画家,就常会有意境不够酣畅之感,难于形成一气呵成的气势之韵味。 曾有人认为适应和接受率与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较文化程度低的,接受率要高。其实,文化程度作为一个比较项目,应考虑到的是文化程度决定了许许多多人的职业,而这种文化程度决定职业走向的结果,也就自然形成职业对视功能的不同要求,显然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客观环境要求与镜片光度分布设计思想趋于一致时,接受程度就高,反之,则低。 3.主观机体因素 对事物的适应能力除客观环境因素外,主观机体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机体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心理情绪:当戴用者有相当的怀疑心态或抵触情绪时,接受程度就低;而对渐进镜片戴用效果坚信不移,接受程度则高。 (2)身体健康状况:有晕动病,或身体状况衰弱,接受程度就会低,身体健康者接受程度就会高。 (3)行走习惯:行走时,能保持头部趋于正直,稳定状态的人,接受程度就高;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头部晃动幅度和起伏程度大的人就不易接受。 通过前面的叙述,老视眼作为戴用渐进镜片的对象是非常适宜的。可是验配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戴用者接受程度,同服务对象有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沟通,获得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中选出接受程度高的人作为主要的渐进镜片的戴用服务对象。对接受程度一般的人作为重要的渐进镜片戴用服务对象,在配适过程中应注意戴用指导和调适。对接受程度偏低的人,应强调个性化服务。验配人员同服务对象的沟通过程,就是遴选适配者的过程。不进行遴选,对所有老视者一律给予渐进镜是不恰当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 ①影响渐进镜片的推广;②导致服务纠纷。因此,做好配戴者遴选是渐进镜片配适的第一步,不做这些工作,就不应该让服务对象选择戴用渐进镜片。出现配适纠纷,渐进镜片被退、换、赔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视戴用者遴选,过分追求任务指标。总之,开展渐进镜片验配工作的店铺和工作人员要想提高配适合格率,首先就是要提高渐进镜片配适者遴选工作的质量。保持高水平遴选工作质量,是保持高质量验配和戴用舒适率的最基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