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八章 第三节 双眼视觉与弱视的诊断
2009-11-27 11:38:07 来源:网络 作者:博士伦 【 】 浏览:67265次 评论:0
弱视诊断首先应注意视功能变化。
视力概念:分辨二维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国际规定“以最小分辨作为基数概念,或使用最小可读阈”。
以确定Landolt 环为基准,在5m距离,能判定1分的缺口,视力为1.0。最高可达4.0(15″)。
视力与屈光间质通光能力有关;
视力与屈光系统折光能力有关;
视力与感光系统的视觉感受功能有关。它与视网膜之适应状态、信息处理系统的特性、眼球运动、心理状态等综合因素有关。
按图像和光点的质性,辨别的能力一般不相同。
随着视力表图案性质的不同,例如:形状、亮度、对比度、视距、光的波长等条件之变化,即使是同一受试者也会得出不同的数值。
因此,视力的测定并非简单操作,切不可草率从事。要排除种种干扰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属于物理学方面的,有些则属于心理学方面的。
要排除心理紧张,排除错觉。排除伪假的视力下降,排除猜测、背诵造成的假视力。为此,我们设计了转盘式视力表,使视标方向随机变化,且能保持正常视标测皮质视力所需要的“分读困难”程度。
此外,视力测量时应注意一些视觉规律。如purki njeea效应:当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这样,不同颜色的色视标在照度变化后就应出现差异,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视敏度。
在黑白视标被应用时,灯光的颜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灯光的明暗变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视力表不但应当是标准的,照明的灯光颜色也应是标准的。
照度更应当是标准的。这样才能避免该效应引起的人为测量误差。
从瞳孔边缘入射的亮度比从瞳孔中央入射的亮度高几倍,外界物体才能达到同样的主观明度。这种视网膜细胞的方向感受性叫做stiles-crawford效应。
在视力测量时,瞳孔的大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瞳孔大小的变化除引起上述变化外,还会由于存在球状面像差、色像差、像散性等因素引起的视敏度改变。
眼位的正位还是偏斜也是一个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因为眼球偏斜时,而且固视障碍时,就会导致瞳孔中心与视网膜之间光线通路的变化,就会导致视力测定上的变化,就会影响测量结果之准确。
照明收效递减率:
视力与照明有关。
被辨认视标的视角越大所要求的照度越低,视角越小所要求的照度越高。
视角与照度关系曲线表明,随着照度的增高,视角减小的速度开始时较快,而后便逐渐减慢,也就是,随着照度的增高,视觉效果对增多照度的改善率趋于减少。
视角越小,其继续变小所需照度的增量就越大。
对同一比例的视角变化,大视角与小视角所要求的照度变化不等。视角越小所要求照度变化越大。
因此,视力表的合理照度不应是均匀的而是自上而下加强的。
在对视功能进行测定时,要考虑到时间长短这个因素。
在测量视力时,病人虽然看到了或指对了同一行视标的方向,但反应或回答敏捷迅速者与回答延缓或迟钝者是不一样的,更细微的区别应当体现在时间这个因素上。
在一定刺激面积范围内,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兴奋有总和作用。随着刺激大小的改变,虽然单位面积在刺激量改变了,但是由于刺激的空间总和作用,阈限刺激的总量是一定的,即Ricco定律:
刺激面积×刺激强度=常数。
格式塔原则:
图形和背景:在一个复杂图形中,只有一种知觉组织机构是主导的,并且这种主导的组织结构必然要呈现出来,其余的部分就成了图形的背景。
因此,在进行各种视功能检查与测试时,同时出现的测试图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包括中心视力的检查在内,单独视标的出现与多个视标出现其效果是不同的。
在多个视标出现的情况下,视标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距离对测量结果也必然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距离密集者更难识别。数量多者更难识别。



对乳幼儿的视力评价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主要是因其不能合作和主诉,仅就适合幼儿的视力评价方法做简要介绍。
测定儿童,特别是幼儿的视力时,行为学的原则和行为学的观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用方法与儿童心理学特点相悖,被测幼儿反抗、逆反,甚至拒绝测试,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此外,不能用电生理方法替代心理物理学方法。两种范畴,两种标准。
在弱视对单独视标的识别能力大于并列视标的视力。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进行弱视的诊断。
弱视眼还有一个症状,其低照度下的视力并不产生明显的减退。用中性灰色玻璃放于弱视眼前测量视力,其视力并不降低。同样的试验放于由其他眼病如黄斑部解剖结构的损伤或疾病,则其低照度视力比明适应下视力有明显的减退现象。
弱视眼注视异常也是弱视眼功能障碍的体征。注视点的变动与受抑制程度,与肌肉因素及大脑皮层中枢的影响有关。当黄斑中心凹失去优势时,注视的位置可出现变化。



偏心注视是以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点作为注视点,又以此异常注视点作为视觉中心,来判断和确定所见物体相互间的存在定位关系。
视网膜感受器有两种功能:一是视觉活动能力,黄斑部特别是中心凹只与中心视力有关,其他部位的感受器与周边视力有关,其功能甚低。另一种功能为空间感受能力,视网膜的各感受器皆具有存在定位性,各个感受器接受的刺激,皆可向空间投射,并为视中枢所识别。两眼中心凹注视相同目标,于视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
偏心注视是指其注视方向从中心向另外视网膜点移动,其原因是:
①视网膜对应关系的变化,为中心注视眼与斜视眼相应的视网膜点形成了相对应的结果,遮盖健眼时该中心凹外的视网膜点仍继续存在,并用其作为注视点。
②由于黄斑中心凹优势的消失,注视方向向残留最好的视力方向移位的关系。
③与运动因素有关,其论点是斜视手术后改变了运动因素,可以使偏心注视治愈。
④于注视反射建立之前,即存在有妨碍中心注视的原因(例如已有斜视)。
视网膜对应是两眼存在相互联系的现象。异常对应是指失去正常对应不能行使两眼中心凹对应点。注视眼的中心凹与斜视眼中心凹外一点形成异常的对应点关系。只有两眼同感受时才有两眼视网膜对应关系。偏心注视为在斜视眼单眼发生的现象。于斜视眼上不用黄斑中心凹注视而用中心凹外某个视网膜部位作注视点。斜视弱视如其程度不深,尽管黄斑功能的形态觉发生了抑制,但投射觉的局部定位功能仍然被保留着。此时,当用斜视眼视物时还是用黄斑中心凹注视。如黄斑功能产生了较深的抑制,包括形态觉及投射觉时,则自觉的空间感觉亦移在黄斑中心凹外某视网膜点上,则形成偏心注视。偏心注视有半数以上与异常视网膜对应同时存在。也可以说异常视网膜对应是适应视功能过程中中途感受性变化,偏心注视为运动性变化。
有时出现与眼外偏斜反常的偏心注视点,内斜视的偏心注视点在黄斑颞侧,外斜视在鼻侧的现象,此见于斜视手术过矫,遮盖健眼治疗弱视的过程中,也有自然发生者。



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大脑皮层对光刺激产生的一簇电信号。它代表视网膜第三神经元即节细胞到大脑皮质的受激电反应。特别能反应视网膜中心凹区域的病理生理状况。VEP不仅可以反应正常人,而且也可以反应弱视眼的电生理状况。
VEP为弱视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客观的,无损伤性的检查方法,对小儿弱视的早期诊断更具有参考意义。
在一定的空间频率和不同的时间频率之图形刺激下记录正常人和弱视的VEP振幅变化。再分析图形刺激后50~70毫秒左右出现的阴性波N0o和100~120毫秒左右出现的阳性波P100顶点之间的振幅。
弱视眼与健眼VEP振幅比较,弱视眼VEP主波振幅随不同时间频率的变化较健眼明显低下。
图形VEP:
发育性弱视为高层次的形态障碍,为推测其视力情况及恢复状态,常应用图形VEP测定。①方格大小:检查中心部功能10′~20′,周边部30′~50′;②刺激野10°~20°,图形反转速度8~10HZ;③对比度60%~90%;④距离2~4m;时程:静态200msec,瞬态5msec,测量幅值及潜时。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性弱视一般无变化,但剥夺性弱视,则波幅显著降低。
检查幼儿视功能可用选择观察法(PL),测定时要先试做几次,坐抱婴儿于幕前,在幕的前方及两侧各有一块挡板,前面挡板遮挡婴儿者的视线观看两个显示孔的图像。两侧挡板遮挡婴儿距窥孔36㎝。一个站在屏幕后观察,另一个测试者记录婴儿反应。使婴儿能看到两个显示孔,左右条纹位置可任意变动。观察者根据婴儿的反应姿态,报告条纹是左侧或右侧,然后测试者记录反应结果。正式测试时复试10回,先用宽条纹即对照条纹(相当Snellen视力20/1600),其次根据婴儿月数更换较窄条纹,以至用最窄的条纹作为测试结果。
检查工作要多次,反复进行。而且应在不同时间进行。取平均数进行记录,需检查者极大的耐心与兴趣。
对比敏感度测试法:
物像有大小之别。距离眼部有远近之别。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物像视角的大小。
能分辨的物像之视角越小,说明视觉系统的分辨能力越强。
物像的大小可用空间频率来表示。
空间频率是单位空间范围内,明暗相间条纹(光栅)的数量。
频率原指时间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振动重复的数量。
空间频率是描述物像大小的概念。
空间频率的概念可以描述物像的大小。空间频率用以描述对物像大小之感受能力。
一个物像的整体轮廓可以看作是由明暗相间的条纹构成,条纹宽度相当于该物的宽度。该物的长度也可看做由明显相间之条纹构成,条纹宽度相当于该物之长度。
此物的许多微细结构皆可用同样方法看作是由明暗相间的条纹构成。
这样,任何一物体的物像都可以归纳成一系列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表示。这用以表示某一物像各个不同细节轮廓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条纹统称该物体的空间频谱。
长期以来,学者们试图通过几个参数对形觉刺激进行定量表示与定量分析。
空间频率是栅条图形,它的明暗变化梯度极大。两种栅条成为全亮或为全暗,界限分明,具有“全或无”的特点。这种圆形的亮度分布若用波形表示则是方波,叫做方波栅条。
19世纪数学家J.B.Fourier提出了振动波形的分析原理。即任何波形都可以分解为许多正弦波形。亦即,任何波形都是由许多正弦波成分相加组成。
这个原理同样可以应用于方形波形。
可以把矩形方波看作是无数正弦波的总和。该方波的基本频率成分是和方波有相同频率的正弦波,它的振幅最大,是方波的4/π(1.273)倍。叫做该方波复合波的第一谐波。方波次一级的正弦波分之频率是基本成分的3倍。波幅是第一谐波的1/3。这个波形并不叫第二谐波,而谓之第三谐波。以下依次为第五谐波第七谐波……依次类推,皆为奇数序数之谐波。
当把这些奇数谐波加在一起时,就得到了近似原初方波的波形,相加的奇数谐波等级越多,总的波形就越接近原初的方波。
如果所分析的对象是非周期性的复合波,亦可将这个非周期性波视为频率极低的周期性波的一部分,可用上述Fourier分析的方法将其演化成无数的正弦分解波。
综上所述弱视是视觉系统在一定发育阶段中,受到某些因素之干扰、剥夺、抑制,没能获得适宜视性刺激形成的发育障碍与退化。诊断有如下几个基本点:
①弱视是视觉系统的病变,中枢部为主;
②弱视是生命早期,一定发育阶段的病变;
③弱视的致病因素是对视性刺激的干扰性因素、剥夺性因素、抑制性因素;
④弱视的归属范畴是发育障碍,包括功能与结构的,在功能方面,不单单表现在中心视力这单一方面,而且体现在形觉、光觉、立体觉诸方面。
弱视诊断离不开上述基本点。弱视诊断必须在鉴别诊断基础上进行
180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八 三节 双眼 视觉 弱视 诊断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八章 第二节 双眼视觉与弱视分类 下一篇第九章 第一节 斜视、弱视引起的..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