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操作注意事项
①被检查者头位要正确,否则最大角膜屈光力的轴位将出现误差;
②双眼睁大,充分暴露角膜。上睑下垂或小睑裂者,要充分暴露角膜并避免压迫角膜;
③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应摘镜至少2周;
④设备应定期检测及校正;
⑤测量环境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清洁度。
(3)角膜地形图 见后述。
(4)ORBSCAN角膜形态检查系统:是一种更先进、功能更全面、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角膜形态检查分析系统,尤其对角膜后表面及角膜厚度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屈光手术医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角膜形态。
1)原理:该系统采用光学裂隙扫描装置(两个发射裂隙光的投射头)对被检眼角膜进行摄像扫描,裂隙光是以45°角投射的,其中20条裂隙光从左向右序列地扫描,尔后另20条裂隙光从右向左进行扫描,故可获得角膜的40个裂隙切面,每--个裂隙切面又可获取240个点的数据。然后,计算机根据裂隙扫描所获取的信息及色彩编码技术,制作出角膜前表面高度图、后表面高度图、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地形图及全角膜厚度图。此外还可测量“白到白”间距(角巩膜缘间距)、瞳孔的直径、前房深度、Kappa角及晶状体厚度等数据,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及筛选和诊断的依据。
此系统与基于p1acido盘的角膜地形图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如角膜的高度图是表示角膜前、后表面与其相应最适参考球面的相对高度图,高于参考球面用暖色表示,低于参考球面用冷色表示,最适参考球面的曲率则是根据每一角膜的具体形态由计算机设定的。
全角膜的厚度图根据全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差值获得的。角膜厚度图也是用伪彩色来表示,以暖色表示角膜较薄,而以冷色表示角膜较厚。
其表示角膜屈光力的方法与常规的角膜地形图相同,冷色表示低屈光力,暖色表示高屈光力。
2)检查方法:无需表麻,不接融角膜,建立新检查并输入被检者信息,让被检者将下颌置于仪器的下颌托上,前额靠在前额条带上,并使用头部绑带固定其头部,以避免扫描过程中头部移动。被检者注视闪烁的目标灯光。检查者使用操纵杆和垂直调节拇指调节齿轮进行瞄准和对焦,使角膜居于视频监视器的中央。当角膜上出现两个半裂隙光带重合在一起呈“S”型,水平线经过两侧的镜面反光点时,达到准确对焦,迅速按下开关,系统开始进行扫描并摄像。检查应在暗室中进行,以避免外来光源干扰图像扫描和摄像。
3)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
A.术前能更早发现圆锥角膜(用角膜周边与中央厚度之比);
B.术前发现角膜后圆锥;
C.术前筛选出薄角膜;
D.观察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
E.术后出现屈光回退,在补充治疗前应检查,以除外角膜后表面前突所造成的回退;
F.高度图便于进行手术设计。
3.角膜地形图及其临床应用
(1)简介:角膜地形图的全称是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即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将角膜形态进行数字化分析,并将所获得的信息以不同特征的伪彩色图来表现,因其貌似地理学中地形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故称为角膜地形图,它能够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前表面任意点的曲率,检测角膜屈光力,是研究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手段。角膜地形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为:筛选早期的圆锥角膜、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效果的评估以及术后的动态观察。
(2)基本概念:地理学中的所谓地形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地形图就是用规定的颜色、符号和注记,以反映地表面高低起伏状态的图形。当人们把角膜作为一个地表面来研究时,角膜地形图就是对角膜表面地势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方法,从而获得表示角膜表面形态特征的彩色形态图和相关的参数。
(3)角膜地形图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1)Placido盘投射系统:将16~34个同心圆环均匀地投射到从中心到周边的角膜表面上,中心环直径可小至0.4mm,圆环可覆盖整个角膜。
2)实时图像摄像系统:投射在角膜表面的环形图像可通过实时图像摄像系统进行实时观察、监测和调整,使角膜图像处于最佳状态下,然后用数字视频照相机进行摄影,并将其储存于计算机内以备分析处理。
3)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机先将储存的图像数字化,然后应用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和程序进行分析,再将不同的分析结果用不同颜色的彩色图像(伪彩色)显示在显示屏上并可以彩色打印,同时数字化的分析统计结果也一起显示出来(图3-3)。

(4)角膜地形图的特点和优点
1)获取信息量大,测量区域大。①观测范围达角膜面积95%以上;②数据点密度可高达34环,以每环256个点计,整个角膜可有7000~8000个数据点进行分析,有的角膜地形图还可以达到10000个以上数据点。
2)屈光力测量范围广。对过于平坦或过于陡峭的角膜,均可准确测量其屈光力;
3)精确度高。角膜8.0mm范围内精确度达0~0.07D;
4)易于建立数学模型;
5)受角膜病变影响小(与角膜曲率计相比);
6)采用伪彩色,图形直观。
(5)角膜地形图的缺点
1)价格较昂贵;
2)对周边角膜欠敏感;
3)当非球性成分增加时准确性降低;
4)易受眼眶高度及眼球内陷程度的影响;
5)检查参数过多时费时。
(6)角膜地形图的评估及相关参数
1)角膜表面形态的区域划分:角膜曲率半径从角膜中心至周边是逐渐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在角膜各子午线上是不相同的,绝大多数正常角膜总的形态变化趋势是中央区陡峭,逐渐向周边过渡而变得平坦,这种曲线称为具有正性形态因数的曲线,即角膜曲率半径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大,角膜的平坦变化最先出现在鼻侧。因此,为角膜屈光手术的需要将角膜划分为4个共心解剖区域:
①中央区:该区直径为4mm(光学区),此区具有重要的光学意义;
②旁中央区:角膜中央区旁4~7mm直径处的环形区,该区较中央区平坦;
③周边区:角膜7~11mm直径处的环形区域,该区域最为平坦,非球面性表现得更显著;
④角膜缘区:与巩膜相邻,宽约0.5mm的环形区,常被角膜缘血管弓所覆盖。
2)角膜子午线、半子午线及极坐标的概念 为描述角膜表面某一点的位置,还引入了角膜的子午线、半子午线及极坐标的概念。
①角膜子午线:是通过角膜中心的直线,两端达角膜缘。从3点钟位开始为0°,左右眼角膜均按照逆时针方向划分为0°~180°子午线。
②角膜半子午线:是角膜中心至角膜缘的连线。从3点钟位开始为0°,左右眼角膜均按照逆时针方向划分为0°~360°半子午线。
③极坐标:即用半子午线及距角膜中心的距离来标明角膜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
3)角膜地形图色彩表达的意义:角膜表面成千上万个测量数据采用色彩编码技术进行表达,即将数据转化为彩色图案,使检查结果看起来更为直观。
大多数角膜地形图仪规定采用冷色(深蓝、浅蓝)代表平坦的角膜部分(弱屈光力);暖色 (红、橙、黄),代表陡峭的角膜部分(强屈光力);中间色为绿色。
在角膜地形图上标有一个彩色条形图标称为色彩级差标尺,它标明这一角膜地形图上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角膜屈光力。为不同的需要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标尺:
一为相对标尺,又称正常标尺,或适配色标尺,每一个地形图标尺不同,规定对某一具体的角膜地形图,从屈光力最强的暖色(红色)至屈光力最弱的冷色(深蓝)之间自动分级(一般为15个级差),每个级差代表一定的屈光力,每个相邻级差的屈光力差值是相等的。这种标尺较常用,特别适用于角膜屈光力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同一屈光力在不同个体间所表达的颜色不同。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来调整色彩级差的差值。如缩小差值,就增加了敏感度和分辨力,容易发现微小的角膜地形改变。
另一为绝对标尺,又称标准标尺,或国际标准标尺,每一个地形图标尺相同,将相同屈光力规定为固定的色彩,易于在同一个体前后检查或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对比。可表达的屈光力跨度大,但是地形图的分辨力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