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5.2.3 双眼视异常分析方法
2009-12-07 16:56:06 来源:网络 作者:万宝龙 【 】 浏览:4639次 评论:0
学习目标
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能够掌握将双眼视检查结果绘制成分析图形,根据图形的特点对非斜视双眼视异常进行分析诊断,并掌握利用经典准则对双眼视异常进行矫治的方法。




一、双眼视图形分析法
1.双眼视图形的结构
(1) X轴。如图5-20所示,水平向的X轴表示集合需求,刻度单位为棱镜度(△),分为下X轴和上X轴两根,下X轴刻度为注视距离6m的远集合需求,上X轴刻度为注视距离40cm的近集合需求。

[例5-3]设:注视距离d为0.4m,双眼瞳距p为6.4cm。
求:近集合需求Ca。
解:Ca=p/d=6.4/0.4=16△
假定瞳距6.4 cm的被测双眼在注视6m目标时,双眼视轴近似平行,集合需求约为0,则注视0.4m的近目标时的集合需求为16△,远近集合差距为16△。故将上X轴的0刻度与下X轴的16△刻度垂直向对齐,并以垂直虚线相连。
上X轴的0刻度左侧为底向内的棱镜刻度(BI),表示双眼散开的能力或外斜视的量值。上X轴的0刻度右侧为底向外的棱镜刻度(BO),表示双眼集合的能力或内斜视的量值。
(2)Y轴。垂直向的Y轴表示调节刺激,刻度单位为屈光度(D)。分为左Y轴和右Y轴两根,左Y轴刻度为注视距离6m的远调节刺激,右Y轴刻度为注视距离40cm的近调节刺激。
假定被测双眼在注视6m目标时,双眼调节刺激约为0,则注视0.4m的近目标时的调节刺激为2.50D,远近调节差距为2.50D。故将右Y轴的0刻度与左Y轴的2.50D刻度水平向对齐,并以水平虚线相连。
右Y轴的0刻度的下方,为注视40cm时远用眼镜处方附加正球镜的屈光度刻度;右Y轴的0刻度的上方,为注视40cm时远用眼镜处方附加负球镜的屈光度刻度。
(3)需求线。需求线又称为Donder线,为横坐标集合需求与相应的纵坐标调节刺激的线性相关函数线,注视6m时坐标点为(0,0),注视40 cm时坐标点为(16,2.5),将两点相连,再与注视距离更小的坐标点相连,形成一条大致为直线的需求线。
从公式Ca=p/d可以看出,当注视距离d>20cm,瞳距p的微小变化对于分数值的影响不大;当注视距离d小到一定程度时,瞳距p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分数值集合需求Ca的量值,故在注视距离d<15cm时,图形另标出瞳距为60 mm和67 mm的需求线。




2.双眼图形的绘制和分析
(1)绘制方法
1)调节幅度线。在左Y轴刻度上定位调节幅度的测定值,画一条水平线。为调节幅度线。
2)集合幅度线。在下X轴刻度上定位集合幅度的测定值,画一条垂直线,使与调节幅度线相交。
3)斜视线。在下X轴刻度上定位远隐斜视测值,以右Y轴的0刻度水平虚线与上X轴0刻度垂直虚线的交点为0位,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来定位近隐斜视测值。定位点以×为标记,远、近斜视定位点的连线为斜视线。延长斜视线至调节幅度线。
4)模糊线。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远距离BI模糊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近距离BI模糊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定位点以〇为标记。连接远、近BI模糊点可得BI模糊线,连接远、近BO模糊点,可得BO模糊线。延长两条模糊线至调节幅度线。
5)破裂线。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远距离BI破裂点测值和BO破裂点测值;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近距离BI破裂点测值和BO破裂点测值,定位点以□为标记。连接远、近BI破裂点,可得BI破裂线,连接远、近BO破裂点,可得BO破裂线。延长两条破裂线至调节幅度线。
6)恢复线。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远距离BI恢复点测值和BO恢复点测值;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近距离BI恢复点测值和BO恢复点测值,定位点以△为标记。连接远、近BI恢复点,可得BI恢复线,连接远、近BO恢复点,可得BO恢复线。为使图形简洁,通常仅标定恢复点,不描记恢复线。
7)相对调节。在垂直虚线上以右Y轴刻度分别定位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定位点以○为标记。
(2)图形分析
1)测定值。如图5-21所示,将下述测定值绘入双眼视图形。

①隐斜视:远距离:内隐斜2△,近距离:外隐斜3△。
②调节幅度:7.OOD,集合幅度:64△。
③聚散力测试:远距离BI:x/11/5,BO:9/22/12,近距离BI:12/17/8,BO:9/16/5。
④相对调节测试:正相对调节:-3.00,负相对调节+2.00。
2)相对集合。BI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不同调节水平下的负相对集合(NRC),BO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不同调节水平下的正相对集合(PRC)。
3)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斜视线的范围为不同调节水平下的负融像性集合(NFC), BO模糊线至斜视线的范围为不同调节水平下的正融像性集合(PFC)。若测试值无误,隐斜线与BI模糊线、BO模糊线应大致平行。
4)双眼单视清晰区。BI模糊线、BO模糊线、调节幅度线和下X轴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双眼视清晰区(ZCSBV),理论上双眼视觉系统能满足这一区域里的任何调节需求与集合需求,而维持清晰的双眼单视。
5) AC/A。计算斜视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AC/A,可知斜视线与下X轴夹角越小,AC/A越大。




3.非斜视聚散功能异常的斜视线分析
(1)集合不足。远距离眼位正常或轻度外隐斜,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AC/A比率低常(见图5-22中直线1)。
(2)集合过度。远距离眼位正常或轻度内隐斜,近距离高度内隐性斜视,AC/A比率高常(见图5-22中直线2)。
(3)散开不足。远距离隐性内斜视,近距离眼位正常,AC/A比率低常(见图5-22中直线3)。
(4)散开过度。远距离高度隐性外斜,或间歇性远距离隐性外斜,近距离眼位正常,AC/A比率高常(见图5-22中直线4)。
(5)单纯性隐性外斜。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外斜,AC/A比率正常(见图5-22中直线5)。
(6)单纯性隐性内斜。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内斜,AC/A比率正常(见图5-22中直线6)。





二、双眼视异常的矫治准则
1.Sheard准则
(1)准则。要求相对集合至少应为隐斜视量值的两倍。正相对集合至少应为外隐斜视量值的两倍,负相对集合至少应为内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2)棱镜参考值。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Sheard准则,可考虑采用缓解棱镜加以矫治,棱镜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P=(2H-CR)/3
P:棱镜参考值;
H:隐斜视量值(取绝对值);
CR:相对集合(取绝对值)。
计算结果P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P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内隐斜取底向外,外隐斜取底向内。
(3)附加球镜。棱镜参考值P的计算结果为正值,可考虑采用缓解棱镜,若AC/A测定值正常或偏高,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通过修改调节来影响调节性集合,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附加球镜的计算公式如下:
S=P/A
式中S:附加球镜;
P:棱镜参考值(底向外取正值,底向内取负值),A为AC/A。
[例5-4]设:远外隐斜12△,聚散力测定结果:
远BO:15/27/11,AC/A为6△/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P=(2H-CR)/3=(24-15)/3=3△
S=P/A=-3/6=-0.50(D)
[例5-5]设:远内隐斜9△,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 x /12/7,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P=(2H-CR)/3=(18-12)/3=2(△)
S=P/A=2/4=0.50(D)
(4)图形分析
1)外隐斜。在需求线的左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 BO模糊线,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左侧,则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
2)内隐斜。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 BI模糊线,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见图5-23)。

(5)功能训练
可采用训练棱镜和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目标是使相对集合达到两倍隐斜视量值以上。如外隐斜视量值为8△,正相对集合至少应为16△;内隐斜视量值为12△,负相对集合至少应为24△。




2. 1:1准则
(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等于内隐斜视检测量值。
(2)棱镜参考值。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1:1准则,可考虑采用底向外的缓解棱镜加以矫治,棱镜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PO=(HS-RI)/2 (5-7)
式中PO:底向外的棱镜参考值;
HS:内隐斜检侧量值;
RI: BI恢复值。
计算结果PO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PO为正值,则需要底向外的缓解棱镜,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
[例5-6]设:远内隐斜10△,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21/6,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PO=(HS-RI)/2=(10-6)/2=2(△)
S=P/A=2/4=0.50(D)
(3)图形分析。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BI恢复线,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见图5-24)。





3. Percival准则
(1)准则。将相对集合范围中三分之一区域,以及调节刺激0~3.OOD的区域确定为舒适区域,若双眼6m和33cm注视点均位于舒适区,则符合Percival准则。Percival准则不考虑隐斜视的因素。
(2)棱镜参考值。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Percival准则,可考虑采用缓解棱镜加以矫治,棱镜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P=(G-2L)/3 (5-8)
式中P:棱镜参考值;
G: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值;
L: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
计算结果P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P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正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外,负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内。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以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
[例5-7]设: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9/7 BO:24/27/11,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P=(G-2L)/3=(24-18)/3=2(△)
S=P/A=-2/4=-0.50(D)
(3)图形分析。将双眼单视清晰区(即BI模糊线至BO模糊线之间的区域)平均分为3份,作出分界线,需求线全程通过中间三分之一舒适区域符合Percival准则(见图5-25)。

(4)功能训练。可采用棱镜或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目标是使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达到相对集合范围的三分之一以上。如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30/13,BO:12/14/7,正相对集合应达到15△。




技能要求
双眼视图形的绘制和分析
[操作准备]
综合验光仪1台、视标投影仪1台、近视标卡1张、双眼视图形纸若干张。
[操作步骤]
1.综合验光仪双侧视孔置入适宜的远用矫正眼镜试片。
2.采用综合验光仪马氏杆透镜测试远距离隐斜视和近距离隐斜视,或采用综合验光仪Von Graefe法测试远距离隐斜视和近距离隐斜视。
3.采用综合验光仪测定负相对调节和正相对调节。
4.采用综合验光仪旋转棱镜进行聚散力测试,记录远距离BI和近距离BI的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的棱镜测定值;远距离BO和近距离BO的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的棱镜测定值。
5.采用推进法测定调节近点和集合近点,并计算调节幅度和集合幅度。
6.依次在双眼视图形纸上绘出调节幅度线、集合幅度线、斜视线、模糊线、破裂线和恢复线,标定正、负相对调节的位置。
7.分析正、负相对集合范围,正、负融像性集合范围,双眼单视清晰区范围。
8.利用图形分析AC/A比率的近似值。
[注意事项]
1.虽然双眼视图形分析的程序较为复杂费时,某些有临床症状的配戴者可能并无异常图形表现,必须遵循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处理。但图形分析法仍不失为对双眼视图形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基本方法,坚持实践即可熟能生巧,至少有以下优点。
(1)可对双眼视各项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行直观分析,容易发现检测错误。
(2)可对缓解棱镜和附加透镜进行定量。
(3)可对功能训练制定指标。
2.双眼视图形的缺点是不能体现调节灵活性、调节反应、集合灵活性和注视差异等参数。




采用Sheard准则、1:1准则和Percival准则矫治双眼视异常
[操作准备]
综合验光仪1台、视标投影仪1台、近视标卡1张、双眼视图形分析纸若干张。
[操作步骤]
1.综合验光仪双侧视孔置入适宜的远用矫正眼镜试片。
2.采用综合验光仪马氏杆透镜测试远距离隐斜视和近距离隐斜视,或采用综合验光仪Von Graefe法测试远距离隐斜视和近距离隐斜视。
3.采用综合验光仪旋转棱镜进行聚散力测试,记录远距离BI和近距离BI的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的棱镜测定值;远距离BO和近距离BO的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的棱镜测定值。
4.采用推进法测定调节近点和集合近点,并计算调节幅度和集合幅度。
5.采用梯度法或计算法测定AC/A比率。
6. Sheard准则的应用
(1)图形分析。若为外隐斜,在需求线的左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O模糊线,根据斜视线的位置分析是否需要缓解棱镜;若为内隐斜,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I模糊线,根据斜视线的位置分析是否需要缓解棱镜。
(2)计算参考棱镜。若为外隐斜视,利用正相对集合计算参考棱镜;若为内隐斜视,利用负相对集合计算棱镜参考值。根据参考棱镜的计算值判断是否需要缓解棱镜。
(3)附加球镜。根据棱镜参考值P的计算结果和AC /A计算附加球镜。
7. 1:1准则的应用
(1)图形分析。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BI恢复线,根据斜视线的位置判断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2)计算参考棱镜。根据内隐斜检测量值和BI恢复值计算棱镜参考值。
(3)附加球镜。根据棱镜参考值P的计算结果和AC/A计算附加球镜。
8. Percival准则
(1)图形分析。将BI模糊线至BO模糊线之间的区域平均分为3份,作出分界线,判断需求线是否通过中间三分之一舒适区域。
(2)计算参考棱镜。根据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值和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计算棱镜参考值。
(3)附加球镜。根据棱镜参考值P的计算结果和AC/A计算附加球镜。
[注意事项]
1.在应用Sheard准则时,首先应判断被测眼是外隐斜还是内隐斜。外隐斜用底向外的相对集合计算参考棱镜,内隐斜用底向内的相对集合计算棱镜参考值。在图形分析时,外隐斜用1/2底向外的模糊线进行衡量,内隐斜用1/2底向内的模糊线进行衡量。
在应用1:1准则时,采用底向内的恢复值计算棱镜参考值。在图形分析时,采用底向内的恢复线进行衡量。
193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5.2.3 双眼视 常分析 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5.2.2 AC/A比率的检测 下一篇5.2.4 注视异常的检测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