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八章 介入性影像学 第一节 介入性诊断
2009-12-01 10:44:49 来源:网络 作者:两极 【 】 浏览:92791次 评论:0
眼部介入性诊断主要是在超声、CT和MRI引导下穿吸或穿切,取得标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得到确实可靠的诊断。




一、眼内细针穿吸活检

B型超声导向眼内细针抽吸活检,主要用于屈光间质不透明及不明性质肿瘤的诊断。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有时临床表现同于眼内炎;有些病例各种检查结果不一致,不能确定诊断,应当进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

获得标本的穿吸方法非常重要,应该是既能取得肿瘤细胞或组织块,又不损伤眼内重要结构。穿刺前结膜囊滴1%地卡因3次,灭菌探头接触眼睑皮肤或球结膜,进行B型超声探查,显示肿瘤最佳部位。用22~25G套管针头,通过塑胶管连接10ml针管。针头从睫状体扁平部穿入眼内,进至B型超声显示的层面,进行抽吸,即可获得标本(图8-1);对于较大病变,可在不同方向穿刺抽吸2~3次。吸取标本后,涂片染色,光镜观察。也可推入生理盐水2ml内,送细胞检查室沉淀后再染色。针吸可能引起出血,压迫眼球有止血作用。如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抽吸肿瘤附近玻璃体,阳性率也很高。






二、眼眶细针活检

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眼眶病正确诊断率已有很大提高,但眶内病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仍有一些疾病、尤其是占位病变难于确定性质。如炎性假瘤与某些恶性肿瘤,有时很难从临床和影像检查中得以鉴别,为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细针穿吸活检往往必要进行。

与眼内病相比眼眶病变位置较深、范围较大,可使用较大穿刺针,一般采用较长的 20~22G套管针头,通过塑胶管连于10ml针管。助手用B型超声显示病变,术者左手指推开眼球,右手持针头经眼球和眶壁之间向肿瘤部位穿刺,至超声图像显示针尖,即可进行抽吸(图8-2)。为了获取较多标本,一般要穿刺抽吸三个方向,抽吸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为了取得较大的组织块,也可应用一种特制的穿切针,针芯前端有一标本槽,针套前缘锐利,有切割作用。针尖进至肿瘤内,推针芯向前,使病变组织进入标本槽内,然后迅速前推针套,将进至针槽的组织切断,针槽内便留有条形组织块,可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了方便切取组织块,使用自动穿切针更为便捷可靠。但注意穿切方向和深度,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CT和MRI也可用于设计、引导和监控微创性诊断手术。在身体其他部位,CT导向经皮活检和引流几乎已代替了开放性手术,但在X线下长时间照射,对医生和患者均有损害。MRI导向需要特殊的扫描机,能实时显像,在床旁操作,以及特殊的MRI介入器械。




三、穿吸活检的安全性
眼部不同于全身大器官,在眶腔这样一个小的间隙内含有许多重要结构,任何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眼内和眼眶穿刺活检,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熟练掌握穿吸技术医生操作。但临床医生最关心的问题是穿检的安全性,会不会引起针道瘤细胞移植,最后产生新肿瘤。这种担心对眼内和眼眶恶性肿瘤似乎不是问题,因为眼内恶性肿瘤一般要摘除眼球,眼眶恶性肿瘤眶内容切除,针道已包括在切除范围;或经穿检证实诊断后继续进行化疗、放疗,移植的少量瘤细胞已被杀灭。改进穿刺针,如使用套管针,可以大大减少瘤细胞移植可能性。另外,从免疫学观点考虑,瘤细胞移植后是否生长新肿瘤,要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瘤细胞的数量,个体的免疫状态等。实验证明,利用套管针做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性眼内穿检,瘤细胞遗留在针道可能性很小。如有少量细胞种植在针道内,由于代谢原因以及机体的免疫和炎症防御功能而被杀灭。即便有存活下来的瘤细胞,也需要获得纤维血管间质支持和可靠的血供应,才能继续生长。在临床上,进行大器官穿检已经成为疑难病例的常规检查,瘤细胞移植发生率甚低。
20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第八 介入 影像学 第一 诊断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八章 介入性影像学 下一篇第八章 介入性影像学 第二节 介入..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