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6.3 视野检查的方法
2009-11-26 15:34:39 来源:网络 作者:明月 【 】 浏览:22988次 评论:0
公元前四百多年,Hippocrates发现一例偏盲患者,提出视野和视野缺损的概念。直到19世纪中期,von Graefe才将视野检查引入眼科临床,首先报告了青光眼的旁中心视野缺损和周边视野收缩,提出视野缺损可发生在视力下降以前,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亦可有选择性视野丧失,利用偏盲的形态进行病变的定位诊断。自此,视野学开始突飞猛进,相继发明和发展了多种视野计。目前在眼科领域,研究最多、最深入的是青光眼视野。临床视野学专家从青光眼视神经纤维损害的病理机制、视觉生理方面,从视野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靠性方面对现有视野计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动视野计的开发与应用,显著提高了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使临床视野检查进入了新的时代。




一、常用视野计
目前视野计种类繁多,仅自动视野计就有数十种,这里仅就最基本、最常用的几种视野计作一简介。
1、正切视野屏 检查距离可为1m或2m,分别可检查30°和15°视野范围。所采用的视标和检查距离记录为:视标直径/距离,如2/1000(mm)。
2、弧形视野计 典型设计为半径330mm的半环弧形板。以手持视标或投射光作为刺激,通过旋转半环弧形板于不同角度可测定不同径线的视野。常用于测定周边等视线。采用的视标和检查距离记录为:视标直径/330(mm)。
3、Goldmann视野计 是一种半球形投射视野计,半球内面为均匀白色背景,刺激为投射在均匀照明背景上的光标。其背景照明、光标(刺激物)大小和亮度、检查距离均可标准化,并可通过望远镜监视被检眼的固视情况。Goldmann视野计可灵活用于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检查,目前主要用于动态等视线检查和阈上值静点检查。
4、Amsler方格 主要用于中心大约10°范围视野检查,标准的Amsler方格为黑色背景上均匀描绘的白色正方格线条,每方格边长5mm,在检查距离为28~30cm时,每方格相当于1°视野。Amsler方格对检查黄斑部疾病极有价值。
5、自动视野计 有很多种,以Humphrey和Octopus两型为常用。




二、视野检查法
1、对比视野检查法 卧床、儿童或智力低下的被检者,对比视野检查法可很快测试和了解被检者视野的大概情况。令被检者用手掌遮盖非受检眼,被检眼注视检查者对侧眼,或受检眼注视检查者的鼻尖,相距1m左右,检查者直接观察受检眼的固视情况,并在二人之间从周边向中央移动视标(棉签、手指、点光源等),通过比较患者和检查者自己的视野,初步判断患者的视野情况。
2、动态及静态视野检查法 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方法,具体如下:
(1)动态视野检查法:用同一刺激强度光标从视野周边部的不可见区向中心可见区移动,以探查不可见区与可见区分界点(等视线)的方法,称为动态视野检查法。该检查主要用于测绘等视线和暗点范围(暗点等视线)。暗点等视线与一般等视线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包围的是某光标不被看见的区域,而后者包围的区域是某光标可看见的。
(2)静态视野检查法:在视野某点上,静态呈现一光标,若该光标刺激强度很弱,受检眼不可见(可见率<5%),该光标强度为阈下刺激;如所呈现光标刺激强度足够大,受检眼总是可见(可见率>95%),该光标强度属阈上刺激。两个刺激之间,总有一可见率为50%的光标强度即阈值刺激。静态阈值检查法就是通过在视野某一点从阈下刺激,逐渐增加不动光标的刺激强度,以探测刚可被受检眼看见的光标来代表该视野点的光敏感度或差别光阈值。目前自动视野计测定差别光阈值的方法有:(a)极限法;(b)阶梯法。
(3)阈上值静点检查法:正常人阈上值光标在其等视线内任何一点均应看见(生理盲点除外),若某点看不见,则可能存在暗点。因此在某一视野范围内,用阈上值光标静态呈现来探查暗点的方法就是阈上值静点检查法。该检测光标刺激强度是根据年龄相关法则和视岛偏心补偿法则,定出期望阈值并增加6dB来进行的,同时还根据阈值相关法考虑了个体被检眼视网膜的敏感水平。




三、自动视野计程序选择及结果分析
1、自动视野计的检测程序及策略 Humphrey视野计检测程序有筛选、阈值和自动筛检三种。筛选程序有九种,其中Armaly中心84个点、Armaly全视野98个点、RKPW15~20个点三种可供青光眼检测用。阈值检测有中心30-1、30-2、24-1、24-2、10-2、黄斑阈值、周边30/60-1、30/60-2共八套标准方案,另外还有颞侧新月,以及供神经科检测用的程序。Humphrey视野计有些型号甚至配有动态检测程序,可作周边视野的等视线图。
Octopus视野计是半球形投射式自动视野计,其检查分析软件与Humphrey视野计基本相同。
2、结果分析 视野图上,有被检者的一般资料,例如姓名、年龄、检测时间、使用的光标大小、颜色、背景光亮度、生理盲点、监测光标大小、检测所耗时间、检测时被检者所用矫正镜片度数等。
(1)单点定性筛选分析:用于筛选程序中阈上值的检测,用一种符号代表看见,另一种符号代表没有看见。该图形可给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视野情况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无法判断视野损害的深度,仅是一个初步参考。如果用半定量方法检测,所采用的符号就可用来表示哪一个位点是正常,哪一个位点是相对缺损,而哪一个位点是绝对缺损。
(2)数字定量打印:阈值检测程序中,将每个检测点所得实际敏感度,以dB值在相应位置上打印出来,同时将所得的敏感度与该年龄相同位点的正常敏感度值下限比较后,得出缺损深度打印出来。
(3)灰度图:按照视野检测的每一位点敏感度结果(以dB表示),将dB值以不同的灰阶来表示,灰度与dB的折算标记在视野图的下方。dB值越大,则灰度越小,表示该区域敏感度越高;dB值越小则灰度越深,表明该区域敏感度越低。
(4)概率统计分析图:概率图直观帮助分析视野检查结果,缺损的可能性越大,用越深的符号表示。目前视野图包括总偏差概率图和模式偏差概率图组成。Humphrey视野计的Statpac和Octopus的CO统计分析程序都是这种设计的应用实例。
Asman等根据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的解剖,以中心30°区域的水平子午线为横坐标,将上下半视野划分为5个相同区域,进行上下半视野相同区域的对照,并应用经验概率进行校正后采用不同的判别标准,从而提示该视野是在正常范围内、边界值、普遍敏感度下降和正常限以外。这种青光眼半视野(GHT)检测能将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初步区别出来(图6-5)。

(5)可靠性分析:自动视野计的测量过程完全依赖患者的反应,在检查过程中应监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固视丢失率,将此心理物理学特点在一定程序上量化,用来判断检查结果的真实性。
1)阳性捕捉实验(假阳性率):为了避免由于变换投射位置产生的机械声响,以及患者习惯于刺激点出现的节律而造成的一种预感,自动视野计有比例的出现无光点刺激的机械声,若被检者有应答即假阳性反应,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紧张和焦虑或不理解检查过程,以及不合作的患者,其视野特征为灰度图中出现异常明亮甚或完全白色的斑声。
2)阴性捕捉实验(假阴性率):此实验用于检测被检者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水平,是在已建立了阈值的区域呈现一个最亮的光刺激,如患者不能回答,反应其注意力分散,假阴性率高预示结果中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偏低。
3)固视丢失率:盲点监测是将光点成比例随机地投射到生理盲点区,如果被检者回答次数超过一定的限度,可能是被检者注意力分散或是根本没有中心注视功能,结果分析时也要慎重。
(6)视野指数:通过视野指数等定量的指标加以分析,判断视野正常与否,缺损属弥漫性或局限性等。
1)平均光敏感度(MS):为受检区各检查点光敏感度的算术平均值,反映视网膜平均光敏感性。
2)平均缺损(MD):为被检眼光敏感度与同年龄正常人光敏感度之差,反映全视网膜光敏感度有无下降及下降程度,其受局限性视野缺损的影响较小。
3)短期波动(SF):是一次性视野检查光阈值出现的离散度,由此估计结果是否可靠,初步估计实际阈值范围,有些眼病如青光眼在早期可表现为短期波动的增高。正常SF为1~2dB。
4)矫正丢失方差(CLV):为判断有无局限性缺损的指标,正常或有弥漫性视野压陷者,矫正丢失方差在0上下波动,而局限性视野缺损的CLV增加。
(7)视野基线与随访:有些被检者需要定期随访,进行一系列视野监测,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视野基线。首次视野检查并不一定是最佳基线,由于学习效应,两次检查的结果之间可能差异较大,如果两次结果相当,即可作为基线,如果差异较大,则应作第三次检查,后两次结果一致或多次结果的合并均值则是日后复查的基线。
在随访中,为使结果有更好的可比性,检查方法最好相同,同一视野计、同一程序,以及相同的瞳孔大小和矫正镜。如复查结果与基线比较有所变化,应短期内再次复查视野以证实,可重复性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论。
随访时,可将各检查结果逐个直观地进行比较和评价,或运用自动视野计中的比较分析软件,自动将结果与过去的基线自动进行“点对点”比较,一般打印结果为负值表示恶化,正值表示好转,当然还要结合基线dB值考虑。基线敏感度正常的点,其下降5dB即有意义,表示该位点的敏感度可能有异常。
129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6.3 视野 检查 方法 责任编辑:peijingsh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6.2 正常视野 下一篇6.4 异常视野

推荐图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暂无...

相关文章

广告